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笔者随江苏省吴江市教育考察团赴西欧,考察了德国墨尼黑的特蕾茜亚中学和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克莱贝尔中学,直接深入到两国基础教育的前沿,目睹了两国中学教育的现状.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笔者更关注他们的中学理科教育,一路考察所见所闻感受颇深.现结合我们的物理教育谈些感受,以供同仁参考.一、德法两国物理课程的设置体现了"人本性"我们发现德国和法国的物理教材有如下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低年级(相当于我们初中水平)的没有单科的物理教材,两国采用的都是综合性的  相似文献   

2.
早就听说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中学艺术教育很有特色,这次随我市教育代表团访问澳、新两国总算找到了领略的机会。那么,不远万里考察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学艺术教育后,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呢? 第一,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在澳、新两国,我们初步了解了六所学校艺术教育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美国分别代表着东西方文化的两大教育体系,而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它的成败不仅对个人的发展极为重要,而且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笔者赴美考察期间,通过对不同学校的参观访问,得以分析比较两国不同的中学教育,以期对我国现行中学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思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4.
去年9月26日至10月11日.笔者随江苏省镇江市教育卫生考察团出访了西欧7国,其中在德国逗留了6天,重点考察了德国的教育状况,先后参观了4所学校——汉诺威市第二职业学校、海尔雪中学、威廉一拉博尔中学和一所大学,对德国的教育体制、升学制度、学生学业、课堂教学、职业教育和教师工作等作了全面的考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笔者随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中学骨干校长高级研究班赴北欧的考察团前往芬兰、瑞典等国考察当地的基础教育,感受颇多,他们对待知识的态度就给我们不少启迪。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教育合作项目计划安排,经国家教委批准,我们于1996年5月赴美国、墨西哥进行了为期3周的考察。主要是了解美、墨两国对中学教师的资格要求和在职教师进修提高的政策;两国关于中学师资培训的课程设置及改革状况;两国中学科技教育的现状及成功经验;两国现代化教学手段及其在远距离师资培训中的应用;两国关于中学师资培训如何发挥信息资料中心作用以及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中学师资培训的情况。同时,通过考察增进相互了解,加强联系与合作。现将考察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笔者有幸随广西特级教师基础教育考察团于2002年11月24日至12月10日赴英国、法国进行教育考察,先后考察了英国的孟非尔德小学、盖林敦中学、拉夫堡学院、拉夫堡大学、英国教育标准办公室、法国教师培训大学、法国让·德·拉封丹中学,参观了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通过实地考察、听课和交流,亲身感受了英、法两国基础教育现状,受到了很多启发,使我们深深感到,只有真正了解了世界,才能正确地认识国情,特别是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如何去理解改革的目的、意义,如何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基础教育改革之路。以下是自己…  相似文献   

8.
去年七月,受中美友协邀请,笔者有幸随吉林省教育代表团出访加拿大、美国,考察两国的中学学校办学体制、教育经费的来源与使用,教师培训与管理及教学、课程改革等有关方面的情况。通过十几天的参观、访问,初步对加、美两国(尤其是美国)的基础教育有了一些了解。结合考察见闻,着重对美国基础教育的一些情况谈几点感想。  相似文献   

9.
今年三月,我随鄂尔多斯市教育考察团一行20人对德国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访问。期间访问了德国联邦教育委员会和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参观考察了波恩、法兰克福、科隆等城市的教育管理、学校管理工作,感受很深,收获颇多。由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传统的差异,两国之问在教育管理理念上呈现着不同的特点,并由此带来两国在教育管理体制、学校体制、  相似文献   

10.
同我国一样,瑞典也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即小学一至六年级,中学七至九年级。与我国不同的是,大多数瑞典学生都在同一所学校完成一至九年级的义务教育,升入高中后才进入新的学校,开始高中阶段学习。笔者于2005年至2006年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曾在不少中学做过考察,感觉到瑞典的中学教育有其鲜明特点,是我国可以借鉴的,其中有两个方面让笔者感受最深。  相似文献   

11.
去年,笔者随江苏省镇江市教育卫生考察团出访了西欧7国,其中在德国逗留了6天,重点考察了德国的教育状况,先后参观了4所学校——汉诺威市第二职业学校、海尔雪中学、威廉一拉博尔中学和一所大学,对德国的教育体制、升学制度、学生学业、课堂教学、职业教育和教师工作等作了比较全面的考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2002年7月24日到27日,“中美中学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两国教育专业领域连续第六次展开合作交流,此次研讨会集中探讨中学教育阶段的问题。研讨会给两国中学教育从业者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示。给孩子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作为此次论坛的美方主持人,苏珊·斯  相似文献   

13.
法国、德国政治和价值观教育情况概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年10月2日至16日 ,由教育部社政司组织的政治和价值观教育考察团一行10人 ,赴法国、德国考察了这两个国家在青年学生中进行政治和价值观教育的情况。在考察期间 ,我们访问了法国教育部教育研究院、巴黎人文科学研究院、巴黎政治学院、罗丹中学和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青年部、柏林州学校青年体育部等单位 ,听取了两国有关政府官员的介绍 ,与一些专家教授进行了接触和座谈 ,并在罗丹中学高中三年级实地旁听了一堂公民素质与法律教育课。通过这些考察活动 ,我们对法、德两国青年学生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教育考察访问团应日、韩两国有关教育机构邀请,一行5人近日对日、韩两国进行了考察和访问。此次考察访问,增进了四川与日、韩教育的友谊和交流。日、韩教育的突出特点及共同点尽管这次考察访问只有短短的十余天,考察的学校数也很有限,但日、韩教育的一些突出特点仍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两国对教育都高度重视,投入非常充足。日、韩两国都是二战以后,在近几十年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日本。日本二战以后一片废墟,但国人宁可勒紧裤带,也要首先发展教育。因此,教育在两国的地位很高,教育与经济发展互相促进。两国经济发展起…  相似文献   

15.
主峰  史峰 《教育文汇》2008,(2):30-31
去年6月,我们随市优秀校长赴美国参观团进行教育考察,先是在夏威夷听了两天的课,然后到美国的一些中小学进行实地参观,感受“传说”中的美国教育。我们分在初中组,去一所中学参观,时间是3个小时。先是随便看,然后听一节课。时间虽然很短,但却发现了异国的教育新奇,体验到了美国不同于国内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相似文献   

16.
高级中学校长委员会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指导下,组织来自全国九省市的17位校长于2000年10月29日至11月10日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考察中学教育。 在此期间,我们学习考察了澳大利亚四所中学和一所培训学院、新西兰的两所中学,并与教育部官员座谈,对两国的基础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基础教育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源于社会制度大体相同,且有基本相似的国情:地广人稀,原住居民占少数,基本上都是移民国家,经济都较为发达,其中,澳大利亚更好一些;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新西兰可能更高一些,他们的教育经费占GDP…  相似文献   

17.
2005年6月,“中国教育行政监察考察团”对韩国、日本两国的教育行政监察工作进行了为期12天的考察访问,与两国相互交流了教育监察工作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中美两国在20世纪的50-70年代间,对中学课程进行了频繁的改革,较集中的有三次,这些改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有代表性和特色的中学课程改革。分析研究中美两国这一时期课程改革的原因、理论依据,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简要比较,总结两国课程改革的经验教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学课程的结构是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而不断变革的;课程改革与发教育,社会的发展是互相作用的,课程改革是从教育实践中产生的一种适应人的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其自身的客观性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日本考察期间,笔者随团访问了富山县和千叶县的中学以及当地的教育委员会。虽然时间短暂,但还是有一些深刻的体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20.
我们随高中国际实验课程项目考察团赴美国和加拿大进行了短期的教育考察,先后访问了教育有关团体、高级中学和高等院校,对美、加两国的中学办学体制与管理、课程设置与教学、高中毕业生升学等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性认识,本篇随记作为考察实录与思考以期得到行家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