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日本再次暴露了对中国钓鱼岛列屿的野心,由此引发了两次保钓运动高潮,90年代持续性的保钓运动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的决心。这个阶段的保钓运动相较于70年代的保钓运动更加理性化,影响力也更大,对于今后保钓运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研究20世纪90年代的保钓运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国际金融业动荡不安,接二连三地发生多起金融危机与风波,每次危机都给一些国家和地区用至整个世界经济造成很大危害。通过对国际金融动荡发生原因的分析,可以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以期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文艺心理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20世纪80年代学科拓荒们的勇气与勤奋的奠基,进入90年代后艺心理学研究进入繁盛期,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前期,出现了许多卓有建树的专门研究人员,学科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均得到了深化,拓展学科的触角也趋于多元化。本试就这一时期艺心理学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试图发掘艺心理学这一学科的现代性及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对于湖湘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学术继承的同时创新也不断地产生。从十余年来该领域中出现的重要观点、主要分岐和研究倾向来看,湖湘文化的学理探究、湖湘文化与湖湘人物、湖湘文化与近代中国、湖湘文化研究中出现的新倾向四大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屈原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楚辞研究的一个热点,十年间涌起了许多优秀的中青年学,发表了大量的论和专。在前期学们主要是对屈原生卒年,屈原的政治活动及“屈原否定论”等问题进行讨论,而后期则更多的把重心转移到了对屈原美学,哲学,人格以及屈原学史上。章同时指出了20世纪90年代屈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屈原研究何去何从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一、日本盛行老舍研究的缘由在日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里,除了鲁迅,就是老舍的研究最多。为什么日本如此盛行老舍研究呢?首先,以我自身为例,简单地介绍一下我是怎样结识老舍,并把老舍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在日本,很多大学把老舍的作品作为汉语学习教材。我也是在大学时代,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印度现代化研究成果丰富,主要是侧重现代化进程和政治发展的政治现代化;关注印度经济发展模式和农业现代化的经济现代化;反映传统文化和人的现代化的社会现代化。印度现代化研究还有深入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我国20世纪90年代基础教育价值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研究是基础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有关研究者主要论及“基础教育价值”、“基础教育价值取向”两方面的问题。其中有些研究者认为,素质教育才是基础教育理想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再次全面回归现实主义。80年代缤纷繁杂的各路先锋派偃旗息鼓,纷纷向现实主义投诚靠拢。然受西方现代派影响,加之80年代各路先锋派的实验探索,90年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发生了很有意识的裂变。具体可分为驾轻就 传统派、兵出斜谷的自传派、兼采众长的折衷派和走向人性的剖析派四派。90年代的现实主义远较80年代富壮粗实,多样性带来的选择性使作家们有了更多的参照坐标,从而拥有更为广阔的创作天空。更为重要的是,90年代的现实主义裂变包含了相当深刻成熟的社会进步,多元化观念奠定了丰富化的基础,现实主义已不再是一种价值尺度,而是一种真正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周建民  王旭 《教育探索》2006,(12):52-53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呈阶段性差异态势;研究内容丰富,以宏观研究为主导;研究地域差异显著,分布相对集中;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研究实力相差较大。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需在理论与实践的衔接问题、基础性研究的深化与拓展问题、研究主体的多元化问题和研究的影响力问题等方面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在文坛上已牢固地确立了自身的存在,并在短期内达到繁荣。在绚烂之极后,女性文学无论是创作还是批评都渐归于平淡。繁荣后为什么会停滞不前?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中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对男权文化的挑战,以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好地确立发展方向,都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异军突起,确立了作为一个学科在当今中国学术界的地位。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更加繁荣,已经成为中国近代史领域里的一门显学。本文对1990—2004年学术界在人口、风俗习尚、日常生活、妇女、赈灾五个方面研究的主要成果给予了概要评述,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由于市场化的推动、大众文化的兴起以及知识界的分化,在其时的文学领域,80年代所提出的“大写的人”的意识形态,“文学是人学”的“人的文学”观出现危机,表现为以“大写的人”为表现对象的文化、文学制度的危机,而只有在这种抽象的自我、抽象的人的话语面临危机的时刻,我们才能发现作为“类本质的人”,正在分化为不同的区域和阶层的人。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由于市场化的推动、大众文化的兴起以及知识界的分化,在其时的文学领域,80年代所提出的"大写的人"的意识形态,"文学是人学"的"人的文学"观出现危机,表现为以"大写的人"为表现对象的文化、文学制度的危机,而只有在这种抽象的自我、抽象的人的话语面临危机的时刻,我们才能发现作为"类本质的人",正在分化为不同的区域和阶层的人。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古典文学研究调整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新世纪古典学研究所应做出的调整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三个建议,即重写学史、古典学研究的时代性和诗性的私人化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艺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它比较充分地体现出了后现代主义的某些特征。主要表现在:向现代性的严肃文学艺术和主流叙事挑战;反省/检讨、质疑/追问"现代性";厌倦那种大胆的历险与尝试、创造新潮的姿态,而回归一种对世俗日常生活的兴趣和温馨、柔美的文化絮语情调;坚持直觉原则,对理性进行质疑和挑战,藐视权威和权力角逐,追求个性张扬或物质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九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最大的特征就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形成。为加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而进行的改革开放,以向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的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开放的重要内容,国家和市场的体系被重新考量。由此带来的中国经济从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经济转向以金融为主导的,由货币和投资拉动的"债务货币经济"。这一转型也带来了九十年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其间暴露出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不仅需要理论梳理,更需以国家社会发展为己任不断实践。  相似文献   

18.
九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最大的特征就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形成。为加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而进行的改革开放,以向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的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开放的重要内容,国家和市场的体系被重新考量。由此带来的中国经济从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经济转向以金融为主导的,由货币和投资拉动的"债务货币经济"。这一转型也带来了九十年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其间暴露出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不仅需要理论梳理,更需以国家社会发展为己任不断实践。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文化散文较多的吸收了古典哲学中道家"逍遥以游"的旷达超脱和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千秋情怀的精神内核。在行者的路上或者"神游"的历史情境展开与先哲、与历史、与文明的审美对话,思索着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从而达到一种宗教式的人生体悟,体现了人类对精神家园的执著追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消费主义思潮的兴起,90年代文学的欲望话语肆意张扬,更广泛更典型的是对"物欲"和"情欲"的书写,前者表现为对物质奢华的追求,后者表现为对以性本能为主的感官享乐的追求。当把90年代文学的欲望话语同道家快乐观进行对比考察的时候,我们发现前者与后者构成了比较复杂的关系:其中与以魏晋玄学为代表的道家纵欲论快乐观形成契合关系,与以老庄哲学为代表的道家无为论快乐观则构成拆解关系,这种复杂关系同时显示着我们时代的生存方式和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