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求“新“、求“变“,以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生物学科是一门处于科学前沿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古老而新兴的学科,许多新技术和手段的出现,更为生物学科戴上了耀眼的光环,这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本文想就生物教学与创新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求“新“、求“变“,以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生物学科是一门处于科学前沿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古老而新兴的学科,许多新技术和手段的出现,更为生物学科戴上了耀眼的光环,这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本文想就生物教学与创新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许现 《新疆教育》2012,(7):59-59
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全民族创新能力的培养,希望在于教育,即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这些主要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而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的主阵地,更是创新发展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求“新”,求“变”,以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求“新”、求“变”,以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的主阵地,更是创新发展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求"新",求"变",以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雷海蓉 《四川教育》2002,(12):40-4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进行教学创新,把激励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作为重点;变教学过程为学生带着问题不断探索问题的过程。那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创新呢?一、创设阅读教学情境,诱发创新学习的内驱力。(一)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在苦中求乐,乐而好学,把学习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转化为学习的强大内驱力?这…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全民族创新能力的培养,希望在于教育,即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而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的主阵地,更是创新发展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求"新"、求"变",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以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的主阵地,也是创新发展的主渠道。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求“新”求“变”,以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下面就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谈谈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教育创新的世纪,而教育创新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抛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上多下功夫,培养学生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如果我们用传统呆板的“灌输法”进行教学,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势必培养出来的是高分低能,或是“哑巴英语”。这根本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下面,就英语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这为中学生物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冲出“应试教育”和“减负”的怪圈找到了突破口,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目前,中学生物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依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照本宣科的教,学生死记硬背地学,以分数和升学率为唯一的依据.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这无疑与课程改革的精神是背道而驰.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如何开展创新教育,是一线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采取了下列做法。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人文科学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顺应时代要求 ,培养创新人才。一、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1 .转变“唯卷唯分”观念 ,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数的高低 ,只是反映一个阶段内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某种情况。如果片面地注重学生的试卷分数 ,那么必然会拼命地向学生灌输知识 ;强调知识数量的积累 ,学生就得死记硬背 ,造成学生负担过重 ,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甚至造成厌学情绪。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探求精神 ,使学生…  相似文献   

12.
创新 ,首先是一种思想 ,一种须着力培养的习惯思维。创新人才的培养 ,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过去的单一灌输式教育为创新教育。为此 ,我们在全面深化“目标尝试教学”的同时 ,务必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放在首位。如何深化“目标尝试教学” ,落实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呢 ?笔者认为 :开放、引导和实践是激励学生大胆尝试 ,大胆创新的三要素。1 开放。即放开学生“手脚” ,还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和学习环境。开放型的教学要求教师一进教室 ,立即着手创设一个支持性 (或适应性 )的学习环境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发学生…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时期的教育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创新教育也因此成为数学教学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的尝试:一、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一是利用“学生渴求新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本人就当今计算机教育,谈谈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张成 《华章》2012,(14)
新课标的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创造性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生物学科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这就要求我们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贯彻新课程标准,开展创造性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6.
任颖 《青海教育》2002,(11):30-31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根据这一理解,历史课作为学生人生成长的必修课,如何体现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就成为历史教学改革的关键。那么,历史教学应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一、激发兴趣,诱导学生的创新动机学习兴趣包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学习活动的目的或结果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历…  相似文献   

17.
今天。经济突飞猛进、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时代和社会都极力呼唤着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教育。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是当今社会的新要求,也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就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严洁 《生物学教学》2001,26(7):14-15
教育如何肩负起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这一特殊的使命,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并大胆实践的。在生物学教学中,笔者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进行了探索,如对“酶”的教学,把它作为一个课题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教学,使教师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了更深的体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也非同寻常。本文以“酶”的教学说明之。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是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应运用启发式的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启动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在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成为独立的“思考者”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20.
吴永军 《今日教育》2006,(7S):32-35
创新不足历来是我国教育教学的通病之一,指向于应试教育的繁琐的分析、讲解、训练充斥于各科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受到严重损害。针对这一弊端,新课程提出了“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各科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喜人局面正在形成。不过,我们不能不看到,由于人们对这一要求的理解有偏差,“忽视基础为创新而创新”的现象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