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建设既包括课堂活动,又包括学科拓展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探索中我们发现,辩论活动作为学科拓展活动的一种形式,能有效培育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我校政治学科组依托辩论活动,通过确定与生活密切关联且富含  相似文献   

2.
<正> 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重要阶段,正是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也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时期、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而德育,即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对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促进学生健康地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教学合理地、科学地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因此在目标教学中,制订课时目标一定要根据章节内容,制订出适度的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3.
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目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发现,专业课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工作是一个难点,尤其在教学目标设计这个环节上,德育目标的设计环节非常薄弱,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专业课的教学质量、育人质量.本文试就专业课教学中德育目标的设计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引起广大专业课教师的广泛关注和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陈诗吉 《福建教育》2023,(21):15-18+33
中学地理学科德育是教师在地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培育中,有意识、有目标地开展利于学生德性养成的教育活动,其目标包括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情感滋育、人格养成及其相应的学科要点。基于学段贯通和“五育”融合的教学融通策略,构建中学地理学科德育的实施路径为德育元素的挖掘、德育过程的设计和德育评价的引导。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解决好德育的摆位问题,是当前教学改革中急需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仅就语文学科的德育目标,教学过程中德育的特点以及德育与智育的结合问题作一点粗浅的探析。一、认真解决语文学科的德育目标语文学科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强有力的阵地,也是德育因素最丰富的基础工具学科。语文教学目标应是思想性和科学性、知识性与教育性的统一。语文学科根据自己的性质、任务和特点,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担负着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五爱”教育为核心的主要任务。一个时  相似文献   

6.
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内容和主要任务。教学活动处在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地位。学生知识的增长有赖于此,智能的开发有赖于此,科学世界观的形成、道德的完善也有赖于此。通过课程教学实现德育目标,即课程德育,与其它教育形式相比,主要特点在于它是融思想道德教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课程教学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有助于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问题的解决,不仅要靠感性的实证的经验的感化,…  相似文献   

7.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化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德育内容之一。 中学生正处在一个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可塑性极强,而又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此时若不让他们接受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就必定会接受唯心论的、形而上学的观点。这对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都是极为不利的,必定会妨碍他们成才,甚至会成为危害社会的“危险品”。 一、在化学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吴开华 《教育革新》2007,(10):35-35
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能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一些文言篇目。  相似文献   

9.
刘进 《中国德育》2008,(10):34-35
一、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要关注学生学习社会品质的培养 人的学习活动,具有个体性和社会性,没有脱离社会的纯粹的个体性学习活动。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都会与教师、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学会正确处理这种关系,诸如平等交流、友好合作、勇于质疑、乐于吸纳等,是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之一,我们把这种素质称为学习的社会品质。学习的社会品质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中德育要关注的重要方面,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获得的。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作为一种社会构造的"空间",一种社会精心设计的"文化装置",其必然隐蔽着社会的秩序与规范,并对生活于其中的人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控制与影响.因此学校"空间"蕴含着"生活德育"功能.然而,学校"空间"在促成学校日常生活中道德可能的同时,由于其道德规范的预设性、道德标准的专断性,道德逻辑的功利性.使得"空间"本身也成为学校日常生活中道德水平的一种限度.从空间社会学的视角出发,透视学校"空间"中生活德育的可能、机制及限度,进而促进学校"空间"生活德育功能的发挥,不仅是学校生活德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更是学校生活德育研究的一个崭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语文学科作为中学的基础课程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德育目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德育教育优势,在课堂中渗透德育,让学生获得语言文字方面知识的同时,完成思想品德的建设,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语文的教学是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进行训练,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爱国、爱人民、爱科学等的品格。语文课程与德育建设关系密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优势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文章依据十八大报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提出加强信息技术学科的德育渗透,可以从德育范畴、德育目标及教学建议三个方面对传统信息技术课堂进行德育渗透的构建、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对德育目标与德育实效的界定出发,较为缜密地阐明了德育目标与德育实效的关系。认为德育目标通过其评价功能、选择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对德育实效起直接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更加注重德育教育,自觉地把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较之传统教学,单元目标教学的主要优势在于更加明确了单元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学任务和要求,更加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减少了传统教学中盲目性随意性的弊端。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大学课程中无疑会有大量的纯理论课,对于许多学生来说,理论的东西其味如同嚼蜡,纯属不得已而为之。特别是美术学生表现尤为突出,大多数学生对于诸如解剖,透视学之类的技法理论课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作业马虎。因此一门课结束后,竞有许多学生考试时将腿部肌肉与手部肌肉混淆而贻笑大方,透视中连简单的透视深度都不会应用,不及格的人数就占很大比例。这样就充分说明教与学的环节脱勾,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或者说,一门理论课下来仅有一部分学生基本上掌握并运用,犹如产品的生产一样出了许多的次品。 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究竟何在?怎样去改变这一现状呢?对许多教透视的老师来说,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与学,两者相辅相成,不能脱节,其原因非教即学或既教既学,两者皆有。 就学而言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即学生对于透视的认识不够,没有看到其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大部分考生在考上大学前几乎没有接触过绘画透视学,或仅仅了解一点平行、成角透视最基本原理而已。当然许多老师在指导考生时也给他们讲这里透视不对,某线条应再平一些,某弧线的弧度不够,于是学生便对照作品与实物进行直观的视感判断,在长期的训练之中也练就了学生的造型能力,因而某些透视问题也可凭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学习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提高学习水平的同时,促进身心的共同发展。高中英语的教学,英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应该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的内容中和方式中,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好榜样,通过自身的表现为学生指引一条道德前行的道路。在我国现在的高中英语教材中,很多英语课文都有着丰富的内容和主题思想。如中外文化习俗,世界名人传记,体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在分析与考察德育目标概念的基础上,指出了德育目标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讨论了影响德育目标确定的若干因素,并提出了德育目标的几个重要特征。最后,作者对如何确定德育目标提出几点想法。其中主要是强调在确定德育目标时,要考虑学生的自我能动性,要同学生“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