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方志编修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两轮方志编修继承了两千年来方志的记、志、传、图照、表、录的体裁,在框架结构上沿用了纲目体和平列体,将旧有的"三宝体"改编为"新三宝体",拓展了志书自注的形式和功能,横排竖写、越境不书等旧志的优良传统也被新志奉为编修的基本原则。新修方志克服了旧志中偏重人文、各部类内容比例失调、有褒无贬等弊端,各部类内容比例趋于相对平衡,记载人物有褒有贬,善恶并书。新志编修在体裁、结构、内容、编纂手法等方面相对旧志也有不少创新。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假象创新、盲目创新和否定式创新的现象,对此必须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2.
“楚雄八景”是对楚雄八种景物的描述,在明清旧方志中,记载着不少有关楚雄州府“八景”的诗。大部分诗虽是对当时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的描写,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时代思想,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甚至是价值观。另外,这些诗还有诸多的“意象”,让人感受到楚雄鲜活的历史面貌,诗中亦蕴含着人文主题。读了这些诗后,对楚雄有了新的理解和感受,并加深了明清时期知识分子眼中的“楚雄印象”。  相似文献   

3.
方志为“地方百科全书”,其史料价值具有内容丰富、可靠性强和补国史之缺,详国史之加略的特征,对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社会史和自然科学史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清代呼伦贝尔地区人烟稀少,边防力量薄弱。卡伦作为清代重要的边防举措,在维持边境安宁、维护国家安全和保卫我国领土完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研究清代呼伦贝尔地区的卡伦变迁,对于了解清政府在呼伦贝尔的边防举措及清代边防的具体性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17,(1):46-51
旧方志是反映一定地域内一定历史时期的多种信息的百科全书式文献,其中包含大量的聚落地理学信息。旧方志对城市的反映相对全面、详细、丰富、集中;对村落的反映较为集中,但显得单一;反映市镇的信息则被混杂在城市、村落信息之中,需仔细甄别。从聚落地理学角度来看,旧方志所反映的各类聚落的分布信息较为全面、集中,但要注意区分村落性质与记录口径;聚落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信息详略分化明显,要注意简单罗列中蕴含的动态变化;聚落起源、发展、城市化的动态过程信息隐含其中,应仔细分辨、横向对比,避免被编修中的错漏、简化所误导。  相似文献   

6.
在现有的徐州旧方志中,都有关于"龙见"的奇特记述.此类记述,作为一种特有的中华文化现象,不仅印证了"龙"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史上实乃华夏先民原始思维下的容和神物,是华夏民族的广义图腾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而且也折射出在华夏传统农耕文化的背景之下,徐州地区的地方文化,由于其特殊的人文和地理因素,也同样具有深厚的崇龙敬龙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7.
8.
《呼伦贝尔志略》作为民国时期呼伦贝尔地区最重要的地方志书,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环境史资料。《山水》《物产》等篇反映了呼伦贝尔的自然环境状况;《民族》《商业》《礼俗》等篇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古迹》《艺文》篇收录的诗文亦是言山水史地之资料。《呼伦贝尔志略》作为民国时期较为翔实反映呼伦贝尔生态环境的地方志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呼伦贝尔境内生活着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俄罗斯、鄂温克、鄂伦春等32个少数民族,语言上主要以汉语和蒙语为主,因为地处东部,呼伦贝尔方言有东北方言的一些特点,但又和东北方言不完全相同,特别是东北方言中的形容词,很有地域特色,本文主要对呼伦贝尔方言中的形容词的特征,构成进行分析,以进一步开阔语言学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永乐大典》虽然仅存残本八百余卷,但它收录的方志具有数量多、版本早、种类全、涉及地区范围广等特点,不仅保存了丰富的资料,具有补充史料的价值,还具有校勘、辑佚等文献学价值。然而《永乐大典》收录的方志亦存在著录文献名不严谨的现象,存在同书异名或异书同名的现象,使用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1.
城市作为历史时期各级行政治所、地域经济中心所在,是地方志记述的重要对象,其中不乏"城市灾害"史料。具体到太原市,方志所记城市灾害主要特征如下:一是公元前以"人为灾害"为主,主要表现为战争;二是8世纪开始出现"自然—人为复合灾害",并在16世纪进入多发期;三是17—19世纪,具有近代色彩的人口灾害开始出现。上述灾害的发生与太原城市的发展、生态变迁等具有因果关联性,探究历史时期太原城市灾害的特征,对今天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呼伦贝尔多年冻土自北向南分三个区。多年冻土受纬度地带性制约,低洼处更为发育,退化过程表现为量变和质变特征,热稳定性差。季节融化层冻胀和融沉比较突出,发育的不良冻土现象和次生不良冻土现象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巨大。针对多年冻土的特’正及冻土区工程地质问题,对呼伦贝尔多年冻土进行工程地质评价。  相似文献   

13.
《旧京词林志》是明代浙江宁波人周应宾所编的南京翰林院志。该书是记载明代南京翰林院文献留存不多的志书之一,可以补充参证明代黄佐所修的《翰林记》。《旧京词林志》在修成之后即被很多书目和笔记纷纷引用,显示了此书记录文献的真实性、客观性的特点。是继唐代李肇《翰林志》之后,又一部具有较高文献利用价值的古代翰林院志书。  相似文献   

14.
邢台古方志乾隆版<顺德府志>中<艺文>、<人物>、<寓贤>、<仙释>等卷所载的诗歌、辞赋、碑铭、序引、传记、议论、疏表、小品等,在记录名家佳作、印证文体演变,以及名家事迹补遗、文学作品钩沉、散佚作品阙目诸方面进行的文学史料补充等,形象地昭示了邢台古方志乾隆版<顺德府志>不容忽视的文学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有清一代畿辅地区纂修方志414部,其中确切可查纂有艺文志的方志有368部。畿辅方志艺文志作为清代畿辅地区文献的总汇,具有不可忽视的文献学价值、文学史价值,包括为研究清代畿辅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提供重要史料依据的史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年语言学界提倡文献语言与现实语言二者的结合研究。基于此,本文穷尽性列举了近代西北方志文献中的代词部分,分析了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的构成情况及其特点。最后与现实方言作了比较,认为绝大多数代词还存留在口语中。  相似文献   

17.
淮河流域地跨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流经多个县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民国时期淮河流域方志资料十分丰富,与经济相关的内容所占比重较大,尤其是关于经济开发与水利建设方面的记载俯拾皆是。这些方志资料在继承清代方志经济类目的基础上而有所损益,清晰再现了淮河流域经济的崭新发展变化及其由传统向现代嬗变的轨迹,凸显了鲜明的时代与地域特色。民国淮河流域方志中保存的大量经济文献,为淮河流域经济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提供了丰富的有价值的史料。  相似文献   

18.
清末及民国期间,记载语助词的西北方志方言文献共有13种30条;从其对语气词的归类和讨论中可知,语气词包含的范围较广,至少可以对应于现今三种语法类别,即语气词、叹词、词缀。  相似文献   

19.
前人有“文学地理”之说,就文体与地理的关系而言,则赋体文学与地理关系最为深密。赋与地理的关联,首先在历代大量的“地理赋”与“都邑赋”的创作,其最初体现于汉京都赋代志乘(帝国总志)之用,又与汉“天子礼”的构建相关。而对自然山川与方镇疆域的人文关怀,对区域人文礼俗的描写与礼赞,对大一统帝国德化政治的向往与颂扬,充分表现出赋家的地理情怀。考察赋家的史地观与历代方志编纂的共同文化取向,有三大显征,即重现实、明致用与观风俗。这也是赋家创作内涵的方志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