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赛珍珠创作了若干关于中国的小说,在美国出版后比较畅销,其中一些被翻译成中文。但当时,鲁迅、巴金等对赛珍珠的作品持否定态度,并作出负面评价。茅盾则以自己小说《水藻行》中的中国人形象,反驳赛珍珠《大地》中的中国人形象,表达中国文化人的政治立场和道德追求。重新回顾赛珍珠在当时中国的接受情况有助于我们重新反思自身的文化立场和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2.
西方大力传播中国文化而产生深远影响的西方女作家中,首推美国作家赛珍珠。她以安徽宿州的农民生活为素材创作了小说《大地》,并且因为《大地》"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真实且取材丰富"和她的个人自传《我的中国世界》而获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文章旨在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从作家的外部研究为切入点,具体分析赛珍珠所描写的中国与现实中的中国是什么关系。是真实的再现呢?还是带有不同程度的美化或丑化?文章从形象学外部研究的角度看待赛珍珠笔下的跨文化交流,旨在深入认识比较文学的方法论,更好地引导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一系列中国农村题材作品深入描写了中国底层农民群像,传达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眷恋与热爱,并对农民出路提供了有效建议。本研究将以“农业书写”为切入点,对赛珍珠小说中揭示的农业书写方面进行研究,从赛珍珠的创作根源、书写特点出发,对其作品《大地三部曲》《龙子》《母亲》进行深刻的挖掘,为解读赛珍珠小说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西方女权评论家为何排斥赛珍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珍珠著有107部小说和传记。1931年她因小说《地福》,获普利策小说奖;1938年,她又因其中国题材的小说《背井离乡》、《战斗的天使》、《东风·西风》(1930)、《地福》(1931)、《儿子们》(1932)、《母亲》(1930)和《分家》(1935)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一向重视诺贝尔奖的中国学术界,由于受中美关系及鲁迅等权威性评论的影响,对赛珍珠作品异常冷漠,已出版的赛珍珠作品只有《大地》三部曲,《我的中国世界》和《母亲》。赛珍珠在西方学术界也没有地位,尚营林先生指出《诺顿美国诗文选读》、《美国文学选读》等七种很有权威并较为流行的美国文学选读本均没有收入赛珍珠;张子清先生也只在斯皮勒多编的《美国文学史》和埃利奥特等主编的《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中找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美国现代女作家赛珍珠的小说《大地》和《群芳庭》以及论文集《论男女》为研究对象,聚集三部作品的共同主题,即女性如何平衡女性自由与家庭义务这一论题,探索赛珍珠的自由女性主义思想以及中国文化对其女性思想的影响。三部作品就书写对象而言形成自我与他者的对位,在文类上形成虚实对照,共同展现了赛珍珠与中国妇女的对话、协商、认同的动态过程。她吸收中国文化的精髓,形成了有别于其她西方女性主义者的自由女性主义思想,并以此反观中国妇女,将理想的女性形象投射到作品中的中国妇女身上。本文借拉康的镜像认同理论阐释赛珍珠在跨文化书写中体现的自我他者化的认同模式。  相似文献   

6.
赛珍珠在其创作的儿童小说《于兰:中国的飞行男孩》中,塑造了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爱学习、爱劳动的中国男孩于兰的形象,和一个了解中国人、乐于帮助中国人的美国士兵吉米的形象,打破了中美两国人对于彼此的刻板印象。从跨文化交际学视角来看,该书表现了赛珍珠力图消除文化偏见、提倡文化移情、反对文化中心主义和推崇多元文化求同存异的思想,使她无愧于“文化人桥”的赞誉。  相似文献   

7.
《儿子们》是赛珍珠《大地》三部曲的第二部小说,赛在三十年代创作这部小说的同时,翻译出版了《水浒》一书。《儿子们》的主人公王虎身上带有浓重的梁山好汉色彩;小说中带有明显的《水浒》味道。本文揭示、分析了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形象以及创造故事情节时留下的《水浒》对《儿子们》的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非常关心中国普通老百姓,关注长期处于小农经济状态下的中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她把对中国农村问题的种种思考,形象地写入到小说《大地》三部曲中,通过王龙及其家人的故事,进一步反思小农经济下的“造反”和等级制度等问题,探讨农村和农民中存在的问题及出路。赛珍珠的思考给现今的“三农”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概述十三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中“中国形象”变迁的背景下,基于赛珍珠双重的文化身份和在中西文明碰撞中的成长背景,解构了赛珍珠的一系列中国乡土小说中的中国形象,改变了西方人对中国形象的固有看法,促进了中西文明的共融与理解。  相似文献   

10.
《龙子》是赛珍珠以抗日战争为题材创作的长篇小说。《龙子》渗透着赛珍珠和平与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战争中的人心之变也映射了赛珍珠对人性的反思,而小说中涉及的东西方文化冲突与调和则显示赛珍珠多元文化互补的思想。这些与当今倡导的新人文主义思想不谋而合,研究赛珍珠抗战小说《龙子》中的新人文主义思想,有助于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涵,探索该作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关注赛珍珠的人大多知道,她是一位勤奋而多产的作家,一生所从事的跨文化创作成果丰硕,包括小说、散文、诗歌、剧本、传记以及翻译等。我将这些作品分为小说创作和非小说写作两大类。赛珍珠的小说,特别是中国题材小说(如已成为经典的《大地》),是极为重要的作品,它们既代表了赛珍珠为沟通中西所做出的历史贡献,“在《大地》上开辟了新的田地,  相似文献   

12.
赛珍珠是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位独特且重要的作家。除农民形象和女性形象外,赛珍珠还塑造了一系列既继承中国文化传统、又接受西方先进文化滋养的中西合璧的青年男性形象,《大地三部曲》中的王源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本文试从王源形象出发,深入探究赛珍珠的文化理想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赛珍珠小说《大地》中三个女性形象的生存状态,以及这三个女性对男主人公命运的影响,认为这部小说是一部透过女性写就的男性史诗。  相似文献   

14.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形象”书写与塑造的话语权在过去长期由西方人掌握,然而,赛珍珠却以独特的视角书写中国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本文通过对美国作家赛珍珠的小说《大地》中王龙及其父亲两代人进行比较,深入解读王龙的抗争者形象,包括与自然的抗争、与他人的抗争及与自己的抗争等,挖掘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一个特殊的西方作家如何通过自己对中国社会的深层次观察改变西方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并体现作家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5.
杜鹃 《海外英语》2012,(6):176-177
《大地》是赛珍珠的代表作,赛珍珠凭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赛珍珠从平等的角度向西方读者介绍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形象,介绍中国文化,为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苏芳 《考试周刊》2012,(93):29-30
1938年,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长篇小说《龙子》是赛珍珠的重要作品。在小说《龙子》中,赛珍珠不惜笔墨,赞颂了林郯一家所具有的团结互助精神、勤劳奋斗的精神及乐观主义精神。小说《龙子》中闪耀的人性光芒深深地感动了中外读者。  相似文献   

17.
《大地三部曲》等中国题材小说,是193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最重要作品。尽管一直有中国学者的各式批评,但赛珍珠创作热情不减。总体来看,她对中国社会的观察、对中国民族性格及民族精神的表现与认知,还是比较深刻、独到的。虽然她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关注,很多时候只是体现在她所塑造的中国人形象的言行举止、细枝末节上,但凸显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值得审视。其中,被中外人士广为论述的中国"面子观念"或"面子问题",乃是赛珍珠切入的重要视角之一。  相似文献   

18.
梁海晶 《考试周刊》2010,(25):22-23
赛珍珠笔下的“母亲”比较富有抗争精神,也较多的表现出中国妇女的力量。“母亲”在小说中是个没名没姓的妇女.但她是赛珍珠所塑造的最完美的女性形象。正如《愤怒的葡萄》中的乔德大妈一样,她们坚韧不拔,勇敢地与命运抗争,在她们身上透出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作为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和熟悉中国妇女的赛珍珠,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如同她的名字一样灼灼生辉。阿兰是赛珍珠成名作《大地》中的重要人物,分析阿兰这一女性形象是了解封建社会下中国妇女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妇女影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赛珍珠的《龙子》描写了"南京大屠杀"前后林郯一家的悲惨遭遇与抗争过程。小说塑造了几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但并未引起多少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将尝试运用语言学方法,即从Martin创立的评价理论下的介入子系统出发,对《龙子》中的女性话语介入资源进行积极话语分析,通过积极建构性的分析表现赛珍珠对历经磨难却又顽强抗争的中国妇女的敬重,进而揭示其鼓励女性追求家庭责任和自我实现二者和谐的相应女性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