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党宁 《宜春学院学报》2023,(5):109-111+125
以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施拉姆等人为代表的传统经验学派主张运用经验性的方法研究传播现象。不同于经验研究的派别立场,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欧洲批判学派有两个重要分支:传播政治经济学和文化研究,二者都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研究视角和领域却截然不同,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二者呈现出了相互交织、对抗分裂和对话沟通的关系变化,二者在批判对抗的关系中逐渐走向了融合。  相似文献   

2.
从威廉斯到默多克:交锋中推进的英国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从“远观”的角度勾勒英国“文化研究”的理论源流,对几位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理论家涉 及“文化研究”的两场论争———雷蒙德·威廉斯与特里·伊格尔顿的“文化主义”与“结构主义”之争、斯图亚特· 霍尔与格雷厄姆·默多克的“文化研究”与“传播政治经济学”之争———进行简略梳理。“文化研究”、“西方马克思 主义”以及西方现代美学文艺学三个层次上显示的“合题”状态启示我们,应该从理论逻辑、历史发展和基本范畴上 把握“文化研究”的批判本质、“文学性”和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3.
文化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间的深刻对立是建立在对政治经济学极深的误解之上的 ,只有在文化研究与政治经济学的桥梁重建之后 ,文化研究的事业才能成功推进。在文化研究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上 ,文化研究的首要问题就是 :它拒绝通过它自己的主张———统治方式及其伴随的文化实践 (文化研究对于此给予分析的优先性 )是建立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含义进行思考。一个惊人的结果就是 :是文化消费而不是文化生产 ,是休闲的文化实践而不是工作的文化实践 ,成为 (文化研究 )压倒一切的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4.
时下,娱乐已成为大众媒介的宠儿。媒介的娱乐化浪潮也标志着中国媒介文化的转向。在当前的中国语境中,如何解读这一现象?本文在梳理我国媒介文化娱乐化演进历程的基础上,选取文化研究与传播政治经济学这两种理论视角,对传媒娱乐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5.
汉语学界兴盛的文化研究偏重于形式的意识形态批评,却由于学科背景的限制而多少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维度有所忽视,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研究的批判力度。而美国传播学学者Sut Jhally的研究接合了文化研究和政治经济学,形成广告符码阐释的双重视域,对汉语学界正在掀起的传播学与文化研究应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对英国文化研究学派领袖斯图亚特.霍尔的谈访记录和相关感议,主题是探询何谓“英国文化研究”的问题。在散漫而亲切的形式中,让我们深入到霍尔与文化研究的传记性关系和理论缠结及其所酿出的知识和思想氤氲之中。  相似文献   

7.
谈英国足球与英国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是一种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存在于该文化氛围中的人和物,文化是一种精神、气质,处于该文化领域中的人和物表现出这种精神和气质。足球起源于英国缘由在于文化因素;英国人在特有的文化土壤下,创造出世人所共识的英式足球风格  相似文献   

8.
政治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两年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政治经济擘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政治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实践性教学设计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文章着重从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的时代性、教学方法、和谐的教学氛围等方面,展开对政治经济学时代特色教学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Creative Nation For such a small nation,Britain seems to have an abundance of creativity-especially in the performing and visual arts.Some people explain this by the fact that Britain has a high population in a small geographical area.Others suggest it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long,dark,winter nights which have fired the imagination.Certainly Brits have been a theatre and cinema-going nation for several generations;many say this tradition lifted people's spirits in times of economic depression and world war,before the coming of the television age.  相似文献   

11.
按照现有的文艺传统观,英国政治戏剧尚无体制认可的正式传统。但是,它已经形成了历时百余年的事实性传统。构建英国政治戏剧正式传统之难,一方面显示出现有研究中传统与经典概念的混同,另一方面暴露出文艺作品经典化过程中阶层上的文化霸权比族裔和性别上的文化霸权更难消除。实际上,英国政治戏剧是从创作到演出均由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共同完成的文化产品。“开放传统”,构建政治戏剧这一公开反体制的、激进的文类的传统,因而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它具有明显的促进文化重构和社会融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研究中的政治是一种事件,是有关种族、阶级、性别、民族性等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整体社会结构中的既斗争又妥协的关系,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某种结构状态。在文化研究的范畴内,人们在思考“政治”的概念时,实际上把经济、宗教、阶级、文化、审美等等现代生活各个领域的真正的实质性的关系和结构状态,以及它们内在强度的最坚硬的部分抽象出来,政治是无所不在的,是人生存于世界的实质。文化研究要求密切关注文化与权力关系在新的社会历史语境中的发展和变化,并具有深刻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超越的精神,因此,它力图颠覆以往文化具有审美自主性的神话,从而探索文化与政治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文化研究语境下的文艺学身份重建,存在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两种思维方式。本质主义坚持文艺学中的元理论、科学性、经典化;反本质主义重新定义文学性、文学自主性,并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境下反思文艺学的学科性。在重建文艺学的思路上,一派主张在文艺学内部进行调整,拉近与现实的关系,一派主张从文艺学外部重建历史化、地方化的文艺学。  相似文献   

14.
政治学发展的自我反思与中国政治学建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数量化是政治科学的必经之路,但是数量化必须以精确、严格的定义为基础,而且政治科学的发展不能停留于数量主义,它必须建立起解释理论,并以此支撑应用研究。建构中国政治学,指的是政治学的中国类型,而不是指在不同国家或地域存在着不同的政治学。建构中国政治学具有双重目标:既完成“补课”任务,与国际的政治学发展接轨;又实现政治学的本土化、中国化。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为指导;必须增强政治学的科学性,不仅尽量扩张数据的“硬性”方面,使之具备最大限度的可测量性和可比较性,而且尽量提高它的可理解性、可交流性;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关怀点和归宿点。  相似文献   

15.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在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贡献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比重商主义和古典政治经济学更加科学地阐释了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贡献之二是马克思主义者最早系统地研究了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的互动关系;贡献之三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最为科学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经济视角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中,应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根本诱因,并放到现实的文化经济环境中去考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就要突破就思想政治工作本身来谈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思路,从文化经济的视角寻找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文化研究不单是一个纯粹学理层面的问题,它与言说者的文化身份密切相关。在文化研究的译介过程中明显存在着“中国与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在对文化工业批判中建立了文化研究的“边缘文化身份”;文化研究中的现代性、历史主义立场初步建构了其“混合文化身份”;阶级分析、政治经济学分析的回潮形成了“重构文化身份”。文化研究及其言说者的身份嬗变还远远没有结束,文化研究的文化身份是一个开放的结构。今天的文化研究者必须首先对自己的文化身份进行深刻的反思,然后才有可能对文化研究及其文化身份有清醒的自觉。  相似文献   

18.
政治经济学能否运用数学并形式化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对政治经济学发展过程的考察本文发现,政治经济学运用数学和形式化是政治经济学自身发展的一种趋势;政治经济学运用数学应当符合政治经济学的要求,符合数学规范和形式化要求,应当正确处理政治经济学逻辑与数学逻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跨学科、跨领域的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研究正在开放有序的信息结构与复杂巨系的文化书写中重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核心技术体系的裂变与创新,奠定了认知科学的技术理性基础;中国文化的复兴与创新,提供了内容、资源与经验、规律;生态文明的认知科学重构与后经济学的文化重构,正在形成人文社会科学文化创新与文明创造科学融会的核心体系与应用发展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