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这似乎是一个无可争议的话题:记者是做文化工作的,谁不知道要有文化?但是,一般的有无文化,与有无深厚的文化素养,决不是一个质级上的概念。从这一点来说,这个问题就很有议一议的必要。 为什么记者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简单一句话,这是记者从事的职业的性质决定的。 新闻传播学,文化是它的根基。我们通常从意识形态的视角来审视新闻,强调新闻的阶级性,得出的是“工具”、“喉舌”。但从文化视角来审视,看到的是新闻传播的文化属性。当然,强调新闻是一种社会文化,并不排斥它的意识形态属性,上层建筑功能。这只是新闻功能的一种。而传播文化和创造文化,这种文化视角的新闻观,应该说是新闻观的本质回归。既然新闻是一种社会文化,担负着传播文化和创造文化的职责,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新闻从业人员,必须有深厚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2.
江作苏 《新闻前哨》2001,(10):25-25
歌德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这位诗人行吟一生,其内心所抱定的,就是这么一个简单、但充满哲理的宗旨。 这个简单的宗旨,也是一种有气魄的“策划”。如果没有这个“策划”作指导,就难有一种清醒的行为走向。 报纸工作者像辛勤的“工蚁”,平凡则平凡矣,但内心里也得装着策划。这种策划要有个性,价值要尽可能大一些,把“跬步”与“千里”结合起来。 报纸是一种广义的文化产品,它不是简单的“字纸”。报纸文化的理念,有着与其它意识形态载体不同的特点。我们对于报纸的策划,不能停留在孤立的、静止…  相似文献   

3.
浅说文化帝国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信先生这篇文章共分五节。这里发表的是:一、通俗文化霸权:“让你自愿当奴隶”;二、语言霸权:让你永远处于二流地位。 下一期将发表最后三节:三、新闻信息霸权:全天候的“轰炸”;四、图穷匕首见:人们,你们要警惕:五、结论:宏扬爱国主义——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新闻不只是新闻,它还是一种文化。这一点大家能达成共识。问题在于,文化与文化是不同的,也就是说,“筐”与“筐”是不一样的。把新闻装进严肃文化这只“筐”,我们首先会发现:新闻的产生与发展是要有代价的。1844年,当莫尔斯开辟美国第一条电报线路时,他只知道将世界纳入一个统一的网络,使人们更快地知道世  相似文献   

5.
古戏台对嵊州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文化“符号”,说它特别,是因为从这个“符号”中可以解读出嵊州地域文化的许多内涵,而嵊州文化又是中华文化在这个特定区域内的一个显示点。因此,我们对这样一个题材有着一种由来已久的使命感,也想通过《越乡古戏台》这个节目让大家认识嵊州戏台所蕴涵的地方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叫做“新闻调查”0这个栏目的片前有两句话:“新闻背后的新闻”,“正在发生的历史”,用以说明这个栏目的内容和宗旨。这两句话的确很有意思。我们通常说,新闻是“易碎品”,即过了某个时间,或者人家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了,那么,你这条新闻也就失去了“  相似文献   

7.
一个气势豪迈的词儿正在流行起来.这个词儿叫做:打造文化。常常从媒体上得知。某某地方要打造某某文化了。这文化并非子虚乌有。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这自然叫人奇怪了,已经有的文化还需要打造吗?前不久。听说西部某地居然要打造“大唐文化”。听了一惊.口气大得没边儿。人家“大唐文化”早在一千年前就辉煌于世界了。用得着打造?你打造得了吗?  相似文献   

8.
浅说文化帝国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信息霸权:全天候的“轰炸” 文化帝国主义否定世界语言多样性,还否定世界文化多元性,它用英语文化价值观其中主要是美国价值观衡量世上一切,凡是符合美国文化观的就是“文明”、“人道”,否则就是“野蛮”、“不人道”、“没有人权”。美国国务院每年一度的人权报告,就是文化帝国主义的一个典型表现。 否定世界文化多样性、推销美国价值观,树立英语文化特别是美国价值观,还有一个重要的手段,那就是新闻信息霸权。据报道,全世界90%以上的国际新闻信息已经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所控制;通过对新闻的筛选、传播和解说,它们…  相似文献   

9.
刘扬 《档案天地》2017,(8):48-4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的软实力。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大学文化,是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内涵,是学校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总和,是学校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有学者认为:“高校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处在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是学校精神,学校传统和学校作风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0.
关于怎样写人物新闻,我们准备作两次点评:一次讲“不要那样写”,一次讲“应当这样写”。在我们下发的《新闻写作学简明教程》里有两段提示(见49页、94页~102页)。所谓人物新闻,说得沿瞟一些,即把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同强烈的新闻性结合起来,用简洁明快的手法迅速反映出来的新闻。说得简单一些,人十新闻一人物新闻。乍一听,这好像是废话,说了等于没说。不过,请注意,这里讲的“人”,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人,”应当是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的人;这里讲的“新闻性”,包含着出众、独特、反常、罕见、重大等等多种意思。繁说…  相似文献   

11.
新闻策划:一个并非科学的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闻可不可以策划?这是近来新闻界的加’1话题之一。如果要给“新闻策划”作界定,势必先要明确“新闻”的内涵外延。尽管对“新闻”这一概念的认识也是众说纷纪,莫衷一是。其中颇有影响的是“报道说”和“传播说”:即“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传播)。新闻必须经过报道才能成为新闻”。但是新闻需要报道却并不等于就是报道。两者的关系是。报道是新闻产生的必要条件,新闻则是报道产生的结果;报道是新闻传播的过程,新闻是报道过程中的信息。认为“新闻就是报道”,事实上是误把新闻报道活动与新闻信息搅在了一起。“新闻”不等干“…  相似文献   

12.
包容性“文化”的定义形形色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其内涵、外延博大精深.新闻文化相对于大文化的概念要具体些,但其包容性仍然是很强的.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主席在接见解放军报社师以上干部的讲话中指出:“办好《解放军报》需要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如何达到这一要求,真正成为这个队伍中的合格一员?讲话中又指出,那就是要加强学习,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学新闻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他特别强调:“新闻工作是教育人的,所以新闻工作也应当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与影响。”江泽民在另一次讲话即《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中又指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领导干部,应该…  相似文献   

14.
一、网络文化特点网络文化是人类20世纪的创造物,它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这两大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接收信息为核心。它正在衍生着人类对自身价值、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的反思。网络文化的历史形成时间较短,但从目前的现象及规模来看,与传统大众传播文化相比有以下特点:1.多元化。传统新闻传媒进行信息传播的特点是受控的、单向的、直上直下的。信息要经过多重把关人的反复筛检,才能与受众见面。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可以通过设置把关人的办法控制其他文化的传入或侵袭,保持舆论一律,保证在主旋律的宣传中没有…  相似文献   

15.
赵允芳 《传媒观察》2005,(12):25-26
早期媒体尤其是报纸城市意识的萌芽,主要是缘于对城市现代因素的追求。报纸受城市文化精神的影响,同时反映、复制、反思、修正这种文化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媒体起到塑造城市文化精神、塑造城市的集体无意识、再生产城市文化心理结构、城市的生活方式、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的作用。因此普利策说:新闻工作者是社会这条大船的了望者,它要随时守望环境、提示险情。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新闻学教授喻国明更为概括地指出:新闻的价值本质是环境守望。  相似文献   

16.
王怿 《大观周刊》2011,(51):53-5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现实基础和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造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文化。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看一个社会的成熟.不是视其有多少伟大的人物;而是要观察在这个社会中占多数的普通人的品德达到何种程度。”同样,我们观察一个企业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17.
×××同志:你在来信中间:“好新闻都是事迹过硬吗?”这里,我只就“好新闻”与“事迹过硬”的关系发一点议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要知道,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很难想象一件平庸无聊、没有任何新闻价值的事能够”报道”成为好新闻。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存在决定意识,我们可以断言:一条新闻之所以好,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所报道的事实过硬,即它包含有足以使它成为好新闻的内在因素,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然而,并不是像你说的,“凡有了过硬的事迹,就一定能写出好新闻来”。因为一件过硬的新闻事…  相似文献   

18.
新闻的根本职能是传播公众欲知、应知的信息,它的其他职能包括政治宣传的职能都是通过信息传播实现的。要想通过新闻传播达到宣传目的,记者就要尽可能增强新闻的信息性。在这个问题上,国内外新闻界恐怕没有争议。 问题在于怎样加强新闻的信息性。美联社一篇新闻,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新闻信息属于大众传播范畴,大众传播有别于专业信息传播,前者的传播对象是一般公众,后者的传播对象是专家。因此,加强新闻的信息性,首要的一条是要读者读得懂。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著名美国作家、记者、语言专家爱波斯坦说过这样的话:“在你(记者…  相似文献   

19.
由于文化新闻本身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一方面又衔接着浮躁的现代大众文化消费;一方面要体现出精英文化的历史精髓,一方面又要迎合世俗文化的审美口味——文化新闻就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成为空洞的说教和干瘪的信息荟萃,要么沦为轻歌曼舞风花雪月,成为人们饭后的谈资。因此,要使文化新闻既有“文化味”又有可读性,既有老少皆宜的文化广度又不失思想开掘的新闻深度,可谓是每个文化记者所孜孜以求的。  相似文献   

20.
诗有“诗眼”,散文有“散文眼”,新闻也应有“新闻眼”。“新闻眼”是对新闻工作者新闻敏感性的一种形象比喻。有“新闻眼”的人,能敏锐发现、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最有新闻价值之处,最闪光之处,最吸引读者之处。同样是一座庐山,不同的游客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的结论往往返然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样是一个新闻,不同的作者前去采写,写出的文章也往往千差万别。但不管有多少种写法,一条新闻总有~条最佳角度,这是作者的“新闻眼”所决定的。笔者在多年编辑工作实践中,深感找准“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