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三角洲之一。草地是本地区主要自然植被类型。芦苇群落、白茅群落、獐茅群落和盐地碱蓬群落是该草地的4个基本类型。本文研究了它们的性质及其环境因子特征。草地的平均年产草量可达2000 kg/hecta。将放牧区与割草区分开、控制放牧的时间和强度、限制牧群的数量以及适宜地造林是合理利用草地资源的重要途径。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于科学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自先秦时期即已产生的商业贸易活动历秦汉而不衰。唐宋时期,出现了专门的商业贸易场所。明清时期,产生了专业性的棉花、紫草与牲畜市场,出现了促进买卖双方交易的中介机构———牙行,长山县周村镇与齐东县城发展成为与湖北汉口、广东佛山齐名的商业城镇。但黄河三角洲古代商业没有退脱地方化与封闭性的特征,属于封建小农经济范畴内的余缺调剂性质。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号子的音乐形式大都比较短小,结构上以乐段为内容表现的基本单位,根据句式的变化可以把黄河三角洲号子的曲体结构分为领合对应式、领合问答式、长领式、和声叠加式四种形式。在具体的曲例中,这些形式的号子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特点。以曲式分析的方法解释了黄河三角洲号子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民国以来的黄河三角洲移民 ,可以说是其移民史上的第二次高潮。究其原因 ,主要与黄河有关 ,与当时的社会情势有关。就其性质而言 ,新中国成立前的移民 ,主要为生存型移民 ,而其后的移民 ,则多为发展型移民 ,这一时期的移民与历史上各朝代的移民有很多不同。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风能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统计分析与能值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三角洲的风能资源分布和储量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风能资源的禀赋,指出黄河三角洲地区是建立大型风力发电场的理想之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黄河三角洲绿色能源基地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剪纸由劳动人民所创造,又是劳动人民所享用的大众艺术。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易于制作、适应面广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普遍受到欢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民间剪纸历史久远,题材广泛,意深情长。本文以这个特殊的地域文化为切入点探讨该地区的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纳入到国家战略中来,使该区域的发展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根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基本情况,运用SWOT分析法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人类早期的历史是一部以开发食物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历史,黄河三角洲早期的农耕文明与渔盐业生产,为黄河三角洲地区提供了丰富独特的饮食物产,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在民间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礼"、"孝"、"和"的饮食文化观,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黄河三角洲的手工业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其中,制盐业、纺织业、草缏业等低成本的轻工行业较为繁荣发达。尽管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地域和行业布局不够均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印记比较浓重,但是,晚清时期黄河三角洲发达的手工业经济,却在上关国计、下系民生的重大领域,发挥着独特的富国强民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补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生态补偿问题逐渐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在中国已出台的关于生态建设补偿的法律法规中,以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法律法规最多,也最臻完善.然而,与森林生态系统并称为全球3大生态系统的湿地生态系统,还未得到应有的补偿.本文就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生态补偿问题作了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小调是黄河三角洲民歌的主体部分,反应的内容极其广泛,具有较强的艺术化特征。黄河三角洲小调的节奏丰富多彩,在具体节奏形态的运用方面,主要突出了实用的功利性,体现了小调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的特点。从音乐分析的角度入手,阐明了黄河三角洲小调节奏具有的特点,并对这种特点进行了生活化和形象化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环境危机的角度论述了生态文化出现的意义,提出全面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的主要内涵,从先进文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角度分析了构建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了中国古代生态文化思想是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借鉴,从七个方面重点论述了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类型与分布、湿地生态环境、湿地生物多样性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地调查与研究,分析了湿地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特点及湿地破坏原因,提出了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熟悉了黄河三角洲地区主要蜜源植物的种类、开花期、分布等.根据黄河三角洲地区蜜源植物的现状,指出利用蜜源植物发展养蜂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可观的经济效益.保护现有的蜜源植物,种植和综合利用蜜源植物,应与绿化环境、畜牧业养殖、农林业发展等相结合.充分发挥蜜源植物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黄河三角洲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服饰生态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饰是人类进化、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黄河三角洲的服饰习俗,既充分显示对地域生态自然的适应,又充分体现社会的伦理道德;既展现大平原的宽广的胸怀,又印缀着复杂细腻的各种情感;既有原始情欲的闪现,又有精神自由的追求;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更具有时代的变革性。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灾害文化的基本概念、内涵以及灾害文化的三种存在形态,论述了构建黄河三角洲灾害文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出了培育和构建黄河三角洲灾害文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旱涝灾害与太阳黑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黄河三角洲滨州站1922~2009年的年降水资料,用Z指数法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旱涝等级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然后采用频率分析法分析了太阳黑子极值年附近的旱涝特征,并运用Morlet连续复小波变换对降水Z指数的时间序列进行周期性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在太阳黑子m年附近易发生洪涝灾害,而在太阳黑子M年附近则易发生旱灾;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黄河三角洲旱涝指数存在3~7年,8~12年,13~24年,25~40年的周期性波动.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号子旋律的形成有两大类别:一是受其他民间音乐影响或由其他民间音乐移植而成的旋律,这类号子的旋律起伏比较大,节奏比较自由,音域比较宽,合句的变化比较丰富;二是由各种劳动呼号音调形成的旋律,这类旋律起伏往往不大,旋律形态以级进为主,常见四、五度纯音程跳进,节奏往往比较规整。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明初移民问题"不见诸史,惟详谱牒"。2004年惠民出土的《吴铭墓志铭》载,吴铭的高祖吴均让是由棣州城东避元季乱,移侨他省,后归郡西青阳店庵里吴村的复业流民。明太祖朱元璋曾在洪武五年下诏书说:"流民复业,不以旧田为限。"吴均让正是因了朝廷的这一政策回到本州城西定居的。他既属朝廷所说的"流民复业"又兼具移民性质。流民复业是明初朝廷"招诱"、"招抚"政策主导下,无籍无业流民自愿的回归行动,流民回归原籍也带动了移民工作,这对当时稳定社会、恢复经济、发展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文化源远流长 ,其产生的时限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三代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 ,灵活务实是其基本的特征 ,并对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黄河三角洲隶属齐国及秦大一统后 ,作为区域性文化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