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概是五年前,当我还住在美国的.时候,有一次回到中国演讲,一个学生跟我说,您写了这么多书和文章,我们能不能问一些问题呢。这令我意识到,在互联网投资公司工作的我,居然没有好好把握互联网,所以在写第三封信的时候,我就办了一个很简单的论坛,叫做开复学生网。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里所说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等,是指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内容以“新、活、实”为立足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构适应新课程内容改革的“有所为一有所不为”思维模式。“有所为”即紧扣新课程内容之“本”来选择授课内容,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与学生生活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关联的内容,以能力培养为着眼点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有所不为”即舍弃新课程内容之“末”去更新授课内容,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不必照本宣科,局限师生的“随意性”发挥,不拘泥于教材中已有的结论。唯书本是诺。  相似文献   

4.
教育工作以人为本。笔者以为应抹去“应试教育”的阴影,对学优生与学困生都应一视同仁,老师更应给学生阳光,特别是成就“学困生”,激励替代“冷眼”在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师范学校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直接为师范毕业生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它的教学兼具双重任务:既要学生“会学”,又要学生“会教”。由此可见,这一学科性质决定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学习教法,而且要注重实践环节,即切实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为此,我们提出了“自学导读———教师点拨———范例引路———参与实践”四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从专业课的特点出发,从未来教师的需要出发,以学生教学能力的形成为指归,它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结合起来,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教学基本功,以适应现实和未来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该模式的具体操作程序是:自学导读。在定向、定量、定目标的前提下,教师提出问题和要求,学生自读教材。这样做能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由被地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点拨。在检查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点拨、答疑,并适当补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当前小语教改信息。这样不但使学生能动地理解、把握了教材内容,而且拓宽了学生视野,弥补我们的课本不能短周期翻新的不足。范例引路。根据教学内容和重点放教学录像...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经验提升为数学思考,不断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苏教版教材从第二学段开始每一册都编排有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相对集中地介绍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他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可见,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根据本人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认为班主任应主要从关心学生个人成长和形成良好班集体两方面来做工作。本文主要从关心学生个人成长的角度,浅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韩愈著名的《师说》有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提示我们要从思想、学习和生活诸方面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简而述之。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数学的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  相似文献   

9.
围绕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职业院校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研究”内容,通过对高职IT类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流程介绍,论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工厂类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冬天的一个星期三,学校又要迎接一项检查验收。下午学生放学前,校长召集所有的班主任开了一个短会,要求第二天各班学生穿校服。我提出了疑问,天气这么冷,学生受冻生病了怎么办?校长说:“考虑到早晨做课间操时,学生穿校服比较冷,校服不能罩在厚棉衣外面的同学,做操时克服一下困难,坚持十几分钟,把校服穿上。”听了领导的一席话,其他同事无一人言语,我也只好不再说了。  相似文献   

11.
生活,是小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生活,在小学生眼里是一个奇妙而梦幻的世界。我们集中编发“生活作文”这方面的文章,探讨如何在生活与作文间建立起相互融通的桥梁;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地开掘写作资源,体验生活,参加实践活动;如何辅之写作方法指导,从而催生学生作文的激情、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我们期盼广大教师多写这方面的稿件,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早日走进异彩纷呈的春天。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三难”:起笔难、组材难、表达难。针对这“三难”,我指导学生从“小”“真”“想”三方面入手进行写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画像”技术在国内的教育行业开始起步运用。在高校已经进行一定研究应用的基础上,结合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管理需求,通过对画像系统核心体系的构建、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算法机制的建立、人机交互等技术的实现运用,创新开发了服务于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学生画像”系统。该系统能精准服务职业院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职业院校学生科学管理提供新模式、新手段、新路径,进一步深化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内涵,从而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是学生的“心灵导师”,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因此,班主任的工作要求我们全身心的投入,走进学生心灵深入。热衷于本职工作,尽职尽则,持之以恒,讲究方法对学生的关爱贯穿于班级管理的每时每刻,现就自己工作的实践,谈一下做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全法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简称“全法中国学联”,为在法中国学者、学生所组成的群众性自治团体。全法中国学联在中国驻法大使馆教育处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其宗旨是“代表学人,激励学人.服务学人”,旨在为在法中国学者、学生服务.促进留法学人之间学习.思想及感情交流,协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及生活遇到的问题,以便于他们完成在法留学和工作任务,报效祖国。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对教师教育工作尤其是对培训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训者必须服务意识浓、教育理论深、专业水平高、科研能力强,这是做好教师教育工作、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而要建设好这样一支师资队伍,必须依托学习型社会这样一个大环境,努力把培训者建设成一支学习型的团队。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培训者必须学会学习、实践、反思、协作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人教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1)(以下简称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们注重鼓励学生质疑、猜想,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英国人托·富勒说过:“没有疑问就等于没有学问.”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由此可见,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觉,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那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9.
德国教育界对职业能力的内涵理解、结构划分独树一帜,并把理论上的认识与理解付诸具体实践,围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教学设计与工作环境创设,成就了德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对德国职业院校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实践举措的探析,有助于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职业院校更好地厘清、界定职业能力的内涵,培养职业能力强、社会适应面广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20.
这个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大学精神实质是什么?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该作如何理解?“三型”校园的文化建设与大学精神之间存在怎样关联?其实,这些问题不但是学界一直关注和探讨的话题,而且对这些命题的讨论所产生的广泛影响,也日渐渗入公众的日常生活和大众传媒。厘清这些命题之间的逻辑线索,实现对大学文化与教育的真正解读,逐步提升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的双重素养,已经成为理解当代大学命运走向的前提条件。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孟建伟教授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讨论参与者之一,作为近年来在教育领域日渐引起关注的学者,已经应邀为全国几十所高等学府、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大学校长党委书记班等做过200余场专题讲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嘿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编辑部有幸邀请盂建伟教授做客编辑部,与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李芳教授、盂维杰副教授针对前述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度访谈与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