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挖内涵,横向比较,是教学《土地的誓言》这篇课文时需要着重注意的方向。以读会意,读中悟情,读出作者内心不可遏止的激情,理解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和作品的主题,是教学本课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2.揣摩、品味本文精彩段落和语句。3.培养并提升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二、教学时间一课时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师:播放背景音乐《松花江上》。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个人。(幻灯展示)这个人是东北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4.
【我解读】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1941年为纪念“九·一八”事变十周年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抒发了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对沦丧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倍受蹂躏的家园的深深眷恋。发出了热血男儿为家乡的解放而战斗到底的铮铮誓言。  相似文献   

5.
今天,命题作文依然是作文训练的主要方式,作文题目的设计集中体现着作文教学的理念和作文教学的方向,是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如何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教师必须得在命题上花些功夫,让题目向求真务实上靠拢,命到学生心坎上,让他们一拿到题目就有一种表达欲望,写作冲动,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6.
《土地的誓言》,为“九一八”十周年而写,似乎是一气呵成,字里行间充溢着饱满、热烈、深沉的爱国之情。作品的语言是华美的,情感是炽烈的。其精彩之处,在于用热烈的语言,美好的想象与回忆,表达作者内心不可遏止的激情。  相似文献   

7.
《土地的誓言》是一篇饱含着深沉爱国热情的抒情散文。作者端木蕻良把“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已久的民族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仿佛使人谛听得到作者心脏的跳动,感受得到他热血的沸腾。眷恋乡土,是一种人类具有的共同性的美好感情。而作者眷恋的关东原野,当时却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对作者来说,广大的关东原野是他失去的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因此,眷恋乡土就有了让人产生共鸣的强烈的爱国色彩。本文是一篇绝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同时因为其语言的凝炼、优美,又是一篇很好的朗读材…  相似文献   

8.
土地的誓言     
厂十一十一十~一、 士课内检测t 、叫卜一州卜.叫卜.十.洲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户、.产、产 2.请你展开联想想象,运用恰当的修 辞手法,将“土地、黄河、涛声”这三个词语 扩展成一段话,描绘一幅画面。(50字以 内)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  相似文献   

9.
土地的誓言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我的心便平静。”然而,家乡的土地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呻吟“,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就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回来”。——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招呼我回来。我有时把我的手放在我的胸膛上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手里握着一把沙泥的时…  相似文献   

10.
11.
[教材分析]本文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单元.本文是一篇抒情性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深情.作者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的语言表达出来,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祖国的眷恋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12.
土地的誓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土地的誓言》,是东北作家端木蕻良于"九一八"事变十年之后的1941年写的一篇散文。在学习之前,我有点担心学生不能理解文章的主  相似文献   

13.
土地的誓言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  相似文献   

14.
土地的誓言     
12月24日 睛 我知道,孝是我的魂,义是我的命。对于广袤的家乡,我心里怀着无尽的热爱与真情,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声音,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在喷涌着热血,我常常感到她在泛滥着一种热情。我曾经站在大槐树下,看空旷辽远的田野,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时时在耳边回响,那声音微弱而明朗,沧桑而清晰,一字一顿地印记在我心上。  相似文献   

15.
(请一生带着这样一种情感朗读全文。要求: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忘情的时候不妨读出泪水、读出酸楚,其他学生听读谈感受。)师:我们似乎听到了东北流亡青年带泪的倾诉,似乎听到了他充满激情的呼唤,似乎听到了他们几近呐喊的誓言。这时候,我宁愿相信:他们就是土地的族系,他们的每一寸皮肤都粘附着土粒。作者任由情感的激流倾泻,将这“种泛滥”的情感一气呵成此文,只用了两段文字。(泛滥成灾:泛滥为贬义,但在本句及本文“……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泛滥意为“洋溢”,表示心中的热情非常高涨。)试抓住关键语句用精炼的语言概…  相似文献   

16.
九、土地的誓言课内提升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  相似文献   

17.
抒写思乡之情的《土地的誓言》,由于时代的久远和地域的差异,实在难以唤起大多数学生的情感共鸣,突破口在哪里呢?全文共两段。第一段是由“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领起的。“泛滥”二字表示作者的心情如决堤之水不可遏制地向四下奔流,表现了一种激怒狂放的感情。正如歌词《心雨》中说:“我的思念就像是决堤的海。”于是列举大量东北原野的家乡景物、特产,就有了依据,有了着落。因此,对“泛滥”的理解就是教学本文的突破口,也就是本课教学的“课眼”。抓住这个“课眼”,学生才有了与文本进行沟通的可能。“那田野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教学有如下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其中,"有感情的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最高要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指导。笔者认为,要想读出作品应有的味道,其关键点是深入理解文本,对文本内容以及作者独特的言语形式有深刻的理解和敏锐的发现与挖掘。下面就如何读好《土地的誓言》一文谈谈我的几点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9.
每个人都是他故乡土地上的一粒沙、一棵草或者是一棵庄稼,端木蕻良就是关东原野上的一棵红高粱。“九一八”之后,这棵红高粱被迫离开了那片黑土地,母子分割时的疼痛啊,撕心裂肺的疼痛!就一直伴随着他,整整十年!漂泊流浪在关内的红高粱在痛,那一片黑土地在罹难!母亲和孩子不能永远天各一方,孩子不能让母亲再受煎熬!  相似文献   

20.
面对着林林总总的书籍,有哪些是值得用心去品味的? 面对着五花八门的选择,有哪些才是你真的想要的? 那就来我们的书屋吧,这里有独到的挑选眼光,有不可不看的片断文字——[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