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天晚上,我正在修改刚刚完成的文章《“可能性大小”教学的再探索》,儿子推门进来,随手拿起我写的文章看了起来。看完第一段,他问:“妈,你主张做实验吗?”  相似文献   

2.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文章,那是周振甫老师写的《立方的懂》。文章是讲怎样学习古文的。作者向张元善老先生请教怎样读书,张老先生说他开始读书时,对读的书完全不懂,读了若干年,一旦豁然贯通,不懂的全懂了,而且是"立方的懂"。他说读书关键是要把所读的书全部装在脑子里。假如只是记住了一些生字和句子,那只是"点线的懂"。  相似文献   

3.
懂“行”     
领导要有业务知识,要学有专长,要懂“行”,这个话已经说了多少年了,但是,真正能身体力行的,似乎并不那么多。我采访过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第一中学李福根校长。他是懂行的,而且懂得很多,然而,他并不自满自足,他还是在努力地学。当记者闯进国家教委校长培训中心宿舍的时候,夜已深沉,可他还在那里伏案攻读,又圈又点,学得很认真。我们应当提倡这样一种精神——作为校长,尤其应如此。要懂行,也不易。当领导就不能当空头领导,那种  相似文献   

4.
说“懂”     
说“懂”■朱钧大人常问自己的孩子:老师讲的,懂不懂?回答懂了,便放心;不懂,便着急。的确世上有许多问题要弄懂的,否则,便无法生活。学习是个常见常新的话题。懂的越多,知识似乎就越多。世上还有些问题是无法搞懂的,原因很多,诸如经验、阅历、知识、时代等等。...  相似文献   

5.
<正>"懂而不会,一错再错"是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学生也常常抱怨:"课堂上都能听懂,课后却不会做,听老师一讲,非常简单,好像什么都会.""懂而不会"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学生只满足于数学知识的表象学习,没有真正理解其内涵,缺乏思维的变通性;另一方面原因在于教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放下架子,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的知识点是不变的,而数  相似文献   

6.
1课堂教学案例 案例1 初中数学中一元一次不等组历来是中考的热点,也是教学过程的重点.而不等式组中字母取值范围的确定则是学生最难理解最易出错的,比如下面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这次小Z要带给大家的内容比较有趣,就是自己定义IE的地址栏,让地址栏懂得你的想法。另外,如果想联系小Z,可以加我的QQ。废话不多说,马上切入正题。上网过程中,淀粉们常常会遇到以"thunder""ed2k:""qqdl:""tencent:"开头的网址。当我们点击"thunder:"开头的网址时,迅雷就会启动并提示添加任务,因为"thunder"便是迅雷的英文;点  相似文献   

8.
在动物王国中,狐狸可算是最诡计多端的家伙。为了生存,它经常采用一些战略和战术,可谓一个“兵法专家”。狐狸爱吃天鹅肉。当它发现陆栖的天鹅群后,借夜色的掩护,偷偷靠近,尽管它  相似文献   

9.
宣金祥 《阅读与鉴赏》2010,(4):23-24,56
科学家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惊奇地发现:自然界各种植物生长,合乎一定的数学规律。  相似文献   

10.
金色的秋天里,我们又开始了新的旅程.“作业布置了吗?”“下节什么课?”“还有几分钟上课?”“啊,你困不困啊?”……这些简单而又苍白的交流是高三最真实的写照.高三,如何“读”?“读”,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读书”,“读”是要读懂高三所有的一切.所有高三的执着、责任、毅力……都需要我们用心去“读”.“读”懂了这些,我们才“读”懂了高三. 有人说,“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高三,是一条温暖而又孤独的长路,是一条苦乐交织的河流.高三的温暖在于学习上的并肩作战,在于生活上的嘘寒问暖,在于精神上的力量支持.老师、家长、同学的脉脉温情推动着我们前进.这些感动使我们热泪盈眶、刻骨铭心.同样,高三的孤独在于“这不仅是一群人的战争,更是一个人的战争.”责任与毅力需要一颗顽强的心去锻造与锤炼.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2010,(7):19-19
哈喽,听说你又被老师批了一顿,难过吗?(幸灾乐祸中)谁难过呀?谁难过了?你没被批过,你能懂“偶”心里的滋味?懂呀.“偶”怎么不懂?  相似文献   

12.
章超 《考试周刊》2014,(28):38-38
学生阅读课外书时"懂我所懂"是必然结果。教师指导学生"懂我所懂"式的阅读,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是对学生智力发展规律的一种尊重,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内化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讲懂弄会,这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每节课所孜孜以求的,但“懂”与“会”却有本质区别,不妨,我们先看一例:教学内容:学习《曼谷的小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教育,真是一段美好的旅程。每每读完苏明进的《懂你的孩子:唤醒潜能的秘密》,我总会这样想。读这本书,我一直有个疑问:目前任教于台中县,毕业于台中教育大学自然科学教育系硕士班获奖无数,在教学上屡获肯定,常受报章杂志媒体专访2009年写下《希望教室:教孩子一生最受用的36种能力》,这本书热卖至今,也引起无数回响的苏明进老师,到底是个帅气的小伙,还是真如他在文中所说是一个老人家?因为他的文字中传递出来的台味十足的嗲声嗲气,以及孩子似的纯真,让我不时地揣测他的年龄。  相似文献   

15.
不少低年级老师教j、q、x与相拼的拼写规则时,总感到学生难以掌握,上海的特级教师顾家漳也有这样的体会。但她不像有些老师教过就算了,而是常常思考,怎样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在新一轮的教学中,顾老师教“j”时,提醒学生标调要省点,学生问到标调时“”上两点省不省,顾老师有所触动,就随机卖了个关子:“这是个秘密,过两天再让你们知道。”顾老师就利用这个“时间差”认真琢磨。学生终于盼到顾老师公开“”的秘密了,顾老师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懂礼貌的小朋友,这个小朋友的名字  相似文献   

16.
因出差和开会,连着两周没有到某班上阅读课,今日走进教室,学生们顿时笑颜绽放,欢呼雀跃。忽见一男生坐在位置上哭得认真,发现班主任正一脸严肃地站在后门,猜测他可能是犯错挨批了。待班主任走后,我询问缘由,他说:"我太激动了,今天终于可以上阅读课了。"我一阵欣慰与自责,补充一句:"今天,我们到阅览室去上,怎么样?"他咧嘴笑开,哭得更带劲了。我错愕震惊:学生期盼上阅读课竟到如此程度,而我常以为一周一节这样的课可上可不上。究竟,还是我不懂学生的喜好。不由想起这几日看热播电视剧中的一句话:"你懂我的欢  相似文献   

17.
鹿琼瑶 《学语文》2014,(4):76-78
近年来话语标记已经成为国内外话语分析、语用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吴福祥指出"话语标记的语法化研究应该成为当前语法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以英语为研究对象的话语标记y’know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相应的汉语意思,一个是"你懂的",一个是"你知道"。关于"你知道",刘丽艳在《话语标记"你知道"》中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你懂的"自2008年流行以来,已有一些学者对其做过分析,而在今年严肃的两会上,"你懂的"用于官方语言,再次把"你懂的"推向了流行的高潮,  相似文献   

18.
像好学的旅行者学习当地语言一样,迁徙的鸟儿似乎能够学习和理解它们长途飞行中遇到的没有亲缘关系的鸟通常的叫声,新的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19.
他姓章,是我们的数学老师,相貌十分普通,但给我的印象却十分特别。  相似文献   

20.
《中学科技》2012,(1):2-5
为什么人类文明的发展如此迅猛?有人说,那是因为人类有着天生的好奇心.这种好奇涉及人类自身以及人类周围的一切。人之好奇与动物之好奇,区别何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