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世强 《学会》2012,(10):48-53
1998年《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出台后,日本的非营利组织以较低门槛登记为NPO法人。2008年实施三部新的法律,变革了原有的公益法人制度。日本非营利组织法律框架的演进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日本处于新旧公益法人制度并行的阶段。过渡期后,日本的非营利组织主要有四种法人类型:一般社团法人和一般财团法人、公益社团法人和公益财团法人、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特定公益法人。日本新的公益法人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将一般的非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分开,对二者实行不同的管理体制。依据《法人税法》,不同公益法人获得的税收待遇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陈丽 《学会》2007,(5):26-29
鉴于我国目前公益类科研事业单位改革不平衡的现状,通过公共物品理论将我国公益类科研更详细地分类为纯公益科研、准公益科研与半公益科研,并以民营化理论为依据,梳理和分析了公益程度不同的科研事业单位现行的和可行的改革路径,为我国公益类科研事业单位改革在全国范围的深入展开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孙燕 《学会》2012,(1):32-33
<正>公益创投是一种新型的公益资本投入方式,其投入对象一般为初创期和中小型的公益组织。与其他的公益投入方式不同,除了资金支持,它还强调提供管理和技术支持。通过与被投资者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达到促进能力建设和公益模式创新的目的。社区公益创投是针对社区服务领域公益项目的公益资本投入,培育扶持充满活力的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在推进以社区服务为基础、社工服务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兼顾公益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逐渐成为研究主题.然而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师生实践平台缺乏等问题,需完善公益创业教育改革.通过滴水恩公益创业教育案例探讨"产学研一体化"的公益创业教育体系,将实践与研究相结合,促使教育体系不断更新.提出在公益创业教育的不同阶段,制定对应的教学方案,教学、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明确公益创业教育方法;构建公益创业教育教学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知识及知识的公益存取概念展开分析,将知识的公益存取依不同标准划分为几种主要类型,并探讨了知识的公益存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风起云涌、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通过对岳阳市本地公益组织——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自2013年1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至今,在社交媒体上所组织策划的一系列"线上线下"公益传播活动进行调查研究,全方位地评估分析活动中所体现传播策略,并根据岳阳市不同年龄层、职业、学历段等人群的媒介使用偏好和公益信息渠道进行反馈调查,结合江豚保护协会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公益传播的实际发展情况,进一步研究社交媒体所构成的最佳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7.
范玉彤 《科教文汇》2012,(13):200-202
2011年公布的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中,增加了一条有关公益诉讼的内容,这是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上的一大突破,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本文通过联系我国现实的法制状况,对提起公益诉讼的不同主体的资格进行探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学会》2011,(1):64-64
曹明德、王凤远在《河北法学》2009年第9期撰文指出,由于环境公益诉讼目的主要在于借助法院督促主管机关落实环境法律,在此基础上帮助弱者实现环境正义。因此在管辖法院、费用、举证、救济及执行监督方面,可借鉴美国环境公益诉讼中的管辖法院依被告的不同而有别的做法、印度高等法院和最高法院对公益诉讼案件依据案件性质分别管辖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零点青年公益创业发展中心平台上公益创业经典案例的介绍,分析类似零点青年公益创业发展中心这样支持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平台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意义,公益践行类社团如何在公益创业平台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对大学生公益创业平台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认为大学生公益创业平台可以为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提供新思路,同时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实干精神。但是大学生公益创业平台的搭建面临很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李月娥  李坚 《学会》2011,(4):3-8
网络时代,在传统公益组织凭借互联网发展壮大的同时,草根公益组织也迅速兴起,成为推动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公益组织提供发展机遇,也使公益组织面临新的问题。正确认识互联网对公益组织的双重影响,加强网络时代公益组织的管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承认草根公益组织的合法地位、加强对公益组织的监督与管理、建立权威性"中国NGO网络公益平台"等,整合政府和网络资源,实现政府与公益组织间的良性互动与合作,以推动我国公益组织和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7,(25)
当前最活跃的公益创业主体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对公益创业具有高度的热情。大学生通过参加公益创业活动来服务社会,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本文以"一元公益"大学生公益创业项目为实例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现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杨威 《学会》2012,(7):17-19
事业单位按社会功能分为三类,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以强化公益性。社团作为社会公益服务提供方将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可借助此次改革的契机,扩展公益服务领域,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创新公益服务方式,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会》2016,(9)
<正>9月5日,为纪念中国《慈善法》的颁布和首个中华慈善日暨第四个联合国国际慈善日的到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清华大学、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发起并主办,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承办的"世界公益慈善论坛"(World Philanthropy Forum)在清华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新生态、新公益",围绕全球参与、企业及企业家参与、社会组织及社会参与三个视角,关注政策、学术、实务和人才培养,设有两个总会论坛、五个分论坛共七场不同主题的高端学术活动,并有世界顶尖的专场学术讲座。具体议题包括:联合国促进妇女儿童青少年健康全球战略、世界公益学、精准扶贫的中国经验与全球治理、面向未来的社会价值投资、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基金会与财富分享、公益慈善院长论坛等。  相似文献   

14.
陆明远 《学会》2009,(12):3-8,54
公益社团的发展能够对政府、企业和民众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中国,公益社团都出现了一些负面的问题。公益腐败、低效等丑闻日益引起各界的重视,这不仅破坏了公益社团自身形象和社会基础,更危及到广大民众的合法权利,将严重阻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因此,治理公益社团中的腐败问题,需要加强对公益社团的各项监督,真正实现中国公益社团的廉洁、高效。  相似文献   

15.
公益类科研院所的最高价值目标是代替政府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知识产品,但公共知识产品的非物质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其运作机制必然和一般的企事业单位不同。因此,公益类科研院所的"去行政化"改革应以创新法人治理结构为突破,着重建构有利于政府与院所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平衡治理机制,重塑公益类科研院所的公益性价值目标,让学术权回归应有地位,以便形成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管理模式由政府主导向院所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尊重地方特色,对乡村进行本土化适应,关乎公益组织在乡村的可持续运行。城乡交融背景下,川西平原乡村充满休闲底蕴的景观环境、民众心态和活动资源,为公益组织的本土化适应提供了文化基础。基于对川西平原Q村的调查研究,指出互惠型的公益理念、生活化的公益场景、商业式的公益资助,可成为公益组织与民众休闲生活相结合的本土化适应路径。充分发挥公益组织对村民自身成长和乡村有效治理的促进作用,成为其深度参与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尉俊东  赵文红  万迪昉 《预测》2006,25(2):44-48,73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公益领域寻求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是其发展的趋势之一。由于两类组织的特性存在较大的差异,非营利组织与企业之间的联盟,倾向于以合作为主的特征,多以公益推广活动、共同主题营销等形式进行合作,基本不涉及组织形式和股权的变化,因此这种联盟具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动机和风险,应采取不同的控制和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需要进一步做好福建慈善公益力量参与扶贫攻坚工作。通过开展慈善公益力量参与扶贫攻坚情况调研,概括总结了慈善公益捐赠款物稳定增长,慈善公益力量参与扶贫攻坚机制逐步完善,慈善公益力量参与扶贫攻坚成效凸显的特点;深入分析了其中存在的慈善公益组织扶贫能力有待提高、管理使用制度有待健全、协调合作机制尚未形成、效果评价存有欠缺和监督机制不够有效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慈善公益组织扶贫能力、完善慈善扶贫款物使用管理、健全慈善组织参与扶贫攻坚合作机制、增强公益慈善参与扶贫攻坚效果和强化公益慈善参与扶贫攻坚检查监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玉苗 《学会》2013,(2):18-25
社会公益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矛盾制约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益事业发展。文章论述了云南公益组织通过与香港公益组织的合作,引进并创新徒步筹款模式,成功地塑造了云南公益品牌的过程。分析该公益品牌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认为云南徒步筹款公益品牌的发展过程,实际上体现的是云南公益事业"引入外援、提升自我"的借力发展,以及"公益事业与地方产业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合作共享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环境公益诉讼是补救环境管理中政府失灵的良方,但当前中国的环境公益诉讼研究存在严重缺陷.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应该借鉴"生成性思维"以及"法的生成"理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生成研究由此产生.制度生成视角下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应该坚持保守的态度,选择渐进的思路.在司法中,应着重在发挥私益诉讼的公益保护功能,并结合能动司法理念和尝试性司法实践有序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在立法中,应选择适当的环境公益诉讼立法模式,并以类型化方法确定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