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培训已有大量研究和实践,但对于提高普通学生的教育技术素养问题却少有人关注。事实上,教育技术既是教学的技术,也是学习的技术,只有当学生能够自觉地、理性地运用技术促进自己的学习时,教育技术才有意义。文章在分析目前信息技术普及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强调“信息技能”向“教育技术素养”转化的理念,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地理教育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步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我们认为,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基础是“地图素养”,只有全面认识地图素养,才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地理教学,进而极大提高地理教学效益,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应当思考“谁来培养人”的教育关键力量问题。总书记说“有高质量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表明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只有抓住教师专业素养的持续有力建设,才能抓住教育前行的“牛鼻子”。  相似文献   

4.
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本源。教育只有具备了人文精神才是和谐的教育,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及全面提升人的素质,学校教育应在实现和谐教育中培养人文素养和精神。一、着力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为提升人文素养奠定基础优良人文环境的创设是培育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人的教育,“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语文教育本质回归的探索,“以文化人”重新成为教学的导向。在语文教学中,以语言文字积累为基础,充分发挥语言运用的工具性和能动性,激发思维能力的流动性,让审美创造贯穿始终,让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得到侧重培养,又融为整体、相互促进,成为新的教育理念下,语文同仁共同探索的必经之路。只有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成为常态,才能将核心素养内化为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6.
匡其敏 《课外阅读》2011,(6):268-268
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克说:“高水平的情感不是遗传下来的,而是加以培养的结果”。这句话道出语文教学的真谛。如果教育不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教育是师生间的心灵的沟通。对学生有“无爱的情感”直接影响教师 的工作态度和教育行为。只有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才会产生爱的情感;只有把学生的成长真正和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紧密相联时,才会增强爱的情感;只有在教育学生成长的同时,体验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时,才会真正感受到爱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尝试,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将作为培养生物核心素养的思想保障;“教学做合一”指导生物核心素养在“做”教学中渗透;“行是知之始”表明实践才是生物核心素养的落实之本。通过运用行知教育理论指导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容易让学生树立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的生物核心素养。行知教育理论与生物核心素养结合实践应用的成功,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应用起到新指向作用,也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了新动力。  相似文献   

8.
徐巍 《学科教育》2014,(1):18-23
“权力”不仅是政治学研究的“圣杯”,也是影响人类社会生活诸多领域的要素.传统教育学偏爱“人的教育”的理想阐扬,但“人”从来都是社会关系中具体的存在.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权力因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目的到手段、从合法性知识的界定到制度化教育系统的掌控,无不体现着权力的意志.只有理解了教育行动中权力的机制,才能够真正理解教育并发现教育实践中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9.
随着智能技术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教育的人机协同转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软素养和人机协同素养的新要求,进而从需求侧吁求教师教育的深层变革。传统教师教育的特点为培养目标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者”、课程体系倾向于“工具理性至上”、教学模式局限于“物理课堂空间”,培养的师资难以胜任人机协同教育。应对教育技术革新,教师教育变革的核心理念应为:通过人机协同的方式培养人机协同教育的合格师资。在人机协同理念指引下对教师教育进行体系再造,包括:重塑培养目标,重视培育未来教师的教育软素养与人机协同素养;重构课程体系,注重课程融合与创生;改革教学模式,开展多模式的协同化智能教学;重建教育评价体系,使用技术实现评价的全过程与成长性。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22):145-146
当今社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社会需要"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素质尤为重要。没有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教育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追求、充满信心的人,才能主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才会自觉养成职业生涯发展所必需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职业意识的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都需要长期的积累沉淀,二者应该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职业目标,培养出更多基层第一线生产、服务、管理的高素养职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一、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1.思想道德素养我们必须热爱学生,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和行为只有建立在爱学生的基础上才有意义。教师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取决于他与学生的关系,越来越取决于学生是否喜欢他的课乃至喜欢他这个人,只有心灵才能呼唤心灵,只有人格才能赢得人格。所以着眼于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养必须:①着眼于教师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培养会生活的人,进行如何做教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  相似文献   

13.
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是历史教育的灵魂,历史教育是培养人文素养的主渠道。历史课程标准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突出了人文教育的主题。本文主张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效指导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意志,作为人类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它的充分展开仅靠自发的生长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与之针对的教育。只有进行意志教育,才可能形成意志型人格。人的意志力是可以后天培养和开发的。“意志力可以造就人的第二天性。”  相似文献   

15.
如何培养中学生地图素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地理教育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我们认为,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基础是“地图素养”,只有全面认识地图素养,才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地理教学,进而极大地提高地理教学效益,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一、地图素养的内涵和特点1.地图素养的内涵地图知识素养:掌握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知识;知道地图的一般分类(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知识,了解现代地图知识等。地图能力素养:能够正确阅读地图和各种地理图表,正确地从地图或地理图表上获取…  相似文献   

16.
当前,创新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是教育的一项综合改革,是一项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的大系统工程;本文仅对构建职业中学创新教育体系进行初步探讨。 一、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构建职业中学创新教育体系的核心 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创新教育的先导和核心。只有树立起创新的教育思想,才可能实现由农业文明时代的“承传型”教育观、工业文明时代的“标准件”型教育观向信息文明时代以创新素养为核心的全…  相似文献   

17.
美育是通过审美教育陶冶人的心灵与感情,培养学生没有“人我之见”和“损人之念”的人格。音乐是美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陶冶情操、寄托情感、愉悦身心的功能。学校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与音乐素养的重要阵地,钢琴课程则是音乐教育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观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艺术鉴赏能力,实现个人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文章简要分析了高等院校钢琴教育课程中渗透音乐素养的积极作用,在探究了高等院校钢琴教育课程教育教学中现存问题的同时,指出了在钢琴教育课程中渗透音乐素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培养具有科学与人文素养的新一代公民,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之一。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需要教师相应素养的积极影响,只有在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达成两方面的动态平衡,学生和教师才可能健康发展。教师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平衡与统一,是能否取得学科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是自身专业化发展的永恒追求。一、教师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自从2002年1月,我们开始进行“科学与人文精神相融的学科教育”研究,首先探讨了教师应当拥有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内涵。经过几年来的探索,我们认为,教师在科学与人文素养方面,…  相似文献   

19.
论教师的人格魅力及其潜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教育从应试型向素质型转化的过程中 ,对如何优化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的教师显性教育素养的研究得到了教育理论界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较普遍的注重 ,而对以教师无形的人格魅力为主的潜教育素养及其作为隐蔽课程构成要素的潜教育价值的研究 ,则相对滞后。如果我们坚定信守下述教育理论 ,即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最充分地发展新人以真善美为特征的人格力量 ,而如果我们同时又完全赞同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下述判断 :“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 ,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1那么 ,对教师人格魅力的研究 ,理所当然地…  相似文献   

20.
胡有红 《中学生物学》2009,25(10):16-17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生物学教育应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在中学开展生物学教育的同时,要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诚实、正直、追求真善美的“人”,让生物学教育焕发出生命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