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俄罗斯是我们的北方邻国,两国政府和人们的往来可谓源远流长。50多年前,我们从他们(前苏联)那里引进了基础教育教材、大纲、教育教学思想方法及管理模式,对我国基础教育产生深刻影响,至今“凯洛夫”的影子还没有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2):119-124
"政治抒情诗"是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在特定的时代出场,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并得益于域外资源的借鉴。结合"政治抒情诗"的概念解读和历史考察,分析其域外资源与本土融合、多重演绎及复杂性、自我演变等方面的问题,可以深入认识政治抒情诗的发生与发展。从特定历史语境来看,"政治抒情诗"在汲取域外资源时还有不同表现形态的诗歌写作作为"参照",它可以深化人们对于"政治抒情诗"的历史认知。  相似文献   

3.
“五一”黄金周,我们迎来了中国·青海郁金香节。郁金香节的来临,让古城人民沉醉在五月的精彩和美妙中,自豪的心情宛如勃勃绽放的郁金香花,每一个人的眼里饱含着喜悦,每一天的生活充满情趣。虽然今年的“五一”长假,不像往常那样外出旅游休闲,但我在故乡———西宁领略到了另一种同样美好的意境。我去过的城市说来也不少,但没有一处的夏天能像西宁这样气候宜人,舒适美丽。西宁人以“夏都”而感到自豪。在中国·青海郁金香节期间,处处一片节日景象,热闹非凡。在匆匆的人流中,有到青海来参加郁金香节盛典和旅游的朋友,有市民出来休闲放松的,也…  相似文献   

4.
送礼均为在老师面前“美言”吉林长春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开学没几天,就拿回家二十多件价格不菲的玩具。家长问其原因,没想到孩子竟然说是班上同学送的,就因为他是班上的班干部,而且班上的其他每一位班干部和他一样都收到了同学送的很多礼物。  相似文献   

5.
也许,有些大学听起来你并不是那么熟悉,但是,他们在某方面的学科研究在国内高校中却是十分突出,独具“魅力”,对这些大学的独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或许可以为你在选择专业时,提供帮助。[编按]  相似文献   

6.
齐越子 《新读写》2009,(6):17-17
我爱这读书的感觉,爱它缠绵又干脆,爱它清香又甜俗,爱它的包罗万象与多姿多彩,爱它的起伏艺术与博学多识。于是,我怀着一颗爱读、勤读、肯读的心向着书海的更深处漫游。  相似文献   

7.
陈雪花 《学语文》2007,(4):6-46
文学作品总要塑造人物,表达情感。对比是描写人物、表达情感的有效手段之一。用得好,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个性更突出,情感更强烈,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什么叫"对比"呢?对比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互相对立或在某些方面极不相同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对照,以说明事物的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8.
"四风"是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决反对"四风"。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展开了对"四风"问题的研究,内容涉及"四风"的根源、特征及主要表现等诸多方面,成果颇丰。现将五年来的学术研究状况作一大致梳理与述评,以期对学术界的研究及"四风"的切实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教学片段回放1] 今天上课内容是PEPV Unit 5 ALet’stalk,话题是My New Room。C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了一系列的任务活动,并把它们衔接成一线。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不,我们班又换了一位新的语文老师,她可是很有“风范”的哦!  相似文献   

11.
传统《诗经》分类,二“南”归入“国风”。宋人疑经,以为孔子时代无“国风”之名,只有乐名“南”、“雅”、“颂”;于是倡“南”独立于“风”外之说,自宋至今未有定论。本文辨说“南”与“风”为同音假借,“南”就是“风”,记乐时代用“南”,说诗时代用“风”。在诗教传承中“南”演化为“风”,在音乐传承中“南”又派生出“乱”、“盐”、“艳”等音乐名词。  相似文献   

12.
程辉荣 《上海教育》2007,(5A):30-31
支教至今已快八个月了。回顾这些日子,我不禁感慨万千,心中不时升腾起这样一个想法:支教,究竞要带去些什么?左思右量,终于理出了一点头绪,下面就谈些肤浅的认识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苏明 《天中学刊》2015,(2):88-91
近代域外游记记录的多是惊奇制造、宴会应酬、风俗类志、马戏杂耍、奇禽怪兽等,呈现出明显的"述奇"色彩。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游历者本人存在语言障碍和游历过于匆忙,但真正影响游记塑造异国形象的关键性因素还是游历者的眼光。因此,晚清的海外游历者所传递的西方形象,实际上投射着晚清中国社会的政治渴望与文化诉求。近代域外游记塑造的西方形象是晚清中国现实社会政治欲望在文学实践上的一种投影。在"中华型世界观"的影响下,最开始走向世界的晚清使官们,采用"区格化"策略来缓解自身的文化认同危机感,从而坚守华夏中心主义的文化态度。  相似文献   

14.
2月,迎来了我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传统的东西可不少。比如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两样东西,都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流传至今,在时间的流逝中,它们不但没有被人们遗忘,反而焕发了新的活力。我们就在传统佳节中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的魅力吧!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和开放时期是中国域外文学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它们同处于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的层面,但两类创作群体的视点与动机却明显不同:一个侧重于民族意识与爱国精神的弘扬,试图在两种文明的碰撞中寻求中国文化的出路;一个则侧重于自我意识与个人价值的重构,试图在跨文化的时空域境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定位。这种文化选择与审美意识的相异性,既反映了两代人文化特质的差异,又显示了各发展阶段社会文化的不同内蕴。  相似文献   

16.
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各地学校和广大教师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积极性,涌现出许多先进的课改经验。然而,在轰轰烈烈的课改热潮中,也有不少学校和教师偏离了课改的初衷,将课改变成了包装学校门庭的外衣,甚至成了商业盈利的噱头。于是,五花八门的“理念、思想、模式、现象”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一阵子,似乎不喊一些口号,不生编硬造一些概念,就是没有教育思想,就是没有进行教育改革,使一些学校和教师在喧嚣声中迷失了方向。教育是科学,首先是因为它自身具有极强的规律性。违背规律,搞标新立异的所谓“创新”,就是对科学的漠  相似文献   

17.
在汉代诗歌中,“风”成为当时诗人关注的对象。文章试图通过意象理论来解析汉诗中各种形态的“风”背后的隐藏含义,挖掘出“风”意象所包含的浓浓哀愁,体味诗人当时的命运遭际。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2014,(Z2):8
编辑部倡议:家风之所以得以传承,就是因为其正确的引导和生生不息的正能量。俗语说:什么样的家庭,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说的正是家风对于一个人的影响。让我们呵护自己家族的家风,传承家风,让一个个家庭的家风汇聚成为社会之风,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品德的火苗和希望。接下来,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一则特别阅读——《自古文人重“家风”》,相信一定能够带给大家不一样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旅游的这段时间,我和夫人亲身感受到了当地华人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他们和国内的家长一样望子成龙。  相似文献   

20.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相传曾受到南唐中主李璟的赞赏,堪称词中写风的妙语。冯延巳词极喜写风,据统计,冯词中写风之作有四十余首,占其全部作品的近半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