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整体脉冲加牵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32例,疗效优11例,良18例,差3例,总有效率91%,整体脉冲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行之有效的非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十年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中取得的成就主要有三个方面:基础研究、影像学诊断以及有限手术的开展。本文介绍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限手术在近年来的新进展。具体介绍了髓核化学溶解疗法,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APLD)和经皮椎间盘内激光髓核切除术(PILN)。作者认为,借助椎间盘镜、闭路电视监视X光机等仪器,采取非血管性放射介入技术,开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限手术,解决通常靠常规手术治疗的一部分病例,为骨科医生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有效的补充。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比较安全和并发症少等优点。由于不累及椎管也不破坏椎管周围的关节和韧带,不会引起术后神经根粘连而致的慢性腰疼和脊柱不稳的发生。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住院时间短、经济负担轻、痛苦小,患者心理上容易接受,因而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欢迎。不失为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以腰痛伴有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在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进行手术。介绍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病人的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下腰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区别,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区别,康复推拿治疗下腰痛的核心在于恢复生物力学平衡,康复推拿治疗下腰痛时应加强医患交流、指导患者自我防治,等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康复推拿对下腰痛诊疗过程中所涉及的几个关键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27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回顾性研究,提高对本症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7例的临床和手术资料。结果:27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对21例进行了0.5~6年(平均2,5年)的随访,结果优12例,良6例,可2例,差1例,手术优良率85.7%。重点讨论了高位腰椎及椎间盘和神经根的解剖特点和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结论:对不同程度的患者需用不同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将1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内服中药,配合腰椎牵引、超短波治疗;对照组采取与治疗组相同的物理治疗方法。治疗2个疗程和疗程结束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并且远期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7.
整体护理是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型护理模式。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腿痛病,多发病于20岁~50岁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上升。以往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偏向于保守治疗,而腰椎间盘突出症又是持续性腰腿痛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并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我科于1998年~1999年对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整体护理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机制受多因素、多环节的影响,目前尚不完全清晰;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近年来随着对腰椎间盘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此病的手术治疗日趋成熟,本文检索了国内外文献,对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为临床工作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45例接受微创PLIF手术治疗经过和护理过程。结果经过平均1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未见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通过围手术期指导和护理,患者克服了对手术的恐惧等心理障碍;术后能正确配合医生医嘱,积极预防各种术后卧床期间并发症,积极康复训练,患者术后腿痛VAS评分和JOA下腰痛评分明显优于术前。结论微创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院骨科自1991年6月至1994年12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其中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椎板切除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结合病例,就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此类病人病史长、反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椎管彻底减压、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03-2008-04月期间采用椎管彻底减压、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共64例,根据JOA评分和影像学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前JOA评分(6.2±2.6)分,末次随访时(21.6±5.7)分,优良率84.74%,骨性融合率94%.结论:根据术前和术中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和评估,采用椎管彻底减压、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提高手术效果优良率和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显微椎间盘镜(MED)下行髓核摘除术同时行“椎板间隙成形”保留黄韧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适应证及其优点,认为该手术方法完全可以实现,并且简化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但其适应证更为严格。  相似文献   

13.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接受推拿、牵引联合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取膨出型、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0例,全部运用推拿加牵引的方法治疗。治疗后参照《中医诊疗常规》中的疗效评定对疗效进行评定,并与治疗前相对比。结果:在本次收集的病例中,平均的治疗时间为10.52天,有效率为85%。治疗前后的直腿抬高试验高度差异明显(P〈0.01),VAS数值差异明显(P〈0.01)。结论:对于膨出型及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推拿加牵引的治疗较为有效,本试验中,治疗前后得到的数据对比时,差异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比较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局部和静脉应用地塞米松的疗效。将82例有手术指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和对照组(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各41例。两组分别有3例和4例患者失随访,其余75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98 d。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节点的ODI评分较术前也显著下降(P<0.05)。术后,两组在各时间节点的VAS评分、ODI评分以及疗效分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脊柱内镜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术后硬膜外局部应用和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对疗效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对侧复发的原因、手术指征.评价翻修手术的效果和预防。方法:分析1993-2004年对8例对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患者进行再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结果:经平均16个月的随访.按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7.5%。结论: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是初次手术摘除髓核不彻底等因素造成。预防措施为采用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小的术式。手术时尽量将髓核取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分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本院2000.1-2001.1共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CT资料,对其CT表现分型。结果:膨出型56例,突出型48例,脱出型21例,游离型3例,结论:腰椎间盘的CT分型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内外合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2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160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67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46.7。病程最短20日,最长9年。采用补肾活血汤内服、中药超声波离子导入、推拿按摩等方法治疗。结果:160例患者中,治愈104例、显效25例、有效16例、无效15例,总效率为90.6%。结论:中医"内外合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我科于1990~1994.4,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20例,其中26例(11.8%)术前检查时lasegue征阴性。手术证实,此lasegue征阴性与患者年龄、髓核突出部位及椎管狭窄,尤其是神经根管狭窄引起的神经根骨性嵌压有关。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病,是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加上积累性损伤或突发腰部外伤,致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外突出,压迫腰椎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臀部及下肢疼痛,自2002年以来,笔者施用牵引配合温热式低周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4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186例,全部为2011年1月~2014年1月经过体格检查和CT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3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59例,好转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5%;治疗组显效54例,好转24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3.9%.结论: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迅速缓解疼痛,疗效显著,疗效易于巩固,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