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清初方苞关于"天理"与"人性"的辩证观点,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方苞以程朱理学为基础,主张顺应天理、追随势变,在清代律法之中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就方苞"天理"与"人性"辩证思维的律法意义展开,简单论述方苞对清初的法律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清初哲学家李塨"寓兵于农"思想形成与当初时代和其成长经历有着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对清初哲学家李塨成长经历的介绍,进一步分析了其"寓兵于农"政治观念的形成及制定,让广大读者在对李塨历史政绩了解的基础上,也能够对清代文化的发展形成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蒋雯 《兰台世界》2013,(12):93-94
从制度看,清八旗兵以习武为己任,配之以发展的武举制来选拔武备人才;从民间看,反清复明斗争在清初尤为激烈,这些都以武术练兵反抗斗争;从观念和理论看,清初武术都有了变化;从文学看,清初受惠于明代多产且优秀的古典武义著作.  相似文献   

4.
清初湖北孝感人熊赐履(1635-1709),字青岳,是当时一言九鼎的宰相(武英殿大学士);同时,又是才高八斗的理学大师.这位淬厉奋发,风神潇洒的"九头乌",很注意档案的用场.  相似文献   

5.
王也 《兰台世界》2016,(16):111-112
贺裳是清初著名的词人及词学评论家,他对纠正清初词坛浅俗词风功不可没。其《皱水轩词筌》详细阐述了贺裳"澹语入情、情景结合"的作词方法,为后人指明清晰的作词途径。同时在对《皱水轩词筌》等七十四则词话的考证分析下,也总结归纳出了其"语澹情浓,事浅言深"词学观及含蓄妥帖的词作风格。  相似文献   

6.
肖菲 《兰台世界》2013,(12):110-111
李光地是清初著名政治人物,也是康熙年间在学术史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在科学活动组织方面,李光地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从李光地与康熙、梅文鼎之间的学术交往事迹入手,对李光地在清初科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清初,面临满汉民族矛盾,清廷确立了"稽古右文"的文化政策,重视官方出版活动,试图通过建立文化共同体,实现政治大一统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现存文献中"剑啸阁"出现及使用的时间加以重新考辨,纠正"剑啸阁"所刻戏曲出于清初的误论,还原袁于令作为晚明戏曲刊刻大家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汉字的计算机处理是关系到我国信息事业发展的头等重要事情.从汉字操作系统,汉字的显示、输出、存储到汉字的检索无不围绕着计算机的汉化而进行.汉字输入的困难,已成为我国计算机普及的"拦路虎".因此,解决汉字的计算机自动识别输入,是解决汉字输入的极为关键、极具战略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学军 《图书馆学刊》2012,34(11):126-129
朱彝尊是清初著名学者,自称"拥书八万卷",为清初大藏书家之一。他一生著述宏富,学问精深,不仅在诗学理论和词学理论方面卓有建树,而且在文献学等其他领域也有极高的造诣。主要叙述他在目录学、编纂学、校勘学、金石学4个方面所做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钱选《浮玉山居图》所钤"封"字半印为主要研究对象,考证了此印绝非贾似道所有.通过对多件与之相同"封"字印的梳理考证,证明此印的归属当为清初鉴藏家耿嘉祚,从而推翻因此印而判定《浮玉山居图》为钱选早期作品的观点.并在此次梳理考证中,厘清了学术界对于项元汴、耿嘉祚、索额图所用鉴藏印归属尚存误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东汉佛教的传人,无疑影响了之后中国雕塑的发展,石窟雕像、禅林彩塑等如雨后春笋,占了古代中国雕塑的大半壁江山.在不断的历史、文化交融里,"儒、佛、道"最终三教合一,佛教也至此完全被汉化,与本土现实生活相结合,变得世俗化.佛教走入现实生活愈是深入,佛教造像便愈加写实,具有现实主义的情节.这样一来,使习惯了"大象无形"注重写意精神的中国,出现了一批极其写实的雕塑--罗汉雕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微机汉化所需要的支持环境和所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做了简单的介绍;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西文信息处理软件汉化的基本原理;最后对Micro C—CDS\ISIS的汉化、移植技术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14.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有《绵津山人诗集》稿本五册,是清初诗人宋荦诗集的写稿本,书中保留有王士祯书札两通及王士祯、朱彝尊、邵长蘅的评点,另有多人题跋,文献价值较高,在清初文学研究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清朝新闻官方新闻控制思想及新闻管控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清朝各阶段新闻控制思想与管控实践的特征,发现清朝主流思想与新闻传播实践相互形塑的时代特点.清初官方的主流思想以"外王"儒学观念为主,官方新闻控制思想也表现出"内敛"的特征,新闻管控较为宽松;清朝中期儒学"内圣"兴盛,而官方控制思想也逐渐强势;清朝末年,西学引...  相似文献   

16.
多语叙词表是实现多语言信息组织和检索,满足日益增长的多语言信息需求的重要工具资源。首先介绍多语叙词表构建的研究现状和3种主要构建方法,并对基于翻译构建多语叙词表的方法及该方法的不足进行分析,然后从汉化方法、汉语词汇的选取原则、叙词表辅助汉化平台的构建及汉化结果评价4个方面对英语EI叙词表和日语JST叙词表的汉化工作进行介绍,最后探讨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身为清初"四王"之一的"清初画圣"王翚,在中华画坛上的影响足足达二百余年之久,其艺术成就非但在整个清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以其特殊方式影响着当今的绘画界。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艺术造像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这个时期的佛教艺术经历了从西域模式向中原模式的转化,在图像的转变中体现了佛教的汉化过程.敦煌莫高窟地处西域与中原的交接地带,它的佛教造像的汉化过程在这个时期具有典型意义.本文以432窟胁侍菩萨为例,从时代背景,图像演变过程和佛、儒、道合流的文化趋势讨论了莫高窟汉装菩萨出现的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实学思潮相当流行,清初的颜元是实学教育思想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培养"实才实德"的经世致用人才,注重"习而必行"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以"实学"为特征和主要内容的功利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变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斗和概是汉人计量粮食时配套使用的量器,而粟特人借粮偿还时,特意指明需用"平斗"、"高昌旧故平圆斛"等官斗来量取。从度量衡来看,制度的标准化、系统化、一体化加强了各民族交往,也加速了少数民族的汉化与民族融合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