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2 毫秒
1.
最近,厦门双十中学特级教师任勇老师开了一个专题讲座,就此记者采访了他:“在您‘为师八观’的专题讲座中提到了教师学习的重要性,您能就这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吗?”“我觉得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甚至可以说,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勤于学习,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我,这也是成为名师的基础。”“那您是怎样学习的?”“主动地学、用心地学、创新地学,做学习中的有心人。具体地说,我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向同行学习可以向名师学习,也可以向一般老师学习;可以向本校老师学习,也可以向外校老师学习;可以向年长的老…  相似文献   

2.
构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教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报告中,就已响亮地提出“向学习化社会前进”;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更鲜明地指出:“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必须率先成为终身学习的示范者,而培育终身学习者的土壤便是学习型组织。我区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习型教师为目标,积极探索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关键是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一、对学习型组织的认识 如…  相似文献   

3.
王盈东 《江西教育》2006,(12):39-39
作为教师,你可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把做错事的学生“流放”角落面壁思过;把不听话的学生推至门外以示警告;对作业错得多、考试考砸的学生大声呵斥……可是,这样的教育效果如何呢?是立竿见影,改邪归正?还是变本加厉,破罐子破摔?  相似文献   

4.
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看,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这一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但是,作为一线教师来说,应该怎么做科研呢?有这样—种认识:科研就是做课题研究、写论文;教育教学工作是自己的本职工作;科研与工作是“两张皮”。或许你的科研已经做得很深入了,或许你还刚刚起步,你是怎样认识教科研的呢?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学员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是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高科技产品频繁推出,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大变革的时代中亲身经历的一代,他们反应敏捷、思维奇特、情绪激昂、敢于向传统挑战,……。在他们的眼里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有巨大吸引力的,学习是那样多姿多彩、富有魅力的,这就是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 面对这样的学生,在“以学生为中心”和“个体化学习”的开放教育中,教师的位置在哪里?教师的作用如何发挥?这是一个既现实,又棘手的问题。说它现实是因为就摆在我们面前,不容你不看;…  相似文献   

6.
尹军 《辅导员》2009,(21):7-7
先说“接受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教师呈现的教材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说,我们教师是“大厨”,为“食客”(也就是同学们)端上来业已加工好的“美食”——知识。今天吃什么?菜肴是如何制作?“食客”不必知道。谁吃得多,谁吃得少?谁爱吃甜,谁爱吃辣?“丰盛的美食”是否合乎“食客”的胃口?“大厨”也不去过问。唯一目的就是,“饭来张口,我做你吃”!  相似文献   

7.
“教师怎样带着历史学科走向学生?”“教师又如何带领学生走向历史学科?”这是令我们历史教师感兴趣而需要深思的研究课题。也许可以这样讲,我们往往做得更多的是前者所指的工作,即怎样把历史课讲得生动诱人,从而使历史学科之“雨露”滋润渗透到学生的心田之中;而对于后者所指的工作,即如何充分重视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带领与组织他们积极地去吸取丰厚的历史知识,我们中的不少人却是有些疏忽了。当然,教师形象的讲授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如何把上述两方面工作结合得好一些,让“历史”与“学生”都向对方走近一些,是一项颇具…  相似文献   

8.
钱亚军 《山东教育》2004,(15):25-25
在新《纲要》的指导下,在“教育要发挥和发展幼儿的主体性”“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等理念的引领下,幼儿园的课程已由原来的预设向师生共同建构发展,相应的,教育活动方案也由原来的严谨设计、严格执行向弹性设计、灵活执行发展。但是在工作中我们看到,教师在操作时常常会出现两种偏差:一是新课程老方法,“换汤不换药”;二是盲目追随幼儿的兴趣,放任自流,“老师被孩子牵着鼻子走”。那么,教师该如何设计富有弹性的教育活动方案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9.
<正>如何向学生学习?郑燕老师:你说读到陶行知先生说的“拜小孩子为师”很感动,但是就是不知道在实践中如何操作,你问我:“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向学生学习?”说实话吧,我很感动于你对陶行知的感动。现在,一些教师总是抱怨学生,认为现在的学生就是“欠揍”,以强调“师道尊严”为名,主张教师就是应该有自己“凛然不可侵犯的尊严”。在这种背景下,你还崇尚陶行知的“拜小孩子为师”的思想,确实难能可贵!其实,教师真正的尊严源于学生发自内心的敬意,而不是一厢情愿的自我感觉。教师放低身段向学生学习,才会让学生由衷敬佩我们。当然,必须说明的是,向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赢得学生的尊重——这只是一种意外的收获,我们的真正目的,还是为了自己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教育科研是质量、是品牌、是声誉;是高水平的决策,高层次的管理,是高效率的教育。名师、名校的成功之路表明:教育科学研究,是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的助推器,推进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可以启动教育内部动力,促进教育更快地发展;是凝聚人心,调动教师积极性的胶合剂;是提高学校办学品位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11.
由于几千年的“上智下愚”的中国文化的影响,教育在传统的意义 上,主要指教师居高临下的一种赐予,并且这种赐予似乎都是教师通过声音方式,从口里“ 讲”或“说”出来的,声音充斥学生周围,“听”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现在不能 体罚学生了,教育似乎就等于“叫”:教师的讲课声;校长的教导声;班主任的批评声;父 母的唠叨声,特别是,有的班主任坚信:“说你听、你就听,不听也得听”。学生们大多生 活在一个声音世界,在有的教师眼里,似乎一个个学生除了耳朵,什么也没剩下,这句话对 不对,老师可以扪心自问。一声音在传递…  相似文献   

12.
倘若你是一位中学教师,倘若有人问你:“在你的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让你最伤脑筋的是什么?”也许你会说:“是班上的差生,以及对他们的教育和转化工作。”的确,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就常常听到或看到一些教师私下里在谈论或抱怨:说某某学生如何如何地难教;某某学生以如何如何的“笨”;某某人又如何如何的“屡教不改”等等。言谈话语之中,饱含了对教育转化差生之难、之苦与无奈,同时,也暴露出教师们在教育和转化差生的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诚然,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对差生的教育转化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它不仅影响班上的成绩和纪律,影响班风班貌,还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能否正常进行。因此对差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学校、教师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关注和着手解决的大问题。长时期以来,由于教育教学体制、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学校、教师对这一问题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给学校的正常的教育教学带来了诸多负面的影响,甚至带来了一些不应有的后果,教训是深刻的。由于差生在思想品德上、学习上或行为习惯上的不足与缺陷,在教师、同学的心目中不被看好、不受欢迎,甚至常常遭到排挤和打击,差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使他们被“边缘化”、“另类化”,饱受了冷眼与指责。今天,这种现象在一些学校和一些地区还相当普遍,歧视、指责、辱骂、体罚差生的现象依然时有发生。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对待班级中的差生?又应该怎样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转化?  相似文献   

13.
对于每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青年人来说,怎样才能在提高素质、加速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快些呢?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要有“内动力”。而不断调动、维护、充实和更新成长的“动力源”,组织、调度好“动力”分配,是加速自身成长的关键。教师保持“职业青春”常在的秘密只有一条,那就是终身学习、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14.
近段时间,赏识教育热起来。教师表扬学生多,批评学生少。为了突出表扬,教学中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就让学生“啪啪啪”一起鼓掌表扬。更有甚者,教师一说“表扬他”,学生就齐刷刷地有节奏地喊:“×××,你真棒!”或者“你真行,向你学!”这种全班性的表扬,老师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对发言的同学也许有很大的鼓励,但却不利于其它同学发展创新能力。认为他回答得不好的同学也一定要鼓掌吗?长此以往,学生不用独立思考,不用自己判断,老师叫怎么做便怎么做,学生还有什么独特感受、独特见解、创新精神可言呢?我们的做法是否真…  相似文献   

15.
作为校长,你总会遇到教师找你谈话的情况,其原因通常有五种类型:一是问题是由你引起的;二是想得到你的帮助;三是为了向你诉说他对某事的忧虑;四是向你反映某一你尚未了解和掌握的新问题、新情况;五是就某一问题向你发表他的见解,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那么,校长应怎样倾听教师的谈话呢?专心第一,要全神贯注,集中注意力。首先,要凝神倾听。目光应凝视对方,向对方传递这样的信息:你正在认真地听他谈话;其次,在教师谈话期间,你应在适当的时候用“嗯”、“哦”、“好”等有声语言表明你对谈话者的注意和兴趣;再次,对教师谈话…  相似文献   

16.
“教师”,你的名字叫什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它体现了我们古老民族对“师者”的尊重,它同时带来的,也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师道尊严”;“臭老九”,这是那个人性被扭曲的特殊时代对教师的特殊称呼,它带来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对教师的不公正评价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滑波;“托着太阳升起的人”,它体现了社会对教师的重新定位,但它同时带来的,也是社会广泛宣扬的为了托起太阳而“呕心沥血、蜡炬成灰”的“教师精神”……“教师”的名字应该叫什么?教师劳动的价值在哪里?教师内在的尊严与快乐如何被唤起?在今…  相似文献   

17.
何黎明 《学前教育》2014,(12):15-17
教研活动中存在着“收”和“放”不均衡现象。“收”得过紧,容易出现教研主持人或者个别教师的“一言堂”;过于“放”,典型的就是“你说,我说,大家说”,教研容易停留在“交流”层面,缺少深度思考。那么,在教研活动中,如何把握“放”的艺术,引导教师真实参与,让教师经历过程,自主建构相应概念呢?  相似文献   

18.
最好的礼物     
说到教学中的激励语言我们会想到什么呢?“棒,棒,你真棒”、“真聪明”、“老师佩服你”、“你真出色”、“你这种解法老师都没想到啊”……从激励的语言可以窥得一个老师的学生观.从激励语言的变化可以追寻某一阶段教育的某种精神内涵。在我看来,教育就等于激励,虽然这话有点武断。可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他老人家说得多完整与深刻啊!其实也是这个意思:教育即激励!  相似文献   

19.
某老师向我谈起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准备“教育”一番,岂料学生出语惊人:“老师,你以为你教得好我就学得好吗?即使我考试得高分,也不是因为你教得好,而是我学得好。”老师当时气得话都说不出来,连连感叹当今的孩子太不懂事。  相似文献   

20.
鲍成中 《生活教育》2013,(10):43-45
守望教育,向卓越前进 鲍成中(以下简称记):一位教育大师曾经说过:善于反思,是教师不断发展的动力。了解了你的从教经历后,我觉得你在这个方面做得特别好,你自己也认为“勤奋+反思=成功”。能给我们谈谈在这个方面你的感受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