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庐山的云雾美不胜收!咱们比赛看谁把课文读得美!”“行!”“你们课前读过几遍了?”“三遍!”“咱们现在还不能比,因为我课前已经读过八遍了。即使我赢了,那也是不公平的。这样吧,你们再读两遍,然后,咱们再比。”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把课文读了两遍。“谁敢跟我比?”“我!”“我!”同学们跃跃欲试。“谁愿意替我比?”“叫我!”“叫我!”同学们争先恐后。“为了挑战成功,也为了‘守擂’成功。你们再读两遍,然后,推选代表进行决赛。”同学们又兴趣盎然地把课文读了两遍。之后,双方各自推荐一位代表比赛读了一遍。这是特级教…  相似文献   

2.
周一上午第一节是语课。课前,我早早地做好了准备,因为这是本单元的第一堂语课,我不敢“怠慢”,惟恐影响了整个单元的掌握情况。清脆的铃声一响,我就自信地走进了教室。正当我准备示意学生齐读黑板上的课题时,发现讲台上的“教鞭”不见了,这可怎么办?我下意识地环视了教室的四周,还是未见其踪  相似文献   

3.
复式教学是一门“动”“静”搭配的艺术。一堂“动”“静”搭配合理的复式课,可以说是基本上成功的;而一堂“动”“静”不和谐的复式课,无论怎么说也是收不到预期效果的。我上一、五年级复式语文课,觉得一年级小朋友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短,“静”的教学时间不宜过长;而五年级的教学内容多,需要多花直接教学的时间。因此,处理好这一高一低两个年级的“动”“静”搭配是颇费一些心计的。在教学实践中,我渐渐地意识到,采用  相似文献   

4.
胡双辉 《湖南教育》2006,(12):25-26
不久前,我听到一堂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指导课。它让我想起了两个关键词——“规范”与“个性”。下面是这堂课的几个片断。  相似文献   

5.
去年10月,深圳市举行了一次初中语新课程优质课大赛,参赛中有四人执教的是同一首诗《你是我的同类》。由于“兴之所至”,市教研员程少堂先生也当场给与会上了一堂示范课,课题仍是《你是我的同类》。这堂课赢得了不少人的喝彩。被誉为“大开眼界”“大获成功”的一堂课,程先生本人也把这节课视为自己的“经典课”之一。但看完课堂实录,笔却实在不敢恭维。  相似文献   

6.
2004年10月,深圳市举行了一次初中语文新课程优质课大赛,参赛者执教的是同一首诗《你是我的同类》。由于“性之所至”,市教研员程少堂先生也当场给与会者上了一堂示范课,课题仍是《你是我的同类》。这堂课赢得了不少人的喝彩,并被誉为“大开眼界”“大获成功”的一堂课,程先生本人在课后访谈中也把这节课视为自己的“经典课”之一。但看完课堂实录,笔者却实在不敢恭维。  相似文献   

7.
每一年都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走上教师岗位,每一年都有许多次教育研究部门或教育管理部门组织各种各样的优质课、公开课或观摩课。怎样才能锻造出一堂好课?我觉得除了尽量释放在学校里所学的各种教学理论,诸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之类以外,重要的是要从两个词入手,即“摩课”与“磨课”。  相似文献   

8.
蒋静雅 《师道》2003,(5):31-31
这堂语文课,学生们表现出从未有过的积极主动。好动的专心了,懒散的认真了,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愉悦氛围。尤其让我喜出望外的是,一向文静害羞的陈一凡一次次自信地高高举起小手。下课了,我把陈一凡叫到身边,准备好好鼓励一番:“今天上课,你表现得太棒了!真是……”没等我讲完,她急忙喜滋滋地说:“我觉得这节课挺好玩的!”听一凡这么一说,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这堂“好玩”的语文课来。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并不“好玩”:练习——改正句子中用得不恰当的词语。这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个重点。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修改病句,经验告诉我…  相似文献   

9.
成功的课堂教学通常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新课程视野下,政治课堂的教学主线是多种多样的。之前笔者听了玉林实验中学青年教师比赛课,其中对“我国的宗教政策”一课感受颇深,这是一堂明显的以问题设计为主线的课。下面,我将就这堂课谈谈自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10.
[引子]我曾承担了一堂数学公开课——“分数的意义”,从确定教材到完成上课历时两周。课上了, 但整个磨课的过程却给了我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酝酿]“分数的意义”是一堂“熟”课,成功的案例实在是太多了,老师们也听得有些“腻”了。我一遍遍地读教材,看参考书,从各个渠道收集许多有关的资料和案例,并充分了解了教材的编排体系以及学生的学习起点,不断地思考和酝酿,期待着能有新的突破。在反复酝酿的过程中,从教学目标的定位到教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各级各类的公开课、研讨课一堂接着一堂。前些日子,我也参加了本学区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执教二年级的《云房子》一课。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我充满自信地走进了课堂,教学环节一个接一个地展开……下课了,听课教师都说我这节课上得“好”,上得“顺”。回到办公室,望着桌上的《语文课程标准》,我心里却是空落落的。再次捧起《语文课程标准》《教师如何走进新课堂》等书认真地读,用心地反思,我发现这堂“顺顺当当”的课竟有很多的不足。[不足之一]在上课的前一天,我就告诉学生,明天有老师来听课,并且临时规定了几条课堂…  相似文献   

12.
所有美好的教育理想,都需要在具体的教学中落实;任何优质的教学过程,都必须以一堂好课作为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于是,“什么样的课是好课”、“教师怎样才能上一堂好课”这样的问题就成为人们长期以来关注的话题。这一话题并不新颖,却有着永恒的生命力。并不仅仅是因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它会有不同的见解。更重要的是,时时思考这一话题,会让我们从暂时的困惑中走出,从已有的成功中超脱,追求更加完善的课堂和更加理想的教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语言文字网     
一堂语文课上下来,是成功还是失败,虽然不能仅以讲了多少内容而定论,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这也是评定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依据。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板书工整、教态自然、语言流畅、课堂练习按规定完成了,但应该讲的教学内容却没有圆满地完成,或教师只是以“固体”形式把一堂课的内容塞给了学生,那么,这堂课是不能算一堂成功的课的。  相似文献   

14.
邹恒 《中学教育》2008,(5):31-33
一、个案描述 这是一堂非常普通的政治课,那天下午我象往常一样走进高一(13)班的教室,准备讲述高一思想政治第八课第二节第一框:“真理是客观的”。这节课我在其它班级已经上过两次了,上课的过程几乎与我的备课没有太大的不一样,所以在上13班的课时我依然按照原来的讲课思路。  相似文献   

15.
“庐山的云雾美不胜收。咱们比赛看谁把课文读得美。”“行。”“你们课前读过几遍了?”“三遍。”“咱们现在还不能比,因为我课前已经读过八遍了。即使我赢了,那也是不公平的。这样吧,你们再读两遍,然后,咱们再比。”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把课文读了两遍。“谁敢跟我比?”“我。”“我。”同学们跃跃欲试。“谁愿意替我比?”“叫我。”“叫我。”同学们争先恐后。“为了挑战成功,也为了‘守擂’成功。你们再读两遍,然后,推选代表进行决赛。”同学们又兴趣盎然地把课文读了两遍。之后,双方各自推荐一位代表比赛读了一遍。这是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  相似文献   

16.
“课尾”教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果“课尾”教学能做到“课业结束趣犹存”的境界,那么这就是一堂圆满成功的教学,也表现出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下面几个成功的“课尾”教学例子,或多或少地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在“课尾”为后继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在设计“课首”之时,总是要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这样的开课能使学生的认知建构顺利,不跳跃。同样,“课尾”也应为后继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作铺垫,留下供联系的支点。一位教师教学“长方形面积”这节课时,在“课尾”不是简单地出示几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题目,而是…  相似文献   

17.
本刊2003年第12期刊发的课例《孔乙己告状》,我认为不是创造性阅读课例,而是一堂读写结合的写作课例。由于陈老师自己对这个课例的实质把握不准,以致蒋红森老师认为这堂课的“创造”缺乏本依据,偏离原作,是一堂比较“离谱”的创造性阅读课。  相似文献   

18.
“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迹在报刊上披露以后,为了运用这一活的教材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学生向好八连学习,永远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做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我曾以“南京路上好八连”为题,给六(2)班学生上了一堂周会课。为了更好地结合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教育,课前,我曾通过个别谈话和开班干会等方式,对学生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堂世界历史课至关重要。这节课必须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作了以下一些尝试,努力上好这第一课。  相似文献   

20.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在学生毕业的最后一节课时说:“这是我给你们上最后一堂课了,这是一堂简单的实验课,也是一堂深奥的实验课,我希望你们以后能永远记住这最后一堂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