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白、陈染和卫慧是20世纪90年代"个人化"写作的代表女作家,她们的作品进入个人的私密空间,描写女性的性体验、同性之恋和自恋等话题,大胆袒露女性个人的心理体验及探索女性的隐秘世界,体现了女性意识的张扬及对传统的反叛。卫慧的作品在精神内涵和语言风格方面与林白、陈染的作品有着本质的区别和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新文化运动时期,以胡适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将国民性改造思想推向了高潮。抗日战争时期,以林同济为代表的战国策派,再次将其视为解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出路。胡适与林同济的国民性改造思想表现出诸多不同的地方,两人的分歧突出表现在对国民劣根性批判的侧重点和对国民性改造的目的及出路方面。  相似文献   

3.
考试一直是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但日渐异化为“唯分数”评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育的良性发展。“唯分数”评价里存在着内在欲望的摹仿机制,即欲望、摹仿与替罪羊的三角结构,以此结构观审视“唯分数”评价中的比较及其竞争机制,并据此提出考试改革的几点建议;重新定义评价标准;强项代替弱项;鼓励教师开设校本课程;结合特色进行考试。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呼唤着野性,其朴野之美呈现为一种显著的审美形态。从整体构思看,把神魔的灵异与社会的动荡结合起来,给梁山泊的野性强力精神以合理的解释。而好汉们犷悍、粗野的性格与造反的目标结合起来,这种朴野之美便表现出正义的理想光辉;同时,小说对野蛮杀戮场景的再现,对环境的描绘,对好汉们肖像、绰号、武打、饮食等方面的渲染,都显示出朴野之美。《水浒传》对朴野之美的追求,不仅是宋元的社会现实促成的,也是中国俗文学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结果,是数代说话人与文人审美趣味的调整与转变。  相似文献   

5.
文学史研究中长期流行的山水诗与田园诗两分法及其至唐合流的说法使诗歌分类陷入困境,忽略了唐代造园产业兴盛的事实,遮蔽了以描写园林生活为内容的大量作品,因而有必要引入园林诗概念。园林诗作为一种独立于山水诗、田园诗又与其有交叉关系的诗歌类型,有着自己的特点。唐代园林诗不仅拓宽了诗歌的创作题材,促进了唐诗的繁荣,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文人生活与心态、有助于认识唐代园林文化,并对后代园林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代道咸年间,民族英雄林则徐与孙玉庭、孙瑞珍、孙毓氵桂祖孙三代人共事交往,结下三世友情。林则徐与孙氏三代人皆为朝廷命官,其一切行为都是为维护清朝统治。他们共同致力于“安内”即“安民,如江浙治水、云南平乱”等。林与孙氏之交往,说明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即善于发现人才,大胆重用人才,为其打造成长发展的平台,使之为国为民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古代官修目录是我国目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当代国家藏书的盛衰,客观上反映了当时文化的发展和学术的兴替。《别录》与《七略》是官修目录的开创性著作,奠定了目录学“七分法”的基础;《中经》、《中经新簿》、《晋元帝四部书目》形成并确立了官修目录四部分类法;《四库全书总目》是古代官修目录的集大成者,促进了古代官修目录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是一个艺术呈多元化发展的时代,有许多的画家不顾绘画的本质所在,一味追求如何冲破绘画的界限以求出新、出奇。在这样的艺术环境中,阿利卡不断地探索,坚持依据生活作画,寻觅表现真实的视觉、真实的情感的绘画途径。最终,阿利卡从抽象艺术领域的成功走向了具象写实绘画领域的成功,而他的艺术观念与创作手法也使我们对具象艺术的发展与魅力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并从中体会到生命不息,探索不止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致仕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一环。我国致仕制度源远流长,到了南北朝时期,致仕制度已经形成并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南北朝致仕制度在沿袭汉代致仕制度的基础上,多有损益。而南北朝官员致仕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年老、疾病、父母生病或去世以及政治原因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墨家认为,人是追求实现自己欲求的能动性的存在,秩序不否定却利用这个欲求而得以形成。於兼爱论在追求"利"的过程中,通过"利"的交换形成秩序。於尚同论在追求"义"的过程中,通过对上位者"调谐"形成秩序。於是尚同论呈现"专制主义"的外貌,可是在这样的过程之中,虽然上位者也受下位者的"规谏",下位者的"义"也不否定了。秩序肯定着各人追求欲求的行动。墨家的社会是动态的、发展的、追求进一步富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