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知识点击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2)这个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科技革命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革命不仅是社会主义产生的重要历史条件,而且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邓小平把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置于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宏观背景中加以审视,思考社会主义的前途与命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只有充分认识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在新科技革命浪潮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4.
主题内容范围:本主题侧重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各个时期发展的原因、过程、阶段特征、格局、指导思想、变化规律及中外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经验教训等。  相似文献   

5.
一般地说,任何有效的复习都是建立在对教材和历年高考试卷的钻研和领悟基础上的,教材规定了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即考什么的问题),而高考试卷提示了考试的方向和形式(即怎样考的问题),两者共同引导着师生的复习思路。在对中国古代史选修教材(2003年6月版)和这几年各地高考试卷相关题目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觉得古代史的复习应树立四种意识。一、整体意识。从编纂方式看,新教材采用的是按阶段分块的方式,从教材内容看,不少朝代的沿革、政权的更替(如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都是不考内容,特别是分裂时期的历史大多属于阅读课。这启示我们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从约170万年前起,至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共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7.
崔银锁 《考试》2004,(6):46-47
纵观我国封建社会长达2300多年的历史,统一始终是主流(1600多年),分裂只是支流(700多年);即便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出现局部的统一。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表明: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阅读》2005,(1):42-46
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1840~1842年为打开中国的市场,以中国人民发动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又于1856~1860年,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以及《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这一阶段列强侵华的主要形式是商品输出。主要手段包括发动战争、开辟商埠、控制海关等。侵华的主要目的是打开中国大门,  相似文献   

9.
10.
按照高中历史高考复习备考的惯例。一般将整个过程分为两轮或三轮。其中第一轮复习时间是从进入高三开始到第二年的1月份.有的甚至一直到“一模”前,历时最长,是整个高三复习总体战略的“第一仗”。这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夯实基础,即紧扣课标和考纲,按教材顺序或适当调整单元顺序进行章节、单元复习,以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此轮复习效果的好坏可以说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这就使得一轮复习中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落实成为了关键。下面以必修二第四单元《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的单元开篇复习设计为例,谈谈自己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落实中的一些做法,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1.
主题内容认知。主题内容范围:中共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中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统一战线;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  相似文献   

12.
陈康衡 《新高考》2004,(11):56-57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制度的演变贯穿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政治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逐渐建立并形成了较完整的政治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以中央集权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从兴盛到衰亡的过程,也比较直观地折射出封建社会产生、发展、衰弱的全貌。因此,古代政治制度历来是高三中国古代史复习教学的重点,同样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阅读》2005,(1):33-36
农业发展的表现,一般要从农具改进与农作物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耕作技术的进步、垦田面积的增加、粮食产量的提高、政府收入增多、国家人口增殖等方面来考察。  相似文献   

14.
王富友 《考试》2003,(1):18-21
中国近代史(1840-1949)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政权更替看,先后经历了清朝后期统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国近代史有两条鲜明的主线,其一是帝国主义侵略与人民反抗的主线,其二是中国现代化的主线。始于1949年的中国现代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模  相似文献   

15.
刘俊利  王春 《历史学习》2003,(11):35-41
一、根据下列提示,回忆所学基础知识复习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要感受和继承“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建立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内容可分为:物质文明,主要包括科学技术、经济发展、制度沿革、统一的多民族政权的演变、治国方略等内容;精神文明,主要包括思想文化等内容。时间范围从进入文明时代的夏、商、周开始到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约4000年,包括中国历史的大部分内容,大致可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  相似文献   

16.
以毛泽东、邓小平为首创立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道路理论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最突出的部分之一,其突出之点就在于充分体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是在失败中总结教训,在实践中探索趔的结果,正是这两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的创立,中国革命和建设才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而其中随处都体现的理论基点与思想精髓就是毛泽东,邓小平都反复强调并身体力行的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来,中国古代史在高考历史试题中所占的比重大约是三分之一弱,在分布上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部分:从领域上看,政治史题目的比例比较大;从时段上看,明清史的比例比较大。此外,农业史的比重也比较大,这里体现的是对热点问题的考查。上表中体现出来的试题分布的比例特点一方面反映出来中国古代史中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文化落后成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制约。在列宁生命的最后时期,文化成为其思考的核心问题。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是在布尔什维克党刚刚取得政权,无产阶级将要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背景下形成的,它反映了苏联特殊的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创新和发展。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内容丰富,既包括纯粹的文化方面,也包括物质和政治方面。列宁把文化革命定位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构想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赋予其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建设新型民主国家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郎晓鸿 《考试》2003,(3):13-16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谈到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时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中还是第一次。大会提出了今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阅读》2005,(1):46-49
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关天培等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三元里人民的自发斗争,太平天国与洋枪队的殊死搏斗,都沉重地打击了列强的侵略活动。太平天国运动属于亚洲革命风暴的一部分,它与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一起,冲击了殖民主义侵略的罗网。太平天国运动是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