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茆晓明 《视听界》2010,(1):50-52
营销学上的产品定位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目标市场定位,简称市场定位,是指企业对目标消费者或目标消费者市场的选择;一是产品定位,是指企业用什么样的产品来满足目标消费者或目标消费市场的需求。相应于广播频率而言,这两个方面内容则分别是受众市场定位(通常指两个市场——听众市场和广告市场)和节目内容/类型定位。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视报的市场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广播电视报作为我国的特有媒体、电视传媒的衍生物,曾经在观众和电视的沟通和交流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经历了一个发展的春天,创造了"春天的神话",据资料表明,到1991年全国有170家广播电视报,期发行量已超过4000万份,拥有1.4亿读者.  相似文献   

3.
媒体定位可以具体化为市场定位,受众定位,功能定位,社会角色定位等与媒体发展方向有关的层面,因此讨论定位具有战略意义。近几年来,中国交通广播一枝独秀,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得了引人注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了值得关注的“交通广播现象”。关注交通广播现象意在分析和推广交通广播的有效实践模式。本文拟从分析交通广播入手讨论整个广播媒体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媒介形象的角度看经济广播的形象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轶玫   《视听界》2006,(5):49-51
在频率专业化被广为提倡的今天,一系列专业频率诞生并取得了骄人成绩,如“交通广播”、“文艺广播”、“音乐广播”、“新闻广播”等。在大部分省市电台中,“经济广播”也常常被作为一个专业频率而存在着。然而,当下大多数中国经济广播面对着同一种尴尬:即经济广播作为专业广播的非专业化形象与作为小众广播的大众化生存状态。由此,中国经济广播整体呈现出一种“泛经济化”的模糊形象,“泛经济化”的形象定位远离了最初经济频率“专业化”道路的初衷,名不副实成为大多数经济广播的现实写照。今年是中国经济广播诞生二十周年,本文试图从媒介形象的角度审视当下中国经济广播的形象及其成因,并力图为今后的经济广播找寻一个更合理的形象定位。  相似文献   

5.
媒介定位概念缘自市场营销学中的市场定位理论。媒介以其特色和价值有选择地吸引相关的受众,这就叫市场“定位”。“定位”是报刊经营管理者对读者心智所下的工夫,是报刊媒体所要寻找的市场空隙,也就是读者心智中的空隙。因此,报刊社要想成功运作自己的媒介产品,就必须时刻监视媒介市场环境,精确判断受众观念和态度的变化、竞争对手变化、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整等,不断修正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6.
韩青 《新闻爱好者》2007,(10):16-16
我国的新闻出版市场已经进入细分化时代,在这样的媒体市场中,如何寻求恰当的媒体定位、开发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媒体产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成为每一位新闻出版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广电报是以周报的形式出现.以广播、电视为报道主体,是一份专业性很强的行业性报纸。声、屏、报作为三种不同形式的传播手段,又有着各自的传播规律和传播特点。三者的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尽量达到三位一体的立体式传播效果。就是广播电视报在报业市场上的最大优势。然而,广播电视报在目前的报业市场上并无优势可言。为什么会这样?笔  相似文献   

8.
冯蕊 《新闻窗》2011,(6):65-65
广播媒体的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听众定位、市场定位、功能定位、区域定位、技术定位等等。几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侧重说一下听众定位、市场定位和技术定位。  相似文献   

9.
10.
休闲与广播     
范明 《视听纵横》2002,(6):18-19
人类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类社会的面貌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变化着?其中,一个重大的变化是随着大量高新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人们用于工作的时间将越来越少,而用于休闲的时间将会越来越多。在当今美国,人们大约有1/3的时间用于休闲,有1/3的收入用于休闲,有l/3的土地用于休闲。有专家预测到2015年,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  相似文献   

11.
张岩 《记者摇篮》2004,(10):27-27
广播电视报是我国报业近十几年来崛起的一支新军,其发展势头迅猛。队伍不断扩大,发行量逐年攀升,出乎许多报人意料。然而,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的日益丰富,媒体之问竞争的日趋激烈.不少日报、晚报不仅扩大了“文化影视娱乐”版面,而且纷纷刊登了“今明电视节目预告”以及“剧情简介”,从而形成了多家竞争的局面。广播电视报的独家优势受到  相似文献   

12.
一、广播媒体现状 广播媒体曾经一度是我国的中心媒体,但是,随着电视媒体的出现和迅猛发展,广播媒体因其视觉形象感缺乏的媒介特征而逐渐淡出了中心媒体的地位,边缘化为一个弱势媒体。今天,随着中国轻型汽车普及率的提高和现代人生活方式及媒体消费习惯的多样化,广播——这个可以解放眼球,便于移动收听的媒体越来越受重视,开始被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3.
14.
潘兵 《青年记者》2006,(21):51-51
在数字媒体不断发出新的挑战的今天,传媒业下一步的竞争焦点何在?媒体军师喻国明先生为我们指了一条出路,那就是微内容的聚合与开发,乍听起来,好像很费解的,但细读之后,我们会发现其所言离我们的实践并不遥远。目标对了,才能走向成功,这对数码时代的图片编辑来说,更是显得紧迫。今年以来,已有不少大的媒体被造假的图片蒙骗,引起事端,数字传媒专家闵大洪先生的文章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市场经济时代,竞争没有中间地带,珠三角的地市级媒体可谓深处其中,但他们不惧竞争,乘势而为,竟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鲶鱼效应"初显。  相似文献   

15.
陈显军 《新闻窗》2010,(3):75-76
今天的中国传媒产业开始面对一个日益分化的市场,如何在市场分化中不断进步和壮大,这就给地方广播媒体提出了高度的关注和迫切思考的问题。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传媒体制逐渐由事业型走向市场,频率专业化、栏目精品化和受众细分化成为发展趋势.其中以广播媒介较为激烈。  相似文献   

16.
张涛 《中国广播》2016,(9):45-49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2015年11月底相继在所属10套频率推出特别策划——《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以下简称《印记》)。这组按照英美电视剧"季播"方式播出的广播节目,和后面以《我的长江》为题推出的13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为何被冠以"广播纪录片"?《印记》等广播纪录片的样本价值在哪里?它对增强传统广播的核心竞争力有什么帮助?本文将从"广播纪录片"的呈现范式、内涵和价值以及其对广播基本价值实现的辩证认知做基本的梳理和论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细分化运作已成为中国媒体生存竞争及发展的基本策略,成为媒介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和必由之路。在这种趋势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广播行业也逐步进行了“频率专业化”的改革,更多的频率将节目定位为只为某一部分听众服务,即从“广播”走向“窄播”。据调查显示,很多电台自频率专业化改革后,媒体到达率高达40.9%,受到广告商的青睐。  相似文献   

18.
石新质 《视听界》2010,(2):61-62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广播改革大潮以来,一个城市的上空,广播频率由2—3个陡增到10—20个,如何为这些单频率做市场定位?其间,广播与窄播、大众与分众、综合台与专业台、类型化广播,话题的丰富多彩反映了广播人近二十年来在媒体市场上沉浮的实践心得,也反映了广播业态在一个具体区域的市场形态与其他媒体互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