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李秀成的《自述》史学界争论颇多,莫衷一是,本文则对李秀成被俘前后的史料进行了分析论证,认为李秀成写《自述》不能简单论定为投降乞怜,而是为了“保民”,亦可算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2.
近来,报刊上正在热烈地争论着一个史学问题,这就是如何正确评价李秀成的问题。这场争论是从如何评价李秀成及其《自述》开始的。 李秀成被俘后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  相似文献   

3.
关于李秀成的评价问题,自从戚本禹同志揭发其投降变节的史实后,在史学界重新展开了讨论。首先是罗尔纲同志写了《忠王李秀成苦肉缓兵计号》一文,来进行反驳。他从主观臆揣出发,搜集了一些有关史料,力图证明其投降并不是真的,而是一种伪降。接管又有一些同志,在大量史实下虽不得不承认李秀成被俘后是投降变节了,但又从时代的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两方面来替他辩护。有的说他是从“保部爱民”思想出发,不能骂他为叛徒。  相似文献   

4.
“可以上课了吗?”教师弯下腰亲切地问。学生们回答:“可以。”其实.教师在问这个问题前.已经让同学在说ABCC式的词语了.同学们说出了很多.比如自雪皑皑、雷声阵阵、杨柳依依、春风徐徐等。许多人都以为在上课了,上课的铃声也已经响过了。假如这个时候,有人说.老师.不是已经在上课了吗?那一定会让教师感到不舒服.说不定旁边的同学也会戳他一下手肘:要你多嘴!如今,  相似文献   

5.
《李秀成自述》是一个存在虚构的叙事作品,其中的“李秀成”是接近却并不等同于真实历史人物李秀成的人物形象。这个“李秀成”的一生可分为“安分守贫”的“穷民”、“愚檬”“迷”从的教徒、“骑在虎背,不得不由”的“佐乱”之将、认死求活的“失国”之囚四个阶段。他不是一个有崇高理想的革命者,也不是罪恶滔天的匪徒。既不高尚,也不卑鄙,而是一个迷信、盲从、无知、本分、认真、善良、才华出众而又怕死的普通人。他参与了历史,但那是历史选择了他,他只是被动地遵从“天命”而已,是一个被卷入历史洪流中的卑微个人。  相似文献   

6.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弊端仍是讲风盛行,不放心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教师设计教学时,忽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智力的差异,忽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处处强求“统一”,习惯于用自己已经定好的框框去“套”学生。比如解释词语、回答问题等,都得让学生按照词典或课本原原本本地说出答案,稍有发挥和不同,就判错误。这样下去,语文课又回到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的老路上去,这与当前推行的课改精神是完全背离的。造成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中心”论仍然在某些人头脑中作怪,惯于把学生紧紧地握在自己的掌心,不敢放开让其自…  相似文献   

7.
《随笔》杂志上有篇文章,认为现在要论危险的行业,已不是过去玩笔杆子的,而是当官。作者从两个“看到”进行了证明厂是“谁都能看到”——如今当官多有因腐败被抓,也有被杀的;二是自己“曾去参观过一个监狱”,亲眼看到——虽说被抓被杀的当官的都还只是少数,但累计起来,与别的行业比,比例实在不小。由此可知,当官“这个行业具有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8月21日至23日,福建省历史学会厦门分会举行了关于李秀成评价问题的学术讨论会。主要讨论了以下四个问题: 一李秀成是真降还是伪降第一种意见认为,李秀成在被俘当天被曾国荃施以酷刑,仍英勇不屈。他在囚笼里写的《自述》是企图以伪降欺骗敌人,伺机东山再起,这是革命的策略,不是真投降。第二种意见认为,李秀成写的《自述》,美化敌人丑化自己,把太平天国内部的机密暴露给敌人,  相似文献   

9.
语法的三个平面的研究,形成了“结合论”和“包含论”两个不同的研究倾向。“结合论”者把语法同语义、语用相并立,坚持语法的独立性或句法的纯洁性;“包含论”者认为语法中含着句法的、语义的、语用的内容,应从句法、语义、语用这三个方面来对语法进行研究。关于是“句法”还是“语法”的看法,这绝不是一字之差的小问题,它导致了语法本体论的不同,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方法论,形成了不同的语法体系。  相似文献   

10.
1963年第4期《历史研究》发表了戚本禹的《評李秀成自述》一文。戚本禹认为:李秀成的“自述”,从它的根本立場来看,是一个背叛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自白书”。李秀成在“自述”里,美化敌人,丑化自己;反复强調自己过去已經做了许多有利于清軍的事  相似文献   

11.
李秀成被俘后究竟是伪降还是变节?这是太平天国史研究中最大的一桩悬案。将李秀成设想成完美无缺的英雄或寡廉鲜耻的叛徒都不免过于简单化。对洪秀全和洪氏宗亲的怨艾心理,对太平天国的前景感到彻底绝望,以及曾国藩的诱骗,最终促使李秀成在被俘后流露出一些反常、复杂的心态,萌发一丝求生的念头。这就是有血有肉、真实的李秀成,而不是我们刻意美化或丑化的李秀成。李秀成对太平天国覆灭原因所作的分析,总体上仍比较中肯和深刻。尽管他在供词中写下了一些有辱气节的话,给他的晚节留下了污点,但他并没有一味地向曾国藩卑躬屈膝,并且最终慷慨赴死。就此而论,李秀成仍然不失为一个有污点的英雄。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有条件投降而不是“无条件投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在论及日本投降问题时,多习惯称为“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一提法不够准确。历史的真实是日本是有条件投降,而不是无条件投降。提“日本投降”或“日本败降”等更符合史实。 日本帝国主义统治集团对波茨坦公告并不是一开始就心诚意愿接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曾写过一篇题为《守道论》的文章,批评那些“守道不如守官”的人。当前,这种“守道不如守官”的思想,在我们干部队伍中表现有三; 凡是上面来的东西一律照抄照办,凡是  相似文献   

14.
李秀成的“让城别走”战略思想,是在天京保卫战的最后阶段,即在天京雨花台破围战和“进北攻南”的两次重要战役受挫之后提出来的。就这个问题,多年以来,史学界众说纷纭,但持肯定的意见较多,认为“让城别走”是“保存革命力量,复兴革命大业的正确道路”,“是一个正确的战略退却”,也是当时“太平天国唯一的救亡良策”等等。但近来一些学者(如杜德凤教授)颇有异议,认为“让城别走”其内容是说李秀成打算逃回老家广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逃跑主义者,说他竟然贪生怕死,同时也认为“让城别走”不是唯一的救亡办法等等。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再商榷的。  相似文献   

15.
[案例 ]语文课上 ,授者一如既往般自信 ,抑扬顿挫 ,神采飞扬。“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偶然中蕴含了必然 ,失项链是一个偶然事件 ,但这一偶然源于人物贪慕虚荣 ,追求享乐的思想基础……”听者表情严肃 ,授者窃喜 ,不失时机地送上惊人之语 :“虚荣使女子堕落。”以求强化之效。有人颔首 ,有人窃议。教学按章步入“自由质疑”篇 ,沉默有间。女生甲 :“女孩穿得漂亮些不好吗 ?”男生甲 :“人应该适应环境 ,不要追求力所不及的事物 ,‘平平淡淡才是真’嘛。”女生乙 :“贪慕虚荣的人会勇敢地承担那笔可怕的债务吗 ?”男生乙 :“贪慕虚荣并不意味人…  相似文献   

16.
“我不能改变别人,但我能改变自己!”“朋友们都说我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我说我就是撞到南墙也不回头,因为我把南墙撞倒了,我为什么要回头?”“要让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命才能热爱学习。”“做语文老师真的是很幸福的一件事!”作家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了王泽钊编写的《新语文》,共三册,每册有64篇课文,共150万字,每篇课文的结构都包括作品、注解、作者与作品、问题与思考、课后一得、换换脑筋六部分。该书打印稿曾在青岛市四所省级重点中学作为试点使用,学生的高考成绩位居全市前茅。青岛啤酒集团等一些企业也将选用该书作为人文素质培养的读物。络腮胡子,一头卷曲的过耳长发。1958年出生,1984年从教,从教期间换了4所公办学校,至今共送走17届高中毕业生,高考成绩在青岛市里一直名列前茅。其人其语其书  相似文献   

17.
当前教育上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仍然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要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尽管已经写进了党的“十三大”文件,应当是到了立即煞车的时候了,但遗憾的是不少地方仍然动作不大,教育部门的同志认为这不是教育内部所能解放的,对此无能为力。更有甚者,仍在我行我素,不断总结“片追”经验,以图不断“扩大战果”。  相似文献   

18.
教育艺术是老师们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其中如何以情感处理好教育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常常作为教育艺术的典范写进许许多多的教育文章。如某报某文载:一天上课,×老师刚迈进教室门槛,“嗖”的一声,一只纸折的“火箭”飞了过来,差点打在×老师的眼镜上……他先是一惊,然后面带笑容地走上讲台说:“宇宙飞船上天,是人类征服太空的渴望所驱;这只“火箭”射向老师,它的发射者肯定为渴求知识而来。现在我就满足这个“火箭”发射者的要求,下面上课……这位老师的宽宏大量实在可敬,然而,如此处理是否有道理?还值得研究。首先,“火箭”的…  相似文献   

19.
时下,青年教师队伍里出现一股“跳槽”风。能歌善舞者,跳!擅写会画者,跳!学有专长者,跳……或阴或阳,或明或暗。某师范学校1985年毕业分配出去的50名教师竟“跳”走了近三分之一,可谓百仙过海,各显神通。 教师受过一定的专业训练,进行的又是创造性劳动,当然不乏各种人才。但在学校里并非无用武之地,用不着竞相“流动”出去。能歌的,何不教学生歌唱美好的新生活?会画的,何不教学生描绘多彩的明天?善写的,何不教学生书写出一个崭新的世界……教育天地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的屈原作品,千百年来众口赞颂,衣被百代,影响深巨,不仅起而效尤者有之,且研究评论者历代不乏。然而,屈原作品究应何称?却迄今莫衷一是:有曰屈赋者,有曰楚辞者,有曰屈骚者。究竟应冠以屈原作品什么名称,才能恰如其分、名符其实?似不可不辨。先看屈赋一称。赋是什么?一般来说,讲到赋,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两个概念:其一,作为“诗六义”之一的赋,它属于“诗”的艺术手法之一,朱熹《诗集传》曰:“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可谓的论;其二,乃是文体之一种,系由诗发展而来,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