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休谟问题问世以来,人们探讨解决休谟问题的众多方案中,现代逻辑的一支-概率逻辑迅速发展起来。概率逻辑者将完全归纳推理划入演译推理的范畴,为对归纳推理概然性的研究铺平了道路;其意在通过解决休谟问题,最终达到用概率逻辑取代传统归纳逻辑的目的。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休谟问题的解决应转到哲学解决的途径上来。此外,把完全归纳推理划入演绎推理的范畴的观点也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
休谟问题一直悬而来决,是否是由于问题前提的原因?我们通过对休谟彻底的经验论立场对其因果理论的基础性作用的分析以及经验论解决的尝试,说明休谟因果问题的经验论前提本身,决定了问题的无解。但问题的提出以及无数哲学家的尝试解决的过程,对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之所以会产生古德曼悖论,不仅是因为类律假说和偶适假说的混同,而且也是因为对归纳的这样一个似是而非的刻画:假设归纳推理的前提都为真,则其结论不一定但很可能为真(即所谓的“归纳概然性特征”)。这证明基于归纳的概然性特征,不可能建立起形式的归纳逻辑。相反,一旦以下述归纳的必然性特征来刻画归纳:假设归纳推理的前提都为假时,则其结论一定为假,就可以建立起形式的归纳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4.
大卫.休谟作为极端的经验论者,认为因果联系和归纳推理既不是唯理论所谓的不证自明,也不是从经验中获得,而是习惯性联想的产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休谟问题"。休谟对因果推理的合理怀疑动摇了西方科学知识的理论基础,为了维护科学知识的权威和建立自己的批判哲学体系,康德以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来回应"休谟问题"。尽管康德对"休谟问题"的解决必定会存在不足,但其对"休谟问题"独特的解决方式及在推动西方认识论发展,特别是关于主体能动性思想发展方面还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因果联系原理是休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休谟否定从理性推理和经验归纳得到因果联系。他在经验和习惯的基础上从人性角度建构了他的因果联系原理,这是休谟理论的独特之处,这一原理终结了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引发了以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并对以后的各派哲学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归纳推理的合理性问题最早由体谟提出,故又称“休谟问题”。他认为归纳推理中前提的真实性不能为结论的真实性提供逻辑保证,因而是无效推理。对此问题,许多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案,但无一得到普遍承认。本文试图从科学哲学角度寻找归纳推理在逻辑学和经验科学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并从而得出结论:归纳推理作为一动态开放的过程,其合理性一方面在于归纳前提与归纳结论之间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则在于一般归纳现则与具体归纳推理之间的相互调节而使双方获得相对一致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7.
休谟毫无疑问是一个典型的哲学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休谟的思考可能比贝克莱更加"哲学式地".这个特征在他的两个论题中得到鲜明而尖锐的注解:一个论题就是康德所理解的休谟问题,即因果问题,另一个论题是归纳的逻辑根据问题.从古典哲学和牛顿物理学的角度看,因果问题更加重要,但是从20世纪之后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来看,归纳问题比因果问题有更高的科学意义和哲学讨论的价值.休谟从经验心理学的角度,主张因果问题的心理主义解释;而康德则在先验知性的建构能力之上,正确地说明了因果原则普遍有效性的理性根据是什么.然而,康德却忽视了归纳问题的重要性,使归纳问题在很长时期内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在逻辑哲学和科学哲学发展到相当程度时,归纳问题才能得到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8.
传统词项逻辑预设直言命题主项非空,尽管可以使包括单称命题在内的对当关系全面成立,但是又带来词项逻辑不再具有普适性等诸多问题。因此,现代逻辑学家放弃了存在预设。由于三段论规则仅仅是判定规则,而不是推理规则,那么,被判定为有效的三段论是如何从前提得出结论的?除了运用欧拉图、文恩图和化归方法等外,还可以运用概念(词项)的限制或者概括方法从一个三段论的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9.
休谟问题的实质是人类如何通过感觉经验形成普遍的规律性认识的问题,它在三个层次上与归纳推理相关:因果推理或因果性概念、自然齐一性假设、经验论哲学认识论。可以用贝叶斯推理来解决休谟问题。Hawthorne等人注意到贝叶斯推理与排除归纳法的联系,实际上贝叶斯推理由两种演绎推理的变体(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变体和选言推理的变体)组成。休谟对贝叶斯推理满意吗?他应该对作为分析工具的概率论满意,因为含有贝叶斯定理的概率论与几何学的情况相同。但休谟对贝叶斯推理的结果不会满意。归纳结论的接受不是出于习惯(心理因素),而是由于理性(决策)。起源于经验的知识(包括因果律、随机性概念和统计性概念)都是可修正的,都是"流动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陈那、法称因明与西方传统的三段论相比较,指出佛教逻辑从推论前提是否为真的角度来建立推论的基本规则即因三相;西方传统的三段论从形式是否有效的角度来建立推论的一般规则,这反映了佛教逻辑与西方逻辑的根本差异.本文首先指出佛教逻辑中的典型谬误即似因并非形式谬误,其致误之由在于前提为假.佛教逻辑从实质的角度来探讨有效性,不同于西方逻辑形式有效性的概念.佛教逻辑所说的推论其实都是论证.推论前提的真在何种程度上得到因三相的保证,又因陈那、法称因三相的不同而有区别.陈那的因后二相由于除宗有法的限制,只是前提为真的一种例证,其推论并非演绎;法称的因三相则全面保证了前提的真,其推论达到了演绎.法称恰恰是通过剖析推论前提为真的知识论基础从而改造了陈那因明,这体现了佛教逻辑的知识论性格.实际上,佛教逻辑关注前提的真,这已经预示了它在历史的发展中向佛教知识论(量论)的必然转化.  相似文献   

11.
论回溯推理的逻辑形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溯推理是由已知事实去推断产生这一事实原由的逻辑方法,对此学术界认识还不统一。文章认为,回溯推理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一、由已知事实作为推理的逻辑起点;二、推理结论是或然性的。回溯推理的逻辑形式应为。这一形式与过去人们公认的形式不同,但是这一形式完全符合回溯推理的特征。在回溯推理的逻辑形式中,其前提形式的构成虽然是实质蕴涵怪论之一型,但它是有效的。回溯推理的前提在逻辑形式上保真,提高了回潮推理的置信度。  相似文献   

12.
回溯推理在逻辑上常常被人忽视,论及亦有分歧。应把回溯推理定义为“从已知的结论导出前提的推理”,它的一般形式是“q,所以P”,它的完整的逻辑形式是“q,并且p→q,所以P”,它的结论是或然的。  相似文献   

13.
推理的目的在于使前提的真传递到结论,因而必须舍去前提中的假值。结论是以扩大断定范围的方式必然地保有前提的真。在验证推理是否有效时,将前提的真与假值均考虑在内,看结论是否完全包含了前提断定的事态(真),以确定推理是否必然有效。  相似文献   

14.
推理的目的在于使前提的真传递到结论,因而必须舍去前提中的假值。结论是以扩大断定范围的方式必然地保有前提的真的。在验证推理是否有效时,将前提的真与假值均考虑在内,看结论是否完全包含了前提断定的事态(真),以确定推理是否必然有效。  相似文献   

15.
所谓逻辑陷阱,是指为了置对方不利境地而在判断或推理方面所设置的圈套。它包括使用复杂问语,设置虚假前提或构建错误推理。应对复杂问语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对问语本身从 根本上加以否定;二是采取“回避性反问”的方式。应对推理方面的逻辑陷阱,方法有四种:一是指出其前提虚假;二是指出其推理的形式错误,三是利用归谬法反驳,四是予理睬。  相似文献   

16.
休谟问题引发了为归纳推理有效性的辩护。迄今为止,凡是站在先验哲学立场上为归纳推理和归纳法进行辩护,最终都归于失败;直到施泰默应用大量科学事实为归纳辩护的出现,才为归纳问题的解决开辟了一条阳光之道。本文认为,为归纳推理有效性进行辩护的基础并非静态的事实,而是从假设出发归于事实的动态过程;为归纳推理有效性进行辩护的基础也并非唯一,不同的辩护者有不同的辩护过程,对辩护的基础,他们也会有不同的要求,这些不同的要求将决定归纳推理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真正意义上的“法律逻辑”是法律适用的逻辑,法律逻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法律推理。不过,它关心的主要不是法律推理的形式结构,也绝不是普通逻辑在法学领域的简单应用,而是法律推理的构建活动,即它的前提如何建立的问题,涉及的实际上是法律适用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技巧问题。  相似文献   

18.
非单调逻辑是能够处理人工智能等领域中不确定性推理问题的重要的非经典逻辑分支。在经典逻辑中,前提的增加一定会导致结论的增加,结论是确定的;在非单调逻辑中,随着前提的增加,结论却是不确定的。解决常识推理的一个新思路是如何区分和表达加强前提集的相容和不相容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正确的推理(严格说指演绎推理),应该具备两个必要条件,其一是前提必须真实;其二是推理形式正确、有效。即是说,只有前提真实,推理形式正确、有效,才能必然推出真实的结论。由于形式逻辑,包括现代形式逻辑只研究逻辑形式而不研究内容,目前许多学者认为:“逻辑学本身只能够提供关于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规则,只能解决推理的逻辑问题,它不能具体解决前提的真实与否的问题。前提是否真实只有靠各门具体科学,靠实践来解决。”(见《普遍逻辑》修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39页)而所谓推理的逻辑性也仅指推理形式正确。基于这种认识,目前就国内各种形式逻辑教科书(包括数理逻辑),都只研究前提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而很少或基本没有涉及对理论前提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归纳合理性问题最初是由休谟提出的。对这一问题,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提出了种种解决途径:或借助概率弱化归纳推理的结论,企图对之作演绎论证;或借“世界齐一性”对之作归纳证明;或诉诸无知的解决方式;或釜底抽薪的解决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归纳虽然不是一种必然性的推理,它的前提的真实不能保证它的结论必然真实,但这并不等于说,归纳推理就是一种毫无根据的推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