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周统治者以分封制的形式将贵族宗法血缘与政治联系起来,完成了对国家结构的初步构建。但二者因为本质差异而产生矛盾,最终通过对等级制、分封制、礼制的破坏表现出来。因此,贵族宗法血缘与政治的矛盾是动摇周代政治统治根基的内因。在这一矛盾运动过程中,贵族宗法血缘因自身的局限性在矛盾斗争中逐渐居于次要位置,政治逐渐摆脱宗法血缘的影响而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论周代分封制与国家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的统一国家经历了夏商二代的邦联式统一、周代的分封制统一和秦汉以后的中央集权制统一这样三个阶段、三种模式;与西欧中世纪由外族入侵而形成的统一国家迥然不同。其中,周代君主分封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种政治学意义的行政体制,对于维护和促进周代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曾起过巨大作用。将周代分封制比附为西欧中世纪封建制从而否认周代国家的统一性而将秦王朝作为中国统一国家开端的传统见解是不妥当的;按照是否实行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来论定国家是否分裂与统一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分封制、中央集权制是国家行政体制问题,而统一与分裂则是国家领土主权问题,两者性质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第一课时,是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社会和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的起始课,阐述了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渊源,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根基和特色。教材先讲分封制度,在以“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过渡到宗法制,然后以“周朝通过礼乐制来规范贵族的身分地位”与宗法等级制度衔接,层次清  相似文献   

4.
试论西周春秋时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周春秋时代存在着严密的分封制度,这种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分封制以宗法的“亲亲”关系为基础和原则,从而使“分封”与“分宗”相一致;二是分封的土地既是建国、立家的经济基础,也是宗子“立宗”的经济条件,这是西周春秋时代宗统与君统相结合的最深刻的经济原因;三是不仅宗族组织与统治组织、宗法等级与政治等级是相一致的,而且其管理方法也是相一致的,这是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在组织系统和管理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由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讨论及东方专制主义论的传播,认为周代国家的政体是君主专制制度的意见,在我国史学界中占据着优势地位。但是,我接触有关周代历史的资料,觉得这种意见与周代的历史实际有很大的差距。我认为周代有天子和国君,却不存在君主专制制度。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说明我的这一看法。一、宗法封建制不可能为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生提供条件周代的社会政治制度是宗法封建制度。这是根据宗法制实行分封的制度。它在“选建明德,以藩屏周”、保障“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在维护王权或君权方面却只有消极作用。它不仅没能巩固和加  相似文献   

6.
实行不同的行政区划制度是导致楚亡汉兴的重要因素。落后于时代的分封制,是项羽功败垂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样的道理,刘邦实行了适合社会实际情况的郡国制,尽可能地团结了不同阶层的人,不但取得了与项羽斗争的胜利,也为西汉的兴旺、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宗法 ,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尊崇共同祖先 ,内部区分尊卑、长幼、亲疏 ,并以此规定继承顺序以及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在西周时期 ,宗法与政治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宗法制度。西周以后 ,宗法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逐步瓦解 ,但宗法思想以及遵循宗法思想的家族制度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却历来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探讨孔子的思想与周代宗法制度的关系 ,分析了孔子思想对周代宗法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论证了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思想。  相似文献   

8.
宗法,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尊崇共同祖先,内部区分尊卑,长幼,亲疏,并以此规定继承顺序以及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在西周时期,宗法与政治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宗法制度。西周以后,宗法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逐步瓦解,但宗法思想以及遵循宗法思想的家族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却历来起着重要作用。本通过探讨孔子的思想与周代宗法制度的关系,分析了孔子思想对周代宗法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论证了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思想。  相似文献   

9.
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建立起中央集权统一帝国的地方制度模式,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重大事件。郡县制可以比较有效地维系国家统一,是此西周以来的世袭分封制较进步的制度。基于这种观点,有的人就认为汉初重又实行分封制,广建同姓诸侯王国是一次历史的倒退。有的史学家认为这是错误地总结了秦亡的教训,造成七国之乱的严重后果。我认为,这样认识问题,过于简单化了;应该用历史主义的观点,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0.
秦代实行的行政区划是纯粹的郡县二级制,以郡辖县.楚汉之际实行的封建制以军功而非以宗法血缘为原则,与周代的封建制不同.西汉立国至景帝中元五年,封建制和郡县制并存;中元五年以后,汉代真正意义上的郡县制官僚政体才正式确立.汉代的州一直以监察区的形式存在,直到东汉灵帝中平五年,州作为行政区划正式出现,郡县制被州郡县制所取代.秦汉开创的行政区划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周灭商之战 ,使中原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权力真空 ,为周初大分封创造了条件 ;经过武王和周公的改造 ,中国政治步入了“宗法分封制”阶段 ,中央集权政治建设的最后一道奠基工作已经完成 ,郡县制水到渠成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王朝交替之际,新王朝都会清算总结旧王朝之过错以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周代亦不例外。在分封制下,为了维护统治杜绝"武王第二"的出现,周代开始反思自身统治的合理性,这种反思对周初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天命系统的调适直接萌发了周初之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正>2022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第2题以两汉时期“奉朝请”制度的历史演变设置试题情境,考查两汉之际大一统中央集权发展的历史概况。西汉初立,稳定统治秩序、加强中央集权成为当务之急,在继承秦代郡县制的基础上,汉朝也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地在部分地区实行封国制,但此时的封国制早已迥异于周代分封制,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随着历史的发展,汉代中央与封国的关系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秦汉之际在社会各阶层普遍地存在裂土分封思想 ,其实质一是地域文化的外在表现 ;二是百家争鸣对秦大一统思想的否定 ;三是传统宗法分封制的历史残留。这是造成秦朝覆灭的重要的客观因素 ,在历史上有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晋献公是春秋晋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性人物,只要对晋国历史做深一步的考察、分析,就不难看出,由晋献公开始创立的晋制,在春秋时期整个晋国历史进程中具有相当深远的影响。对于“献公晋制”,史学界一般认为:它废除了宗法分封制,在晋国首先建立了中央集权制,推动了历史前进。对此看法,笔者不敢苟同。我认为:这一制度沉重打击了宗法分封制,但没有能在晋国建立中央集权制。而且,此制是不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要求的。可以说晋国的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也与此制有关。下面针对这几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论者语及秦王朝所建立的政治制度,多对其巩固秦王朝的统治及其对中国自秦以后数千年封建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推崇备至。不仅对皇帝制为首的三公九卿制、彻底废除分封制而完全实行的郡县制予以肯定,即使对秦始皇的梦书坑儒事件的评价,也因各个时代的政治气候所致而见仁见智,褒贬不一。但是为二千余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开创基业、统治力量如此强大的秦王朝,为何却在不足十五年内速亡?对其倾覆原因,一直是自西汉以来的历代政治家和学者议论的主要话题之一。秦暴政说及刑罚严酷、赋役苛重,以及秦始皇不实行宗法制度都是人们公认的致秦王朝…  相似文献   

17.
夏、商、西周三代实行的是以君主间接统治为主要特征的有限君主制,从夏朝的氏族联盟到商朝的方国联盟,再到西周的宗法分封制,有限君主制的统治效率逐步提高。但是,地方势力的"日趋坐大"却是有限君主制始终难以克服的固疾。春秋战国时期,同样受到此问题困扰的诸侯国开始寻求制度上的突破口,经过诸侯国各自的制度改革以及诸侯国之间的相互借鉴,以郡县制为基础、以君主直接统治为主要特征的绝对君主制在实践中日趋成熟和完善,并最终取代了传统的有限君主制。  相似文献   

18.
分封制在秦以前是我国古代奴隶制社会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郡县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地方政权的组织形式。实行分封制还是实行郡县制,是春秋战国时期新旧社会制度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法家和儒家在上层建筑领域里两条路线斗争的一个重大问题。春秋以后,随着奴隶制向封建制逐步过渡,郡县制逐步代替了分封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分封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中国与亚洲诸国之间的宗藩关系是中国王朝内政在国际舞台上的延伸,是封建君臣关系在外交上的投影与折射。它的基本轮廓肇始于西周时期的宗法分封制及藩服制度,其基本精神来源于春秋战国时的“华夏中心主义”意识,并最终从汉唐时期的“华夷秩序”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国家形态的发展历程是渐进式的。周代宗法血缘政治向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形态的演变是由自上而下的“变法”方式完成的,因此,周制与秦汉制度尽管在社会经济基础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彼此之间仍然有诸多联系。秦汉国家形态重要侧面之一的官僚制度,无论在职官名称,还是官职职掌上都可以溯源至周代,周代国家若干重要的职官制度,也对秦汉产生过深远影响。探讨秦汉官僚制度与周制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完整把握和研究秦汉国家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