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元代特殊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因素,使得元代文人画家大多具有隐逸心态,山水画多表现隐居题材。"元四家"的山水画以简淡的笔墨,营造萧疏简远、平淡清旷的意境,形成了各自独特风貌,使山水画的写意精神得到充分发挥,抒情写意成为元代山水画的标志性特征,"逸格"成为了文人画家追求的目标,并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元代特殊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因素,使得元代文人画家大多具有隐逸心态,山水画多表现隐居题材。"元四家"的山水画以简淡的笔墨,营造萧疏简远、平淡清旷的意境,形成了各自独特风貌,使山水画的写意精神得到充分发挥,抒情写意成为元代山水画的标志性特征,"逸格"成为了文人画家追求的目标,并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人崇尚山水之风由来已久,于元代尤为炽烈,并集中表现在描写山水景致的散曲作品和大量山水画作中。由于元代文人生活极为苦闷,对现实充满了无奈与恐惧,使得他们把目光和感情转移到大自然之中,寄情山水,挥毫泼墨。共同的社会感受使个体情感具有了趋同性。相同的时代精神.趋同一致的文人心态,加之“诗画一体”——文学艺术本身的共通性,造就了元代山水散曲与山水画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4.
论写意精神     
提出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在于意、逸、易,指出唐山现代白瓷艺术发展的方向在于彰显写意精神。  相似文献   

5.
曲飞 《成才之路》2010,(5):I0021-I0021
元代山水画一反宋代尚“形”求理之风,追求“山中有我”之心境,追求简淡,强调写心、寄情山水的特殊审美倾向。元代特殊的政治气氛和深刻的社会因素,对元代山水画风的盛行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绘画艺术自身发展的运动规律,引导着元代山水画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论元四家山水画的写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虽然短暂,但绘画却取得突出的成就,是继五代宋初之后中国山水画的又一高峰。元四家创造了元代绘画的特殊面貌,代表写意山水的最高成就。它选择性的继承了前代的山水图式与理念,并创造出独具一格的写意逸格山水表达。他们相承董巨,折中李郭,摒弃了南宋之风,成就了重写意的元代山水绘画风格。元代画家强调意趣、崇尚"心境"的营造,在山水画创作上取得的成就拓宽了山水绘画的艺术视野,丰富了山水画的艺术语言,形成了中国山水绘画史上同五代宋初山水绘画并列的又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7.
元代山水画的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画中以山水画成就最高,后人评元画为“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元代山水画是从宋人画中的重造化、重理性,转而重心源、重意象,一变严谨工整的画风而为重韵致、求天趣、崇尚淡泊逸品、追求天真和自然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元画中以山水画成就最高,后人评元画为"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元代山水画是从宋人画中的重造化、重理性,转而重心源、重意象,一变严谨工整的画风而为重韵致、求天趣、崇尚淡泊逸品、追求天真和自然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园林艺术是空间与时间的综合艺术,是连续的、动态的风景构图形式。中国古典园林在发展中,受山水画美学思想的影响,借鉴了山水画的创作方法,以园入画,因画成景,形成了源远流长、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站在新时代的角度来看,写意山水画对园林题材的影响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写意精神”不断的被业内的专家们所提起.许多人都在强调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在不断的流失.这可能与工笔画队伍的不断壮大与繁盛有关.多数人都把问题集中在是写意画还是工笔画的问题上.而没有真正的对什么是“写意精神”做出阐述.  相似文献   

11.
现代岩彩画由于太倚依赖重来自日本的技法和现代构成而缺乏中国绘画精神,也因此阻碍其在国内的进一步发展。文章从认识岩彩画与中国绘画的承继关系入手,分析了岩彩画和写意精神结合的可能性并提出融会写意精神和技法重组这两大要素的“岩彩写意画”概念.在此基础上,又从实践出发来谈到了岩彩画与写意精神的具体结合及岩彩写意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写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物、民族的艺术观和艺术方法。水彩画的写意硅,既是该画种语言特色的发挥。又是民族艺术精神的体现,它承载着民族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的表现形式,它将西方水彩画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方法有机的融合其中,使水彩画出现了勃勃的艺术生机,形成了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民族水彩画艺术图式。  相似文献   

13.
写意性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观。其主要表现在对意象、情感的追求和以书写的笔法作画两大特点,其理论根源则基于中国传统儒道学说。在今天,对写意性传统的再认识,再发掘,、再发展应当顺应时代之变化,剔粗取精,在保有中国画写意性精神本质和中国文化民族特质不丢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苏葆桢继承任伯年、徐悲鸿、张书旂等近现代画坛大师的绘画精神和技法,虽历尽坎坷仍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蓬勃向上的精神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艺术成就。他奉献给热爱艺术的人们丰富多彩的作品,特别是独树一帜的葡萄图,使他在20世纪后期的中国画坛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不说“画”而说“写”,这是很有意味的。“画”指向客观对象,是从再现的角度看问题;“写者,泻也”,发自主体的心灵,是从表现的角度看问题。表现是心性的表现,情意的表现,所以必然重情意的抒写而轻形貌的描绘。人的心性和情意在本质上追求自由,而“逸”是自由的纯粹境界。  相似文献   

16.
唐代长沙窑陶瓷是在岳州窑基础上受唐三彩等中外因素影响而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釉下彩陶瓷工艺。它打破了以釉色装饰为主要审美标准的一统天下局面,同唐朝文人“逸品画家”一起开创了大写意中国画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元代绘画代表人物"元四家"作品出发,窥探元代画家整体的思想特点。"元四家"在蒙元统治者推行的民族歧视和高压统治政策之下,退隐山林,超然物外,潜心书画。从他们作品的取材、题跋和风格等方面看,都普遍反映出一种复杂而无奈的隐逸思想,这种思想也对明清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写意人物画正经历着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重大转变 ,如何把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训练与创造的关系、写实与写意的关系、理念与生活的关系 ,本文对此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绘画是以视觉为基础的。工笔画和写意画这两种表现形式在视觉观察方式上、视觉感受上以及视觉审美意义上都存在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显现出了两种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表现规律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