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传媒的弱势群体报道现象的考察,分析了传媒影响力经济对弱势群体报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指出传媒三种角色定位的模糊与矛盾是产生弱势群体传媒失语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同时结合和谐社会的建构.对传媒的角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传媒与弱势群体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传媒与弱势群体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的研究特征。并就传媒与弱势群体研究的重要议题,即传媒关注弱势群体的原因、媒介使用与呈现、传媒增权理论、批判性研究进行了概述和评价,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利益多元化和博弈化时代下,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存在着困境,而这种困境的重要原因在于新闻传媒在表达弱势群体权益方面存在着不足。这种不足体现在新闻传媒对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失声和失语、刻板印象和显示公平、缺乏人文关怀和维权能力不够等方面。为此,新闻传媒要成为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必须在培养敏锐意识和理性表达、增开渠道让弱势群体发声、采用平民化视角和增强人文关怀及其强化舆论监督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当代信息传播中的传媒歧视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樊葵 《当代传播》2003,(5):51-53
在当代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对受众决非一视同仁,他们总是偏爱某些阶层的受众而忽视甚至歧视另一些阶层的受众。本指出这种不平等现象的实质是一种传媒歧视,并着重分析了它的基本形态、深层成因和严重后果。从长远来看,传媒歧视将日益加剧现代社会的知识信息鸿沟,破坏社会的平等公正原则。不仅可能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和扭曲大众传媒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新闻媒体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力度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对弱势群体时的关注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加以反思和改进.  相似文献   

6.
弱势群体是社会学、政治学研究范畴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也叫社会脆弱群体或社会弱者群体。在中国当前的弱势群体中,农民工所占比重最大。本文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农民工的媒介形象上,从社会学研究的视角出发,指出农民工的媒介形象日益污名化。大众传媒中的农民工形象,不是他们自主表达与建构起来的,而是由城市主流人群形塑出来的,只是需要帮助、拯救的对象,而非权利主体。  相似文献   

7.
:2000年12月12日 ,“美国媒体与中美关系”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此次活动由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和国际问题研究所联合举办。与会的有中美两国主流媒体的资深编辑记者、新闻传播界的专家学者和政府传媒管理部门的官员。围绕美国媒体的中国报道和中美关系问题 ,与会者进行了热烈讨论。从这里节选的发言记录中不难发现 ,双方在很多问题上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但正是这种不同新闻理念和观点的碰撞和交锋 ,却能给我们以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的浓烈硝烟警示世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危害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9.
朱琳 《新闻世界》2012,(6):19-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日益完善,传媒市场化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带来的各种问题日益显现,其中,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试基于话语权的角度对该问题做出思考,从传媒市场化及其影响入手,探讨商业化传媒运作对于弱势群体的利益侵害,并针对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任锐  杨公成 《东南传播》2010,(10):77-7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会利益分配的多元化和贫富差距的扩大,使得弱势群体问题凸显。本文通过对《兰州晚报》中对农民工相关报道的缺失进行分析,提出报纸传媒实践传媒公平的行为准则。作为我国社会公器的媒体,应当发挥其宣传、协调、监督和关怀等功能去扶助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1.
城市农民工群体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弱势群体.这个群体居住并贡献于城市,却囿于户籍藩篱等原因而不能且不被融入,其呈现在大众传媒的刻板形象与社会现实的差距较大.本文试图总结其媒体形象并分析其中的缘由.  相似文献   

12.
当前传媒乱象的表现、成因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当前传媒文化存在的庸俗、低俗和媚俗等问题.即传媒商品化、娱乐化、传媒暴力、传媒虚假化、传媒歧视等,这些传媒乱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笔者针对传媒文化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14.
15.
郭杰 《青年记者》2005,(7):43-44
这几年,汉语中出现了不少新名词,概括得非常好,“弱势群体”就是一个。谁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当然是农民。而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由于与城市的近距离接触,他们的弱势又被成倍放大。  相似文献   

16.
金妹  李蓉 《今传媒》2012,(2):155-156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媒介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信息传播日益便捷,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会利益分配的多元化和贫富差距的扩大使得社会的一些弱势群体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主要探讨在当代的大众媒介的传播中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的形象是怎样被建构的,同时分析在媒介传播中这种农民工形象构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鲁峡 《新闻爱好者》2008,(12):60-61
公信力,是传媒发布新闻、信息的可信度在受众中产生的影响力,也是传媒内在品格的综合反映。公信力是传媒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传媒的立身之本。  相似文献   

18.
潘虎 《青年记者》2007,(10):89-90
三年前说中国的报纸传媒处于困境,很可能被人贴上杞人忧天的标签,但经过2005年中国报业经营“多事之秋”:从第二季度起各地报业集团纷纷呈现“熊市”之态,下半年一路走低。特别是北青传媒2005年上半年净利润仅17万元,同比下降99.7%,经营业绩几乎一败涂地,中国报业广告经营面临“拐点”、报业经营进入“微利时代”,成为学和媒体专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鞭挞报纸传媒经营之罪的言论逐渐多了起来,更有甚,预言报纸传媒必将被新兴媒体彻底取代,沦为“社区小报”,仿佛中国报纸传媒一夜之间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陈秀云 《新闻实践》2010,(10):21-23
当传媒被新闻主体指责“误读”时,要细心斟别。如果传媒检查新闻文本及业务流程没有纰漏,即便有一些缺点也非如新闻主体所指时,那么就要确认是不是“被误读”。新闻主体指责传媒“误读”有各自的动机,传媒对待不同动机采取行动,相机行事。因为不同动机决定着“被误读”对传媒及社会的损害程度。总之,传媒对待“被误读”既要与人为善,又要坚持原则,摆脱强势组织或个人的工具形象,做好社会守望者。  相似文献   

20.
《新闻前哨》2004,(5):34-34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由美国新泽西州华裔多媒体及软件开发企业发起的“美中传媒协会”日前在新泽西州成立。该协会希望汇集媒体精英,协助华裔在传媒界争取工作机会,协助华人企业与美国传媒界企业合作,以及推动中美传媒企业的科技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