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当前,阅读教学中一个普遍现象是一味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但对于章本身的价值取向则有所忽视。笔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一。章写的是: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哈尔威船长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最后与轮船一起沉入了大海。针对这一结局,学生们展开了讨论。许  相似文献   

2.
因为要上对外展示课 ,学校组织语文老师进行了集体备课 ,内容是老舍先生的《草原》。讨论时 ,对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定位产生了分歧 ,并进行了争论。一方的观点认为情感态度目标应该定位为“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 ,感受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理由是“蒙汉情深”应该是文本的价值取向 :“……不管说的是什么 ,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会心的是什么?“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课文的结尾引以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另一方的观点认为 ,本课情感态度目标应该定位为“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蒙族人特有的…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在小学素质教育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探索中,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好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素养,做到尊重学生,尊重文本,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一、尊重学生教育事业是着眼于未来的事业,学习语文使人获得一种未来的基本能力。一个人通过语文学习,增长知识,感受文明,成为有内涵、精神健康的人。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做到三个方面:1.培养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都能尝试到阅读成功的喜悦。以我所教的《想和做》为例 ,在这篇文章中 ,作者开头摆出了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的两种现象 :“有些人只会空想 ,不会做事” ,“有些人只顾做事 ,不动脑筋” ,并对这两种现象进行分析 ,进而提出论点 ,当师生共同学习到这里时 ,有一个学生举手道 :“老师 ,我认为还有第三种现象 ,有些人做了事情 ,但不知怎么想 ,不知朝什么方向想 ,不会想。”一石激起千层浪 ,马上有学生附和道 :“我也认为作者罗列的现象不全面 ,应该有第三种现象。”有的同学还举出…  相似文献   

5.
辩论赛情况简介不久前,浙江省工程学院多媒体报告厅内座无虚席。由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教研室主办的拱墅区首届小学语文名师论坛在这里举行。主题辩论赛包括辩论、互动交流、专家点评三项内容。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承办了这次活动。辩题:正方:语文教学首先必须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反方:语文教学首先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参赛选手:正方一辩: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李莉正方二辩:杭州市卖鱼桥小学刘黎明正方三辩:杭州市拱墅区进修学校魏旋正方四辩:杭州市半山路实验小学陆霞反方一辩:杭州市建新小学潘克玉反方二辩:杭州市杨家门小学李琛反…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评价要多元化 ,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要关注个体处境和需要。对于教师而言 ,就是尊重学生 ,应当将学生当作一个个生命个体来看待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夯实基础。无论在课堂还是在生活中 ,追求永远比拥有更重要!对这点 ,我觉得我们的课堂里不能有专制色彩 ,我们更不能以心中的标准来评价学生。记得我在上《第一场雪》时 ,课前 ,我想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 ,感情朗读尤为重要。因此 ,课前我自己不断朗读 ,以求更好地指导学生。恰巧那晚我又翻开《语文课程标准》学习 ,它提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  相似文献   

7.
王旭 《安徽教育》2014,(4):30-31
<正>在十几年的作文评语写作中,我一直坚持通过评语和学生进行最直接、最深入的交流。有些学生平时很少和老师直接面对面交流,但是他们却可以通过作文和老师交流,我也就顺水推舟,在他们的作文本上,和他们说起了悄悄话。我感到作文评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评语要中肯,平等对话教师和学生说话,语气须中肯,这样学生才容易接受教师的评语,才会有更多的话愿意和你说。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执教《学会合作》一课,在课堂教学总结时,我向学生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们都有什么收获?”我的问话刚一落,学生就纷纷举起了小手,争着说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儿童是感性化的人,最富有想象力。儿童新鲜、柔嫩的心灵,到处是感知生活的触角。我们要顺势引领学生体验生活,通过对文本的读解,激活他们的心灵,凸显文本价值。一、激活学生对文本的审美体验,凸显文学价值1.激发学生情趣,体验审美形象语言是体现情感的符号,文章本身就是情感和思想的载体。一篇文章通过语言描述所塑造的动人情节或优美景色,往往会给学生情感的陶冶。语文学习应该营造一个浓浓的情感世界。文本是作者充沛感情的投注,教材(文本)将鲜明的色彩、动听的声音、美丽的画面整合在文本中,凸显了一个个充盈的意象。我们要引领学生带着…  相似文献   

10.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专注于个性化的阅读实践,善于整合新的语言信息,培养思维品质,从而改造学生自己的语言和思维.  相似文献   

11.
儿童天生好奇,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发现是儿童成长的心理特征.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读出“独特发现”,提升言意兼得的境界.目前的阅读教学却盛行以教师的发现去捆绑学生自主发现的做法,扼杀了学生阅读的“独特发现”.“独特发现”是适应儿童成长的诉求和彰显文本价值的需要,要以“发现言语内容和形式的意蕴,发现文本理解与运用的营养,发现文本的缺憾和解读的不足”为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王益民 《师道》2010,(4):35-36
语文有很多的这个“派”、那个“式”.他们大都在研究“怎么教”。我这里不是说“怎么教”不重要.只是以为有点“过”了:动辄就在语文前面加个定语,这个语文那个语文的。崔峦老师说,在“语文”前加任何一个定语都不是“语文”了,窃以为然。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包括学生的品行素养和言语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的提升,这些都是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关注、落实的。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把握文本的价值趋向,最大值的借助和利用文本,为学生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4.
刘胜利 《现代语文》2006,(9):107-108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学生个性化阅读是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别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本与作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语文教学中各种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层出不穷,一时间,阅读教学课堂成了多声部合奏曲。比如《亡羊补牢》既可以被解读为追悔已晚,也可以理解成为时未迟;《落花生》中,花生那朴实无华未必是理想的人生,石榴、桃子才是既好看又实用,才是尽善尽美——诸如此类的现象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6.
贾冰 《辅导员》2012,(18):41-42
改革的灵魂是什么?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让教学回归教育——从文本教育回归人本教育。新课程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便是理念的转变,角色的转变,所以新课程呼唤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一、承认学生是有思想、有灵性、独立存在的生命个体。我认为,学生是客观独立存在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  相似文献   

17.
《教师》2017,(24)
教材中的文本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首要载体。教师要善于从文本中挖掘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材每一篇文本的具体特点,引领学生呈现出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感知,从而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开辟渠道。文章提出要尊重学生认知体验,促进文本多元解读效益;契合学生认知规律,展现文本个性学习方式;洞察作者写作思路,明晰文本独特呈现结构,从而丰富学生文本解读的内在路径。  相似文献   

18.
要尊重学生     
今年以来,国内媒体披露了多起教师凌辱学生人格,导致学生自杀的恶性案件,围绕这些案例展开讨论。这似乎是一个迹象,显示曾经被掩盖的师生关系问题正在突显,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教师中心、师道尊严的教育传统在我国有广泛、深刻的影响,旧时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  相似文献   

19.
学生个体由于认知经验的差异,兴趣爱好的不同,思维活动的千差万别,因此,便有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那么,教师如何“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以关注为起点,以满足为重点,尊重学生的体验特级教师徐永森曾说过:“一篇文章从哪儿讲起,重点讲什么,不应该由教师决定,而是取决于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的程度,任何离开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而主观臆断的教学实践,都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应该是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关注的问题为教学起点,以学生主体的满足为教学重…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同时强调,美术教育的过程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去体验艺术的魅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课程的重要方式。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把课堂还给孩子,放手让学生去做。传统美术教学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符合教师个体特征的教学模式,一般采用固定的课堂授课结构,即平淡导入、教师演示、学生临摹、教师评价四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