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上帝看到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迟迟没有中国科学家的身影,就把爱迪生降生在了中国。爱迪生出生时,举家上下欢呼雀跃。4岁时,爱迪生把鸡蛋放到被窝里,妈妈说他:"你干吗呢?""孵小鸡呀!"妈妈大惊失色:"这孩子怕是精神不正常了吧!"连忙带他去看医生。爱迪生9岁了,他拆开了家里的电视机。爸爸火冒三丈:"你个臭小子,皮痒了是不是?"于是就一顿猛揍。  相似文献   

2.
泉水往往就在下一锹,语言文字教学也应如此,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向前再走上一步,把语言文字的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引向更高的境地——表达和运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带着学生在语言文字学习的路上观奇丽风景,看春暖花开。一、找出语言文字的内在关联《爱迪生救妈妈》"夸奖""斥责"教学片段:师:你获得过别人的夸奖吗?他们是怎样夸奖你的?  相似文献   

3.
<正>爱迪生"孵蛋"爱迪生五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看见家里的母鸡老待在窝里不出来,就去赶它,可是母鸡歪着脑袋,眨了眨眼睛,一动也不动。这是怎么回事呀?爱迪生把母鸡抱起来一看,哟,窝里一堆蛋,数一数,有十几个呢。奇怪,母鸡今天下了那么多蛋吗?他连蹦带跳,跑去问妈妈。妈妈笑着告诉爱迪生:"母鸡是在孵蛋哩。母鸡用自己的身子盖在蛋上,蛋就暖和了,蛋里面就会长出小鸡来,长出小嘴、小脚、羽毛,等小鸡长大了,笃笃笃,啄破了蛋壳,叽叽叽,就从蛋壳里钻出来了。"爱迪生听了妈妈的话,就跑开了。只见他坐在一个草窝上一动也不动,身上、头上沾了不少草叶。家里人见了,又生气又好笑,问他:"你在这儿干什么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如果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看作学生学习最终登攀的高楼,那么,"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则是筑起这一高楼的最基础、最关键、最不可或缺的砖石。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无疑是积累语言的首要渠道。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课程标准"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要求,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词语和简短句子的积累上。  相似文献   

5.
《科学课》2008,(3)
上课了,陈耀拿了张凳子坐到学生中间,侃起了"大山":"我有两个爱好,一个是爱打听,一个是爱胡思乱想,谁想把我这两个爱好换一种表述?"有学生说:"爱听取别人的意见、奇思妙想。"有的浙江省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言  相似文献   

6.
杲罡 《下一代》2014,(11):9-10
今天,我们来讲科学家爱迪生的故事。电灯,电影,都是他发明的,他是美国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老爱问这问那,"这是什么呀?""那是为什么呀?"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孵小鸡爱迪生五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看见家里的母鸡,老待在窝里不出来,就哦嘘哦嘘地叫着去赶它。可是母鸡歪着脑袋,眨了眨眼睛,一动也不动。这是怎么回事呀?爱迪生把母鸡抱起来一看,哟,窝里一大堆蛋,数一数,有十几个呢。奇怪,母鸡今天下了那么多蛋吗?他连蹦带跳,跑去问妈妈。“妈妈,妈妈,母鸡今天下了十几个蛋,这是怎么回事呀?”  相似文献   

7.
爱的谎言     
从幼儿园开始,手工制作的课堂就是滋生我自卑情绪的土壤。别人翻飞的指尖下,小猫小狗栩栩如生,而我却躲在角落里跟材料“打架”,使出的劲儿能牵回九牛二虎,就是不能把它们摆平……无数次伤心地问妈妈为什么,妈妈的回答总让我信心倍增:“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这方面差,在另一方面就会得到补偿。爱迪生小时候的手工制作也很糟糕,被称为笨孩子,可这一点也不影响他成为发明家。”是啊,我也有许多别人不及的优点:我会声情并茂地讲故事;还能搬很重的东西且坚持很长的时间……在妈妈的提醒下,我经常对自己有许多新的发现。童年的时光是一列幸福…  相似文献   

8.
片段一:语意品读,咂摸"反复"的表达效果师:请大家读读这几句话,能发现它们共有的语言秘密吗?(投影出示课文中出现"一齐"的四个语句)生:这几句话都有"一齐"这个词,有的还有两个"一齐"。师:人们"一齐"做了什么?画出来。师:我们常说,写文章要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可课文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一齐"呢?再读读,体会体会,把自己的感受写在这些句子旁边。(生默读,作批注)生:我觉得这几个"一齐"把人们动作的一致性写出来了。生:我认为不仅是说动作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2007,(22)
语文老师在培学生讲"把"和"被"的区别。突然一位学生问道:"老师,‘把’和‘被’能连用吗?"老师答:"当然不能!"学生很困惑地说:"可我妈妈就常把这两个字连用,每天早上她都对我说:‘把被子叠起来!’"  相似文献   

10.
明代的薛宣说过:"唯厚可以载物。"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中国的汉字更是承载了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在阅读课的词语教学中,唯有把词语教"厚",才能使它更好地承载所附的思想,词语本身才能扎根于学生的心中,最终达到浸润学生情感、滋生学生语感的目标。把词语教"厚",简单说就是求词语的义的同时也求词语的味,让词语理解的过程摆脱枯燥乏味的识记,让词语中所蕴含的文化之味得以显现,从而浸润学生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刚批完学生的一堆作业,心情特别郁闷。作业中有一道选字填空的题目,给了学生一些不完整的词语,请他们选择"鱼"或"渔"来把词语补充完整,结果学生的作业简直是错误百出。尽管在教到这两个字时,我已  相似文献   

12.
三月有妇女节,五月有母亲节。这一期"噜噜说话",刊登了两篇跟妈妈有关的文章,噜噜一如既往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两位妈妈有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心里美"。怎么个美?看了你就知道啦。对了,一定把这一期"噜噜说话"推荐给你妈妈看看,有好处,有很大的好处。如果你这样做了,赶紧用手机短信告诉小编。发短信至13601370189,格式为:我让妈妈看了第4期"噜噜说话",妈妈的反应是:……  相似文献   

13.
爱迪生是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他活了八十四岁。他一生平均每十五天就有一项发明问世,其创造力实在惊人!可是,爱迪生小时候与我们的许多孩子一样,还是个“捣蛋”鬼哩,以致上学仅三个月就被他的启蒙老师恩格尔开除了。事情是这样的:一次,恩格尔给学生讲一加一等于几。爱迪生说,一加一也能等于一,并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麦芽糖,一掰两截,把两个断头放在嘴里呵热,然后用力一挤,两截糖又变成了一块。爱迪生举着糖对恩格尔说:“老师,这不是一加一等  相似文献   

14.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能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对社会有益的人。老师应该热爱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给每位学生一个成长的舞台,一个个性舒展的空间,一种成才的期待。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  相似文献   

15.
婆婆     
郑永平 《山东教育》2013,(Z1):117-118
在键盘上敲出这两个字之后,坐在屏前默默地瞅了好长时间,似乎感觉很陌生,因为自己一直喊婆婆为"妈妈",是发自内心的呼唤,那样的真诚自然,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只是偶尔在跟别人谈起她的时候,为了区分她和自己的亲生妈妈,才会用到"婆婆"这两个字。而今夜当自己认真地去审视这个称呼的时候,突然感觉这两个字是如此的沧桑,似乎总和穿着青布大褂、裹着三  相似文献   

16.
正《"东方之珠"》一文共6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很有代表性,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中间4个自然段都紧扣中心句展开叙述,能让学生感受到香港的美丽和繁华。一、遵循认知规律,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不能仅仅从课文的特点出发,不能局限于教师对文本的主观解读,而是要以学生为本,严格按照儿童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来确定。二、立足学生发展,选择适切的教学重点这篇课文的新词语特别多,四字词语就有12个,所以词义教学的任务很重。如果学生能把这些词语  相似文献   

17.
在阅读练习中,常常会出现"文句中某词语能否删掉?"、"某两个词语能否调换位置?"等的问题。其目的是考查同学们对语句的理解,品味词语运用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述的能力等。下面针对这两类题的解答方法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8.
案例一《爱迪生》一文讲了爱迪生小时候克服种种困难,不怕危险,坚持做实验的故事。学习本文,学生兴趣浓厚,时而为爱迪生的家境贫困黯然神伤,时而为爱迪生所受到的遭遇愤愤不平,时而为爱迪生的顽强不懈肃然起敬……当师生讨论完文章写了爱迪生的几件事后,我本想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通过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没想到小陆同学忽然站了起来“:老师,车长把爱迪生的耳朵打聋了,爱迪生为什么不告他?法院应该把那个车长关起来!”“是啊!是啊!”这话引起讲台下好多同学的共鸣,大家激动不已,连声嚷着“:把那个可恶的车长告到法庭去!”看着这义…  相似文献   

19.
爸爸的谎言     
从幼稚园的手工课开始,我的自卑情绪便滋生了。别人用灵活的手指做出的小猫小狗栩栩如生,而我却呆望着一堆材料,什么也做不出来。我无数次伤心地问妈妈为什么,妈妈总是鼓励我: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不要总是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的手工制作也很糟,甚至还  相似文献   

20.
火龙果     
今天,妈妈买回了两个又红又胖的怪东西。我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什么东西呀?"妈妈告诉我说,这是火龙果,是一种水果。火龙果浑身红彤彤的,长满了小角。妈妈把火龙果切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