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讲堂"为"学堂",就是要把教师讲课的"讲堂"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堂"。怎样才能实现这一转变呢?一、观念更新是变"讲堂"为"学堂"的思想基础1.课堂教学观的更新。过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的是"教师的教",学生只是通过被动的听,去适应、配合教师。现在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地学",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过去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师从自己的"一桶水"中舀"一杯水"给学生;现在是教师带着学生去找"水",并指导学生怎样才能找到"水"。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态小学共同体宣言指出:无限放大教师的作用是反教育的。如何定位课堂上教师的作用?真正的可持续的教育应该是"小"教师"大"学生的教育。"小"教师不是指教师的年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也不是指课堂不需要教师,而是指师生的学习地位的变化,主体角色的变化,教师对待学生的观念的变化。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3.
目前,农村中学的教育环境、学生素质等软硬条件相对较差,一些学生虽有学习"主权",却不会自主学习。这迫切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就如同高速公路的汽车,没有引桥,就上不去;没有路标,就可能走岔路。因此,教师要当好"引桥"和"路标"。自主学习的方法应该适合学生自己,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教师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为不同学生搭好"引桥",帮助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有个性的学习。例如,对优秀型学生,应引导他们自主选用学法并帮助其进行总结;对取巧型学生,要端正其学习  相似文献   

4.
张凤儒 《考试周刊》2013,(34):171-171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客体",课堂教学遵循"三为主"原则,即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训练是主线,这些无不强调着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此可见,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人,是拥有最多发言权的课堂的最大受益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是通过适宜的教学方法,把知识和能力传授给学生,在传授中重"导"是好方法。但教师"喧宾夺主"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文章就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问题学生越来越多,教师的任务越来越艰巨,人民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书,还要育人,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更有信心把学生教好。而要教好的不只是优秀生,还有那些更需要关心的"问题学生"。要想成为一个合格而又优秀的人民教师,需要用爱心、耐心、行动去感化这些问题孩子,让他们不再是"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6.
《上海教育》2012,(Z2):102-103
项目提出缘由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然而如何衡量、如何评价学生是否通过学校教育获得了健康快乐成长,则是始终困扰学校管理者的一大难题。多年前,我们就提出了"品优、识广、志远、体健"的学生培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适切的评价机制。由此我们对学校原有的学生评价方式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生评价基本是"自上而下"的活动,评价内容由教师设置,评价结果由教师记载,教师掌握着评价的主动权。第二,教师在制定评价的具体标准时,基本使用"一把尺子",忽视了  相似文献   

7.
听过这么一个教学故事——教师指导学生用"曾经"造句。有位学生完成了,把本子交给老师。"我曾经做过一个美好的梦。"通顺、正确。老师没有说话,拿起笔来,轻轻地把"。"改成",",还给学生。学生若有所思。少顷,又跑来把本子交给老师。"我曾经做过一个美好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富翁。"老师  相似文献   

8.
英语口语作业的完成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方面,"有声"的口语作业评价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获得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一、"有声"胜"无声"的策略1.教师"有声"的评价。教师评价在学生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样,在小学生的口语作业中,教师评价也要占有  相似文献   

9.
技术任务单是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是教师把教材中所要"教授"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并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材料。因此,建立技术任务单对于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技术任务单的设计要体现"三性":一、体现主体性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学习活动,叙述学习任务单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意学习。学习任务单旨在强化学生学习,增加学生"学"、减少教师"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而非被动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上课不认真听讲,小动作不断,教师批评时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课堂上总有一些"问题学生"。如何针对他们开展有效教学是许多教师面临的难题。"问题学生"的产生有许多原因,有的是家庭原因造成的,有的是自身长久的恶习养成的,也有对老师持有偏见故意刁难人的。教师在管理上要对症下药,不可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也不能一股脑地将责任都归咎于学生本人。比如有的学生就是对老师有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差异不同于差距。但在现实中,很多教师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简单看成是"差距",过于看重学生成绩差距。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和教师简单直观的思维方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如何对待学生的差异和差距?首先应寻找教学切入点,尊重学生差异;其次应充分利用学生差异,缩小学生差距。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还是"双主体",都说明教师不愿放弃"主"的权力或"主"的名分,其原因主要是教育者总是自信力太强,而"他信力"不足,总是夸大教师对受教育者的教育作用,而忽视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作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真正做到不"越位",就应该甘当"相",而不争"主"。  相似文献   

13.
"教师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敬业精神和富有人道性的教育艺术。它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而且包括教师用爱的情感和爱的言行来感化学生,陶冶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以及各种具有教育性的爱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新教育提出要营造完美教室,要打造完美课堂。"完美"一词太过隆重,倒不如"理想"一词更贴切。理想课堂应该是教师尊重学生的生命发展,舍去一些旧观念,一些代替学生思考、代替学生发展的旧做法,而在思考时间、思维方式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展的课堂,这样教师的"舍"就促成了学生的"得"。  相似文献   

15.
所谓"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班级管理和教学中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极易忽略他们,殊不知,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爱。本文从三方面就如何给予"问题学生"更多的关爱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转化"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16.
张箭 《物理教学》2014,(4):17-19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们经常采用,但时有教学效果不佳之感,鉴于此,文章从教师"求精"和学生"多动"两方面作了分析思考和实践,用活了这种模式,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两种典型的"伪创新"教学现象,主要表现为:其一,用频繁的问答代替师生的交流与互动为了追求反传统,有的教师来个大转弯,把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一堂课40分钟,教师不停地提问,往往不管提问本身有无必要,一律以问代讲,以避免"满堂灌"之嫌。而且有时一个问题学生没有答出来,教师又随口提一连串的问题,结果弄得学生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活动的"主角"。但新课程给我们提出了要求,它要求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这时候教师应该是"导演"。所以,我们科学教师应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任务,具体活动形式和内容可由学生自己去构思。给学生充分的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活动中简单套用市场营销中的"顾客就是上帝"理念,很容易得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结论,凡是"学生的需要"都被视为正面的、应该满足的。但"学生的需要"有对错之分、高低之别,需要老师予以指导和纠偏。这种指导必然赋予教师在知识和职能上的权威地位,教师的权威地位是为了保障学生更好地发展,而不意味着对学生尊严和人格的践踏。因此,因为"顾客就是上帝"就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显得于理不足,也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生进行数学"再创造"的过程就是经历数学探究的过程,就是用自己的探究方式把数学重"做"一次的过程。引导学生"再创造"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做到"三要"。内容要合适。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学生"再创造"前,教师要考虑内容是否合适学生"再创造",能不能采用其他方法。如果要用"再创造"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就要思考什么时候引导学生"再创造"?问题如何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引导?这是因为有的内容适宜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比如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等;有的内容不适宜,比如元、角、分的认识,秒的认识等这些原始性概念就不适合学生"再创造"。案例中,教师希望学生能"创造新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