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小学语文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叙写了谈迁确立信念,编成《国榷》,遭受厄运,竟至失落,又重新编写的经过,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这篇课文虽是写人,但又缺少传统意义上的描写,在备课中应该注意抓住主线,即文章的题眼、语言,顺学而导,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感受文章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条件下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课文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进行叙述.短短600多字却讲述了谈迁两次撰写《国榷》的经历,时间跨度长.具有很强的概述性。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困难是对谈迕这个人物了解很少.课文又没有详细的故事情节。这就要靠教师补充相关材料,  相似文献   

3.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文章的主题是“百折不挠”,主要讲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坚守自己的信念,撰写名著《国榷》,在撰写过程中遇到多重困难,但不放弃的故事,赞扬了谈迁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精神.全篇采用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主题突出,具有较强的概述性.五年级的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已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因此,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形象特征,体会课文的表达形式上.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 本篇是苏教版第七册的课文,记叙了明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的坚强意志和毅力。体会谈迁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围绕第三自然段的“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这句话组织教学。紧扣“原先”、“新写”、“更加翔实、精彩”,一咏三叹,  相似文献   

5.
著书─心血的结晶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近40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30年哥白尼写《论天体的运行》花了30年歌德写《浮士德》花了60年朱起风编《辞通》花了30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8年弥尔顿写《失乐园》花了27年谈迁写《国榷》花了27年姚雪垠...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经过二十多年呕心沥血的写作,终于完成明朝编年史——《国榷》。  相似文献   

7.
《北游录》一书,记录了谈迁为写作《国榷》而赴京收集史料的往来经历,既有纪实文字,也不乏诗文描述,是研究谈迁生平、思想及清初社会状况的珍贵文献,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又到了语文课的聊天时间了。这一次学生提出的话题是谈迁为什么愿意吃那么多的苦,受那么多的罪,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而且书名叫《国榷》?我先是跟学生聊起唐代名相魏征进谏唐太宗的话:"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接着聊到明朝灭亡后,当时知识分子痛失家国的心态。在那样的  相似文献   

9.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五年级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国榷》被盗后,没有被厄运击垮,重新撰写鸿篇巨制《国榷》的感人故事。启示人们:人生旅途,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打不垮的信念,希望就永远存在。许多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将重点放在感悟人物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品质上。  相似文献   

10.
面对厄运     
明朝末年,史学家谈迁经过二十多年呕心沥血的写作,终于完成明朝编年史——《国榷(que)》。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巨著,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然而,他没有高兴多久,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从头再来     
明朝末年时,史学家谈迁经过二十多年呕心沥血的写作,终于完成明朝编年史——《国榷》。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巨著,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然而,他没有高兴多久,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夜里,小偷进他家偷东西,见到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些珍贵的稿子下落不明。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样的事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  相似文献   

12.
<正>《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课文,课文讲述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两次编纂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字里行间流露出谈迁不畏困难、永不服输的奋斗精神。课文文字朴实,没有过多的情境渲染,也没有故事情节的铺陈,只是采用白描式的记叙手法进行简单叙事。显然,要让小学生领悟人物的精神并非易事。为此,我从文本入手,让学生展开想象,勾勒出在绝望中奋进的谈迁的人物形象,释放蕴蓄在生命深处的能量,演  相似文献   

13.
明朝末年时,史学家谈迁经过二十多年呕心沥血的写作,终于完成明朝编年史——《国榷》。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巨著,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然而,他没有高兴多久,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夜里,小偷进他家偷东西,见其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些珍贵的稿子就下落不明。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样的事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对年过60、两鬓已开始花白的谈迁来说,更是一个无情的重创。可是谈迁很快从痛苦中崛起,下定决心再次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相似文献   

14.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文章叙事生动,揭旨有据,具有很强的感召力。文章意在通过一个真实的事例向学生传递:信念能够让我们永远心怀希望,而打刁踌的售僦能叻我们成功。  相似文献   

15.
<正>《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文章的主题是"百折不挠",主要讲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坚守自己的信念,撰写名著《国榷》,在撰写过程中遇到多重困难,但不放弃的故事,赞扬了谈迁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精神。全篇采用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主题突出,具有较强的概述性。五年级的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已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因此,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形象特征,体会课文的表达形式上。  相似文献   

16.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课文,课文讲述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两次编纂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字里行间流露出谈迁不畏困难、永不服输的奋斗精神.课文文字朴实,没有过多的情境渲染,也没有故事情节的铺陈,只是采用白描式的记叙手法进行简单叙事.显然,要让小学生领悟人物的精神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7.
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评价,是教育学生的一种重要手段。一、运用精妙的评价语言一是使用参照式语言。这主要适用于那些盲目性大、易受暗示的学生。如有一位学生作业潦草,令其重做,也依然如故。在这种情况下,我便找一本字迹工整的作业给他,并对他说:"你看这本作业写得多好啊!你只要认真,我相信你也能写得这样好。"自此之后,该生作业潦草的毛病逐渐得到了克服。二是使用激励式语言。教师评价语言应尽量少用"好""坏"给学生定  相似文献   

18.
正这几天,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五(5)班的同学们学习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课文中,《国榷》被盗这一变故令人愤怒和痛心,故而,谈迁著书的故事令人动容……丁老师:同学们,光临谈家的小偷心情有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卜星冉:小偷希望满载而归,却走进了家徒四壁的谈家。找了半天,小偷才在床底下发现一个箱子,小偷看也没看,就直接偷走了。丁老师:说得精彩!小偷不知道,他这一偷不得了!皇甫逸天:小偷偷走了谈迁20多年的心血。丁老师:小偷会怎么处理对谈迁来说重如生命的《国榷》呢?  相似文献   

19.
《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课堂上的教师口头评价语言一般都属于形成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承担着诱发或唤醒学生潜能的任务.传统的课堂评价形式比较单一和死板,这  相似文献   

20.
期终评语是班主任对每个学生整个学期的评价。每个学生都希望老师能给予肯定的评价,因此,班主任在写评语时.千万不能马虎草率.评语中更不能出现伤害学生的语言。写评语要注意一个“情”字,以情感去诱导、激励学生。这样学生心理上才能得到满足,才能把老师的要求化作自己的实际行动,并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