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德莱德区分了课程的五个层次:理想课程、正式课程、领悟课程、运作课程、体验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正式的课程经历了多次转换,各层次之间产生了差异。从传播学和教育传播学的视角来看,其原因在于:担当正式课程“把关人”角色的教师对课程的过滤与加工、教育环境和教育媒体中的干扰、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和加工。  相似文献   

2.
古德莱德区分了课程的五个层次:理想课程、正式课程、领悟课程、运作课程、体验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正式的课程经历了多次转换,各层次之间产生了差异。从传播学和教育传播学的视角来看,其原因在于:担当正式课程“把关人”角色的教师对课程的过滤与加工、教育环境和教育媒体中的干扰、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和加工。  相似文献   

3.
课程存在不同的层次,美国课程专家古德拉德等人将课程分为五个层面: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其中,理想的课程与正式的课程这两个层面的课程是文本课程,是显性的课程,而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是非文本课程,是隐性的课程。教师对课程的理解领悟、运作实施使教师将外在于学生的文本课程和教师自身这种潜在的课程融合内化为教师层面的课程,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在国家层面上大力发展英才教育的做法极具特色,目前已形成了较完善的教育体系。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视角介绍了以色列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包括意识形态课程、正式课程、领悟课程、操作课程和实验课程。从基本理念、主要目标以及课程介绍三方面对英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项目解读,得到以下启示:竖立多元的课程理念、建立综合的课程模式与课程设置、鼓励多层的课程设计、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课程研究正在受到广泛的关注。问题在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何落实,即如何使关于课程改革的很不错的构想,变成学校教师的具体实践,其中到底有些什么问题有待研究?不管怎么说,“教师专业化”总是一个关键问题。不过,问题又在于对“教师专业化”该如何理解?关于课程,从一套理论改革的构想〈理想的课程〉到课程设置(正式的课程)、从正式的课程到教师对他所执教的课程的领悟、同一位教师从对课程的领悟到课程的实施犤运作的课程犦、从教师运作的课程到学生经验的课程,其中在每个层面上都可能存在或大…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程有五种形态:理想的课程,即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应该开设的课程;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领悟的课程,即由教师理解和领会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即在教学过程中实际实施的课程;经验的课程,即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专家在经验课程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体验课程论,把体验课程作为课程实施的终极目的。所谓体验,指每个人的心理世界和精神世界都是自己独特的能动创造的结果,每个人必须经过自己的创造、理解、建构、体验,才能形成自己的内在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程有五种形态:理想的课程,即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应该开设的课程;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领悟的课程,即由教师理解和领会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即在  相似文献   

8.
郝明君 《天中学刊》2006,21(3):14-16
领悟课程是教师所领会的课程。从其被提出至今不过30年的历史,作为一种富有情境性、动态性、发展性的课程样式,它是否接近正式课程、理想课程所意指的蕴涵,影响着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对制约领悟课程生成的教师个人因素、社会因素、课程因素等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备课是上课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是教师以教材为载体和对正式课程的领悟和把握,根据课程目标,并以课程标准和学情为依据让自己的教育思想具体化。具体而言,不仅要求教师在化学教育理念、化学学科知识、化学教学方法等方面作准备,也要备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科学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杨会萍  朱萌 《天中学刊》2006,21(3):23-25
对领悟教学实质的揭示,需要用复杂性思维。领悟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指向课程与自我的一个复杂系统,表现为学生对课程及自我的领悟系统、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系统和教师与学习环境的调设系统所构成的复杂系统。领悟教学的实质是学生自我主体的建构过程,是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生长和展现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享世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领悟新课程理念和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保证。然而,转变教育观念并非一句空话,它应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现代课程发展的基本理念,是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去实现和完善的基础。教师要适应课程的需要,要与新课程融为一体,必须转变和准确定位目前的角色,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在课程中不断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适应新课改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正在有序进行之中,适当的理论反思很有必要。教育家对课程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六种: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大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课程的分类主要有以下五种:理想的课程,是指由教育家或有关学者提出的比较理想化的课程;正式的课程,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实施的课程;领悟的课程,主要指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加入自我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指实际课堂教学完成的课程;经验的课程,是指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学到的课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正极大地改变着已…  相似文献   

13.
在影响或决定幼儿园课程的诸多因素中,哪个最重要?幼儿园课程最终是由谁决定的?是课程专家,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幼儿园教师?本文力图从新的角度审视和理解幼儿园课程,从多维度来探讨幼儿园课程的师定性,以唤醒广大幼儿园教师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一、从古德莱德的课程分层看幼儿园课程的师定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认为存在着五种不同层次的课程,它们从高到低依次是:(1)理想的课程,即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2)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等;(3)领悟的课程,即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  相似文献   

14.
教师肩负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教师即课程”,教师要强化课程意识,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承者,是国家教育课程的实践者、落实者,也是知识的创生者,是育人活动的创生者.数学教师要突显自身的历史责任和育人价值,发挥课程资源主体作用,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境界,发挥隐形课程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跟进了解国家教育政策,深度学习领悟国家课程,深刻领悟新课标、新教材,学习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内化为自身储备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宝藏.教学中课堂思政,发挥数学的德育作用.酷爱数学,将自己变成数学的化身,人与数学“二合一”,传承文化知识,注重实践反思,善于创生课程,善用情境,注重数学思维与表达的训练,让学与教的课程灵动起来,教学相长,高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教师的数学教育素养.  相似文献   

15.
古德拉德认为存在五种不同的课程: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本文通过探讨这些课程层次的概念,以期对课程的规划、制定、实施、领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杜志强 《天中学刊》2006,21(3):11-13
新课程改革在教师实施环节中,一些地方发生了衰减,而在另一些地方却不断增强。这是因为,人们把以往课程领域研究的视点放在了实行课程之上,忽视了领悟课程的研究。其实,实行课程的优劣在很大程度取决于领悟课程的优劣。从这种意义上讲,教师领悟课程对新课程改革的衰减和增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文本内容,更要注重言语形式,因为作者的思想感情都蕴藏在具体的文字中。一、精读教材是关键教材是作者思想的载体,同时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对话的媒介。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度决定阅读教学的深度。言为心声,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作者常常会精心选择和采用恰当的表达形式。因此,解读文本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读进去,感悟内涵,关注写什么。要反复阅读课文,仔细品读课文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甚至每个标点,深刻领悟其内涵。二是读出来,领悟写法,关注怎么写。在领悟课文主旨  相似文献   

18.
郑艳芳  李玉侠 《考试周刊》2013,(83):158-159
从广义来讲,教师教育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本研究所指教师教育课程专指教育类课程。2011年10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新《标准》),基于新《标准》所倡导的“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我校对教师教育课程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研究、指导、服务"是教研室的三大职能表现,但过于笼统,使得教研室教研工作的开展缺乏针对性。在课程监控视域下,教研室秉持"支持与服务"的理念,并将职能具体化为决策咨询、课程开发、教学领导、教师发展。决策咨询在课程决策和课程实施间搭建桥梁,课程开发在官方的正式课程与教师的领悟课程间铺设阶梯,教学领导扎根田野强化其服务意识,教师发展聚焦生命为研究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20.
总结十年的课程改革经验,2011年底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版课标)。与2001年颁布的实验稿课标相比,修订版课标变了什么?提出哪些新的理念?对今后的数学教育将产生哪些影响?这些问提出哪些新的理念?对今后的数学教育将产生哪些影响?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今后数学教育的导向,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深刻领悟,明了数学教育的本质价值,相应调整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