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研究发现,在商务电子邮件写作中,不同英语水平学习者在使用模糊限制语的频数上存在显著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产出的模糊限制语呈现出过度使用的倾向,副词性模糊限制语缺乏多样性并倾向口语化,缺乏表达可能性的副词性模糊限制语。这些构成了学习者中介语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特征,对国内相关语言研究及其教学有一定参照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存在部分动宾短语,它们的宾语位置由表征非动作支配对象的语义成分直接占据,我们称其为"非常规"宾语。与传统的语言规则观相比,Langacker的认知语言学能更好地适应汉语宾语的研究。结合Langacker的图式性网络模型理论,我们将常规宾语视为非常规宾语的原型,从原型影响、限制边缘成员的角度,探讨非常规宾语的产生机制、能产性限制与语义来源。原型对非常规宾语的影响与限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榜样"作用,即成员与原型越相近,能产性越强,句法表现越自由,反之亦然;二是抑制,原型的显著性会干扰、限制非常规宾语的浮现和产生;三是附带激活,原型的附带激活确保了看似偏离规约的语言表达式能有效地传递信息,同时还丰富了非常规动宾构式的语义。  相似文献   

3.
田玮 《考试周刊》2010,(9):28-28
语言中存在大量模糊限制语。本文分析了模糊限制语在影视剧本中的运用,并通过对比英汉影视剧本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得出英汉电影剧本中模糊限制语在使用类型、使用频次和种类分布上有所不同。正确掌握英汉影视剧本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的异同,对剧本写作及教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使用Concapp分析软件,笔者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模糊限制语在英汉两种律师法庭辩论词中的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种语言中不同种类模糊限制语的不同使用频率进行分析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中律师在使用模糊限制语这一语言策略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语言模糊性,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过研究,如认知语言学、语义学以及语用学角度。研究的对象主要有新闻报道、政治演说、科普文章、新闻访谈等,但是鲜有针对新闻发布会中相关语料而进行研究的。因此从语用学角度,对新闻发布会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分析,探究其主要特征和语用功能,以期更全面、系统地解释模糊限制语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模糊语言的语用特征主要体现为不确定性、歧义性和笼统性.此外,模糊语言的使用受限于情景和共同知识两类因素.通过对模糊语言的语用特征和限制条件的研究,可以提高其使用的得体性和适宜性,从而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概念的限制     
在概念结构系统中,概念限制是导致概念向下运动的逻辑方法,包括属性限制与数量限制.概念每增添一项属性限制导致概念层次下降一级:限制所得到的概念类属于被限制概念.概念的量词限制也导致概念降级,即降低到该量词所限定的层级单位;数词与量词结合对概念进行限制,不再导致概念降级,而是构成该概念一定层级单位的集合.量词命题由一个数量前提和一个受此数量制约的逐指性单称命题两部分组成,确切地说是一个逐指性单称命题的集合.用数学公式表达则是:数量×逐指性单称命题.各种量词命题除了数量的不同以外,没有其他区别.  相似文献   

8.
模糊限制语是一种语言模糊形式。不同类别的模糊限制语会实现同样的语用功能,同一种模糊限制语也能产生不同的语用效果。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语言通常简要准确,但在英语广告中却经常出现模糊性词汇。通过尝试结合模糊限制语和英语广告语言,唤起学界对英语广告中模糊限制语深层次研究的关注,并推动其应用。  相似文献   

9.
类指现象的研究是当今语言学、语言哲学等领域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类指的表现形式,语言学界也没有定说.本文将类指成分纳入名词性成分的一个子系统,对类指成分在日语中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并和汉语进行了比较.发现日语和汉语在光杆名词、名词性偏正短语、"这"/"那"+普通名词和コソアド体系表示类指时既有相似,也有不同.这体现了作为同文同种的两种语言存在的相似性,也体现了不同文化体系中的语言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游戏规则对语言游戏的进行具有限制性,语言游戏的进行是符合语言游戏规则的选择结果,他们之间具有一致性。句子的构成受到多种句法和语义等规则的限制,句子成分中词语的选择是受多种规则限制的结果,句子成分的选择结果与限制规则间具有一致性。因此,对选择限制的探讨有助于深入理解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规则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动词性成分充当宾语时,动词性成分的词类划分,语法界众说纷纭。范畴由一组特征形成,而范畴成员却并不体现所有这些特征,范畴成员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从英汉比较角度看,英汉动词性成分充当宾语时的词类在整体上都是名词性的,但又带有不同于纯粹名词的特点,它属于非典型宾语词类。非典型宾语词类充当宾语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从跨语言角度看,英汉两种语言里,典型宾语的位置在谓词之后,典型及物句法结构模式是主谓宾,它所接示的语序也表现为典型语序。但在非典型及物句式语序上,汉语则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这内在原因和汉语重意念的文化内涵相关联。  相似文献   

12.
模糊限制语是语言现象中常见的一种,考察一个合格语言使用者是否具备必备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根据其是否能在语言交际中适当运用模糊限制语来判断。本文介绍了模糊限制语的概念及分类并对它们在语言交际中语用功能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浅议模糊限制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书艳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4):39-41,55
模糊限制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能使准确概念模糊化,模糊概念趋于明朗。模糊限制语的类型有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主要功能是提高语言的精确性,使作者和读者的距离靠近,起保护作用,在会话中减弱或取消会话含意以及使言语表达含蓄、委婉。  相似文献   

14.
表达逻辑限制的语言形式,一般形式逻辑教科书上只介绍增加定语法、直接替换法两种,似乎都认为,概念的逻辑限制,其语言表达的形式只有对词语本身的改造争替换这两种形式,这是很不符合语言运用的实际的。实际上,概念的逻辑限制,其语言表达形式既在词、短语、和句子等不同层面表现出丰富性和复杂性,也在同一种语言结构形式,如定中结构中表现出丰富性和复杂性。我们在分析此类问题时.必须充分注意跟概念的逻辑限制相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模糊限制语大量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能否熟练地运用模糊限制语可以反映一个人对语言技巧的掌握程度和语言能力,本文主要根据“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探讨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指出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可以使语言表达具有会话含意、礼貌而得体。  相似文献   

16.
唐亚玲 《考试周刊》2010,(46):90-91
在英语中,外置结构是一种很常见的语言现象。很显然,很多It-外置结构都有与之对应的非外置结构。作为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其话语功能必然不同,而两种结构之间的转换不仅受到结构条件的限制,也要受到话语条件的限制。本文从语用的角度,通过对It-外置结构和相对的非外置结构的话语限制条件的分析和比较,表明把话语因素纳入句法结构考虑中也是相当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日语中的人称代词数量丰富、使用频率低是日语语言的一大特点.主语的人称代词经常受各种限制而呈隐匿状态.但人称代词除了作主语,亦会充当宾语成分.本文主要从语气的角度,以仁田义雄的理论为基础对日语中人称代词做宾语的情况进行考察,分析了祈使、表抒、陈述等语气对宾语人称代词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模糊语言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作为模糊语言家族中的一份子,模糊限制语是语言交际中的普遍现象,在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模糊限制语的内涵剖析出发,分析了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以及如何对其进行适当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王喜娟 《海外英语》2012,(4):244-245,247
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言家族的重要一员,被广泛地运用到人们的交际中。交际者在语言交往中会使用模糊限制语不断做出选择以实现交际目的。该文从会话含意和合作原则来分析模糊限制语在语言使用中的交际功能,探讨模糊限制语在日常交际中使用现象,旨在提高言语交际能力,以更好地完成不同交际目的下的言语交际过程。  相似文献   

20.
张蓓蓓 《考试周刊》2010,(47):33-34
模糊限制语是语言交际中的普遍现象,是相对于精确限制语而存在的一种语言形态。本文主要根据“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来探讨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指出模糊限制语可以使得语言表达更加准确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