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歧义对联拾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中的歧义现象,会给人们带来交际上的不便甚至误会。但是,它也常被人们利用来满足交际中的某种特殊需要。修辞学上讲的“双关”,就是利用歧义现象的部分规律所构成的修辞手法。下面几则巧联妙对,即显示了歧义现象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联拾趣     
钱联明代,浙江海宁县城内有南安知府张津写的一副楹(yíng)联:宽一分则民可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林则徐有一副谈钱的对联,很值得玩味。上联是:子孙若如我,留钱作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下联是:子孙不如我,留钱作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相似文献   

3.
对联     
岑学贵 《广西教育》2006,(1C):19-19
春节到了,很多人家都有贴对联的习惯。那么,你对对联知道多少呢?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历时八载的抗日战争终于取褥了伟大胜利。全中国普天同庆。四川雅安一个叫刘锡昌的读书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5.
《学习之友》2010,(1):64-64
明朝时,福建侯官(今福州)有个名叫徐英、字振烈的屠夫,因排行第五,乡人都称之为徐五。他一贫如洗,家徒四壁,但颇有文才。某年除夕,他自署一联云:“鼠因粮绝潜踪去;犬为家贫放胆眠。”语句绝妙.而对于穷困生活深深的感慨,已寓于其中。一  相似文献   

6.
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不少关于弥勒佛的佳联妙对,既令人捧腹,又叫人深思。 北京潭柘寺弥勒佛龛两边的对联大概是最有名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相似文献   

7.
《学习之友》2010,(7):64-64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寇的铁蹄践踏了中国的大片土地。但是,有侵略就有反抗,中国人不可侮。在抗日战争中,不少爱国者运用对联这一武器,动员人民,打击敌人,至今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潮阳县有一间理发店,当时曾在门前贴出这样一联:“日寇不除,有何颜面;国仇未报,负此头颅!”对联以唤起国人同仇敌忾为主旨,又很切合理发店的特色,被时人视为妙作。  相似文献   

8.
《学习之友》2010,(6):64-64
端午联 明太祖朱元璋擅长对联。一年端午节,赐宴群臣,席问出一上联云:“端门北,午门南,朝廷赐宴于端午。”上联中的“端门北”中的“端”和“午门南”中的“午”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毛泽东以政治家、外交家特有的战略眼光、总览全局,阐述了极丰富的对日外交思想:一、提出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以抗日为主轴,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二、对日、抗日就是外交;军事上以武装抵抗日本侵略;通过战争废除日本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实行全民族抗战,中日和平是有条件的。三、制日,须实行多元外交,联合英美制衡日本;  相似文献   

10.
钟胜天 《学习之友》2010,(10):64-64
国庆联“改变一穷二白。推翻三座大山,四裔归心。五族共和。六洲瞩目。溯七一党诞生,八一军始建,从兹九土腾光,十一红旗升旭日。历册年风雨。百姓托安危,请听海祝千春山呼万岁。”此为福建省莆田市教育工会于1989年为庆祝新中国诞生40周年的征联出句,内嵌“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卅百千万”等数字,至今无人能对。  相似文献   

11.
对联与数字     
春节快到了。又要贴春联了.同学们可能见过不少对联,不知你注意到没有,生活中的对联与我们学习的数学还有不少联系呢!  相似文献   

12.
《学习之友》2010,(2):64-64
旧社会,盗贼横行。老百姓为过安生日子,常在村中设更夫巡逻。有的还筑起围村高墙,在街口建造闸门。某村有个规矩,每逢春节,闸门上的春联由各户轮流来贴。  相似文献   

13.
[星星聊天室] 星星:欢迎大家来到“星星聊天室”。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对联非常精彩。这次我们就来聊聊对联。  相似文献   

14.
试论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社会保障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社会保障政策主要集中于优抚、救济和福利方面,并形成了突出优抚、强调“政府、社会与群众”多主体保障和寓社会保障于战时社会经济政策之中的特点。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社会保障政策是战时抗战政策的组成部分,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和改善根据地人民的生活,维护抗日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秦川 《学习之友》2010,(9):64-64
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中秋夜赏月,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妙联,而今读来,令人赏心悦目。 曾记得,四川巫峡瑶台有一副赏月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有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那就是各省献上的对联。这些对联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品赏这些对联,不仅可以学到许多语文知识,更可以对伟大祖国的名胜古迹、从文历史、矿物宝藏等有一个了解。一种爱国豪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7.
《学习之友》2010,(3):64-64
明朝才子唐伯虎的“风流故事”虽多半靠不住,但其人性情不羁,则是真的。据说某商号请他写春联,他先写了一卧颇为典雅的,老板看不懂,求他再写,他遂写道:“门前生意,好比六月蚊虫,队进队出;柜里铜钱,要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全用俗语,于是主人大悦。  相似文献   

18.
《学习之友》2010,(5):64-64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四阳无错无差。”这副对联的上联不但指明了春分、秋分这两个节气所在的月份(农历),而且把这两个节气的时间特点——二月八月昼夜相平,也讲得清清楚楚;下联则讲了农历闰年的规律,其科学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9.
全民族抗战时期,为提高根据地军民的文化水平,动员民众积极抗日,中国共产党在沂蒙抗日根据地领导人民开展了丰富多彩而又成效显著的文化建设运动,比如成立战时文化建设领导机关、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创建新闻报刊等等。这些文化建设瓦解了敌顽势力的反动宣传、打碎了敌人的奴化政策,对于整个山东区的抗战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抗战胜利及以后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所开创的许多模式和典型做法也成为当时许多根据地争相学习的范本。  相似文献   

20.
春天的对联     
今年春节路过老先生门前,倏然见到门楹上新添红联一副,房屋暗旧,但仍难掩灼灼其华。我不禁肃然而立,仿佛看到一副文化的傲骨,颤颤巍巍坚持精神的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