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徽因在《模影零篇》中以她独特的方式叙事,再现了民国初年的民间生活。儿童视角的叙述方式是林徽因小说叙述结构的独到之处,也是京派小说的相似点。在儿童的叙述视角下,林徽因以人性化笔调写出了由人物命运、时代背景共同促就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2.
林徽因作为京派的代表人物,对京派影响巨大且深远。文章试图从京派文学阵地的建立、文学刊物的发展、对京派新人的提携和其本人的文学创作四个方面证明林徽因对京派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论文从回忆这一诗学范畴探讨了京派小说的审美回忆类型即儿童视角叙事、回叙型叙事和梦想的叙事,京派小说的审美回忆首先是小说叙事的技巧和形式,具有文体学上的意义,也是京派作家审美体验和人生体验的一种方式,是进行沉思与回顾的场所。通过回忆,因为时间的生成与现实生活的分离,对往事的远距离审视使京派小说获得一种“间离效果”,呈露出和谐蕴藉的审美风貌。京派作家用回忆消解了由现实困境带来的不安与焦虑,在颠覆现代都市文化的同时,也建构了一个乡土神话——理想的文化图景和生存模式。从这一层面上讲,京派小说回忆的诗学不仅仅是一种叙事策略,更是一种文化策略。论文把京派小说置于现代小说多元发展的背景下,考察其独特的意义与贡献。  相似文献   

4.
真正文学史意义上的京派散文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沈从文、何其芳、李广田、林徽因、汪曾祺等为代表的以追求纯散文创作为宗旨的作家群体,它相较于同期政治性较浓的左翼散文、林语堂为代表的小品散文有着不同的生长环境和生成机制.它的出现不是横空出世,而是有着创作的各种主客观制约因素,其产生和形成的历程是复杂的、限制和反限制的过程是个异的,京派散文正是在各种限制中最高地完成了自己.  相似文献   

5.
京派女作家凌叔华、林徽因小说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派是上世纪30年代自觉追求文学的艺术性的一个文学流派,其中两位女作家凌叔华和林徽因对这个流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本文以这两位女作家的小说为例,从结构、视角、意境方面分析其叙事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意识流"是京派文学的重要成就之一。对西方"意识流"的接受与运用体现了京派与西方现代文艺思潮之间的紧密关系,废名的《莫须有先生传》通过大量非理性、非逻辑的内心独白,比较成功地写出了人物的潜意识;林徽因的《九十九度中》对空间场景进行了无序而大幅度地调度与切换,有效地运用了"意识流"的主要技巧——时空蒙太奇。两部小说在"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上形成互补,共同代表了京派意识流小说的成就。朱光潜"静穆"观念中对直觉、顿悟等文艺心理因素的强调,李健吾的印象主义批评中对转瞬即逝的感觉、感官综合的重视,彰显了京派文艺审美观念与西方"意识流"理论的相通性,并推动了"意识流"在中国文坛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20年代末开始,在北京逐渐形成了一个松散的但却很有特色的作家群,被人称之为“京派作家”,这派作家所崇尚的是纯朴、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对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时期所熟悉的农业大文化表示温存,追求一种纯情优美的乡村生活,“乡情”成了京派小说的“魂”。在艺术上,京派小说追求一种和谐的美和平和冲淡的艺术风格,散文化是京派小说的特点,这一特点,使中国小说向逐步打破故事叙述模式的世界小说靠近  相似文献   

8.
京派作家的女性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京派作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一个庞大的女性群体,具有独特性。本试从三个方面即对理想女性的赞美、对传统女性的剖析、对叛逆女性的思考来探讨京派作家的女性观,或许这正是京派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京派是指30年代新文学中心移至上海后,继续活跃在京津等北方地区的一个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文学流派,它不同于左翼文学的依附政治、突出斗争哲学,也反对新感觉派的商业化色彩、颓废的描写。京派小说以其超越意识形态,强调人生艺术化的文学主张,以其人性美、人情美的表现内容,诗化的小说创作风格,在30年代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占据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沈从文是京派的重要小说作家,他以“乡下人”的独特立场、理想与道德标准,在文学世界中既表现了都市上流社会道德的堕落、沦丧,绅士阶级的龌龊,更构建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  相似文献   

10.
"京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鲜明艺术追求和创作特色的流派,京派的出现、发展极大的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它以温润的笔法通过对纯朴、自然的人性美、人情美的赞颂,向读者勾画了一个充满牧歌情调的理想世界,在此过程中体现了京派小说对人性的执着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京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鲜明艺术追求和创作特色的流派,京派的出现、发展极大的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它以温润的笔法通过对纯朴、自然的人性美、人情美的赞颂,向读者勾画了一个充满牧歌情调的理想世界,在此过程中体现了京派小说对人性的执着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旷玉妍 《考试周刊》2010,(20):25-26
沈从文是京派小说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作家。这位来自蛮荒一隅的“土著”作家用田园牧歌式的笔法构建着他的“希腊小庙”——理想的湘西世界。在这个独特的世界里,乡村少女以其健康、质朴的自然美和人性关成为偏远湘西一道亮丽的风景。对她们形象的分析和把握对于进一步了解沈从文等京派作家的人生理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林徽因、凌淑华和汪曾祺各以其创作成就体现了自己的创作特色──林徽因:蒙太奇和片断叙事艺术;凌淑华:具有讽刺意义的模仿;汪曾祺:“散”的美学。他(她)们共同体现了20-30年代时期的京派作家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形态发生重大变化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京派小说也无一例外地呈现出现代性的意识.文章从现代性的文化内涵、现代主义的理念、背景和艺术理想等层面分析了京派小说的现代性追求,肯定了它们在艺术探索上所作出的贡献.这种现代性追求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5.
林徽因富于人格魅力,她为中国建筑事业艰辛劳作,为保护古建筑贡献卓。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尤见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操。她的学才华表现于各类学体裁。学术界过多强调徐志摩对她诗作影响,忽略女诗人在不少诗篇里关心下层人民的情怀,显然有失偏颇。林徽因小说虽少,却更多地反映了她的人精神。作品融中外技巧于一炉,虽洋犹土,篇篇精品,成为“京派灵魂”。她的散显示出作的个性,一些书信,乃至建筑章,均可视作美。她只有一个未完成的剧本,赢得朱光潜称道,在当时剧坛上,它“是闷热天气中一剂清凉散”。作家、建筑学家的林徽因,多才多艺,某种程度秉承着欧洲艺复兴时期巨匠的遗风。  相似文献   

16.
芦焚一直被视为京派作家的重要代表,其乡土题材和诗化文体是京派小说的重要特征。然而其小说的核心气质却与主流京派小说有异,更多地流露出批判、沉郁的倾向。本文从叙事身份、意象建构、语言艺术等角度剖析芦焚独特气质的内核,并探讨这一气质如何渗透并影响作家文学风格的生成,借此看芦焚小说与京派的殊异与合流。  相似文献   

17.
学界对林徽因小说的解读多局限于对其小说格式的创新与变革的探讨上,忽视甚至忽略了对其小说的整体考察,这造成了对其小说创作成就认识的不足,而将林徽因的小说作品置于文学史的发展框架中,沿文体演变与思想发展的双重轨迹重新审视并考查其小说创作的历史贡献及存在意义,则可完满而清晰地凸显林徽因小说创作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林徽因是新月诗派与京派的重要诗人,但她的诗歌却区别于这两派的其他诗人而显现其独特的风格。文章通过对林徽因的诗歌《昼梦》的细读,阐释其诗歌在技巧上的"情绪的联络",思想艺术上的"真"与"美"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与她诗歌创作理念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林徽因的小说时,大多数学者都是把目光投向了她著名的《九十九度中》,并从中关注小说创作的现代性。而我觉得能真正代表其创作气质的小说应该归属于《模影零篇》。在细读文本中感悟到了一种美的短暂和韶华易逝的悲凉。从中也可以领悟到林徽因身上所谓的姹紫嫣红只不过是为她的寂寞搭建一个良好的背景。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文学的总体格局,是以鲁迅和矛盾为代表的"左翼"文学作为主潮左右着整个文坛,在"左翼"文学之外,京派以其独特的风格成为一支重要的文学支派。京派作家里尤以沈从文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30年代,沈从文创作了以《边城》为代表的许多与时代环境格格不入的抒情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流变中,他的小说以独特的审美风格,引人注目,为京派小说乃至中国现代小说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