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卢沟桥的狮子》(第九册 )是一篇进行读写训练的好范文。作者合理的章法布局、细致的观察态度、传神的表达技巧都是值得向学生介绍的。居于此 ,本课的读写训练可以由以下三步完成。一、着眼全篇 ,区分详略主次在初读课文、尝试分段并概括段意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提问 :课文共分几部分 ?哪部分写得最详细 ?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吗 ?通过对课文的初步了解 ,学生就会发现 :全文共分三部分。其中第二部分是重点 ,写得最详细。因为文章题目是“卢沟桥的狮子” ,以写物为主 ,所以介绍狮子特点的部分理应是全文重点。学生明白这层关系后 ,教师再…  相似文献   

2.
研究性阅读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探索研究的方式自主阅读,以获取和运用有关知识和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性阅读的关键是要选准研读点,以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阅读探索。那么如何确立研读点呢?1.以课文题目为研读点。文章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蕴含、折射着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以课文的题目为研读点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如学习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若让学生仔细研读课题,抓住题眼“舍身”进行研读活动,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以课文作者为研读点。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和写名人故事的文章,以作者…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阅读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探索研究的方式自主阅读,以获取和运用有关知识或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性阅读的关键是要选准研读点,以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阅读探索。那么如何确立研读点呢?1.以课文题目为研读点文章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蕴含、透射着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以课文的题目为研读点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如学习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若让学生仔细研读课题,抓住题眼——“舍身”进行研读活动,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以课文作者为研读点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和写名人故事的文章,以…  相似文献   

4.
<正>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散学生思维,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学科。一、更新观念,创造条件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前面教,学生在下面学,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回答。新的教学方法告诉我们,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自己观察;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解放孩子的耳朵,让他们在网络天地中汲取营养。二、解放天性,自由表演教学《卢沟桥的狮子》,重点讲解第二段,卢沟桥的狮子不仅  相似文献   

5.
王凤霞 《河北教育》2004,(10):34-35
要想让学生能自主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会问,会说。即学习一篇课文,针对课文题目能提出问题,读完课文,围绕中心段(或句)能提出问题。初读课文后。能简要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能准确说出自己读懂了什么.,从哪儿读懂的;自己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等。如学习《可爱的草塘》一课时,读完课题就让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师)读了课文题目后,你想知道些什么?有学生提出,课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卢沟桥的狮子》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配有三幅插图,一幅大图是卢沟桥的全景,两幅小图是两根望柱上的狮子的特写,有大狮子,也有小狮子。课文着重介绍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形态各异,变化万千。从课文中可以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根据看图学文的教学特点和本课文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运用阅读、观察、想像相结合的方法,认真观察图画,观察时按一定的顺序并能抓住重点,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欣赏、观察评价的能力。教学目标:1郾认识本课1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正确读写“…  相似文献   

7.
《卢沟桥的狮子》是义务教材“大修订版”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带来了学习理解上的困难,因而一位老师在教学时,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卢沟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卢沟桥的历史、建造特点和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等,组织学生办  相似文献   

8.
《两只小狮子》是人教版六年制小语第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狮子妈妈话中的道理。根据修订版大纲精神和教材特点,教学本文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做到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在读中学词学句,在读中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揭题激趣,初读感知教学伊始,先播放有关狮子的录像,让学生欣赏,再问学生看到的是什么动物。然后出示课题,让学生读课题并根据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出:“课文写了哪两只小狮子?…  相似文献   

9.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学习课文时,我们一般要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审题,分析研究题目中的关键词,从题目中揣摩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笔者在听课中也发现,许多老师在新课揭题时,都喜欢让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个环节应该说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兴奋点”,因为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自主探究、不断创造的过程。但有些质疑课题现象值得我们去反思和研究。如一位老师教学《哪吒闹海》(苏教版第五册)一…  相似文献   

10.
《卢沟桥的狮子》是义务教材“大修订版”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带来了学习理解上的困难,因而一位老师在教学时,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卢沟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卢沟桥的历史、建造特点和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等,组织学生办手抄报、专题交流会,交流分享彼此的成果。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背景和情感基础时,老师开始了《卢沟桥的狮子》一课的教学。下面是这堂课的教学片段。片段1师:这段话有一个长句子,注意到了吗?生(思考片刻):注意到了。师:这个句子很长很长,需要仔细琢磨琢磨。谁愿意站起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  相似文献   

11.
一、自由研读,明确重点课的题目简单明了,可“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要组织学生对课题进行深入地研究,一步一步将学生推进到新的发展区域,切实地认识到课的重点内容。(1)研读字面。仔细读一读课题,想一想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不同的方面去发现,明白题目告诉了我们课内容、重点、体裁和选材的范围,从中认识到题目是章的“窗口”,阅读章应从题目开始。  相似文献   

12.
姜茹 《云南教育》2005,(19):55-56
教材分析:《卢沟桥的狮子》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配有三幅插图,一幅大图是卢沟桥的全景,两幅小图是两根望柱上的狮子的特写,有大狮子,也有小狮子。课文着重介绍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形态各异,变化万千。从课文中可以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课堂活动的形式不必在多,也不必过分在意花样翻新.在盛新凤老师的课堂中,我们随处可见其在去掉繁琐和浮华后,平平常常的活动所展现出来的精彩.【片断一】师:同学们,就在这座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上面,有许许多多的狮子.卢沟桥的狮子仅仅是多吗?这节课咱们就重点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想想卢沟桥的狮子还有什么特点?生1:卢沟桥的狮子还有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杨中林 《甘肃教育》2010,(12):23-23
一、解读文章题目得出研究课题 在研读一篇课文时,我们往往可以从题目中知其内蕴,窥其文意,得其意趣。因此,从解读文章题目入手得出研究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收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教《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时,不安排预习,主要是考虑到课文和课文题目的特点,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题目中两个“死”字的含义,让学生在小组内提出问题,然后集体汇报,得出研究课题。紧扣题目阅读、品读、探究,解读了文字内蕴,理解了文章的重点内容,培养了学生借助文章题目进行有效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尊敬的教师之友杂志社的同志: 你们好! 这学期,我教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九册),其中有一篇课文是《卢沟桥的狮子》。课文的第一句话是“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我想问一问编辑们,北京卢沟桥的狮子到底有多少?到现在数清楚了吗?为什么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著的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九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在版本不同和印刷日期不同的情况下.狮子的数量怎么会不同呢? 在今年所使用的教材当中,卢沟桥狮子的数量是501只;在3年前的教材当中,卢沟桥狮子的数量是498只。而在更早一年的教材当中,卢沟桥狮子的数量却是492只。另外,我在今年小学语文指导丛书(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第九册,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  相似文献   

16.
《卢沟桥的狮子》是一篇看图学文,着重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遵循“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课程基本理念,谈谈这一课的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17.
郭秀萍 《广西教育》2014,(29):50-50
正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引入课题,待学生学完生字新词后就迫不及待地引领学生进行所谓的"研读课文"。然而不少学生在"研读课文"时一知半解,甚至不能把课文读通读顺。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书不读通不开讲",就是指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顺畅,这也是初读教学第一课时的重点。教师只有把初读教学第一课时的目标落实了,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打开阅读教学的大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怎样才能使初读教学更有效。第一步:随意翻看,了解大意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在初读课文时,可能会对文中的插图  相似文献   

18.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都有一处或几处精彩的细节让人回味无穷。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抓住一处或几处精彩的细节,在对细节的不断打磨中,必然能够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一、让课题生成精彩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许多课文的题目都是文章的"题眼",抓住"题眼"引导学生学习与思考,会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住。例如,教学《两只小狮子》一课时,新课伊始,教师便播放《狮子王》动画片,再导入新课。教师深情地叙说,创设情境,并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见过狮子了吧,谁能说说狮子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师生交流。在学  相似文献   

19.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是一条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导什么?怎么导?现以《少年闰土》为例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导文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对突出文章的主题,表现文章内容起着重要作用.《少年闰土》一文,是以所写的人物作题目,我们从题目知道文章所写的材料是——少年时代的闰土.我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和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后提出:大家从课题中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想知道少年闰土是怎样的孩子?有的说想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怎样写的?等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学课义.他们带着问题学,目的明确,自主研读,学  相似文献   

20.
《琥珀》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它以假想琥珀的形成和发现过程作为重点来写,层次清楚,学生容易理解。教学中我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鼓励学生大胆设问教学时我先板书课题,然后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首先想知道什么?学生有的说,“我想知道什么是琥珀。”有的说,“我想知道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没有解答,而是放手让学生查找资料、查字典,自己弄明白。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少,没见过琥珀,我就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几幅琥珀的图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