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上经常出现“卡壳”现象。因为老师无法从备课笔记中找到答案,课堂容易出现令人尴尬的冷场,要继续进行,就要求教师具备应变能力,能“随机启发”,引导学生思维由学会到会学。因为这种启发是在“卡壳”时出现的,所以随机启发要发挥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的问题坡度要小,引导的方法要巧,这样才能力争使学生“启”而得“发”。下面就以我平时课堂教学的实例,来谈一点“随机启发”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2.
【编辑观点】课堂讨论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讨论中学生随时都会产生新的思想,也会出现新的问题,如果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和调控,一味跟着学生的思路走,课堂讨论有可能会偏离讨论的目标和讨论的方向。教师的“导”是至关重要的,但在导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导”的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失落了课堂讨论的主导权;把握好“导”的方向,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偏离讨论话题时,教师不能“信马由缰”,要巧妙地及时将讨论牵回“正道”;调控好“导”的“度”,当学生的讨论遭遇“卡壳”、“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要水到渠成地把讨论引向深入,与学生…  相似文献   

3.
如何组织好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讨论、提高讨论的质量和效率,关系到我们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整体效益的问题。笔者通过对一线教师在教学中组织的讨论进行仔细的观察、分析和思考,对组织“课堂讨论”有如下一些建议。一、“瞻前”——关注讨论的前期准备l.角色准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要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学生能自主探究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能讨论解决的,教师决不一讲到底。教师要做好合作者、指导者、参与研究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营造浓浓的研讨氛围:首先要让学生能意识到我与他人,尤…  相似文献   

4.
捡拾梦想     
课堂上,当讲到著名诗人艾青的一句诗“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却还在床上”时,我忽然生出一个想法,问学生:“你们能谈谈自己的梦想吗?”教室里长时间的沉默。是不是我问得太突然,大家没有反应过来?以往的课堂,我们之间的节拍总是那么和谐,从没出现过“卡壳”。是不是我  相似文献   

5.
童太娟 《成才之路》2009,(35):10-10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教师按自己预设实施教学时学生却不同程度地出现沉默,对此我们许多教师“耐不住寂寞”,不忍心让课堂上有限的时间白白流失。于是,频频“支招”,以求快速打破沉默。摆脱僵局。其实,沉默并不表明教学进程“卡壳”。也不说明讨论活动失败,更不能说沉默就是什么都没有发生。因此,我们要全面理解沉默,善待沉默,耐心等待学生从沉默中“爆发”。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初中语文课堂的情况大致是年级越低越活跃,年级越高越沉闷。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问答“卡壳”过多。答问“卡壳”过多,固然有教材偏深、学生学龄过早、思维发展跟不上课程的难度等客观原因。在课堂上出现“卡壳”现象时,就需要教师采用恰当的方法来处理——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思考问题,并加以热情的鼓励而不是冷嘲热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成功感,鼓舞他们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课堂提问能激起学生灵性的光彩,碰出创新的火花,从而使整个语文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矛盾情境、巧设“曲问”情境、分层设计提问、注意提问深度等途径提高提问艺术,实现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8.
一、开放式阅读教学,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一种教学理念,是在呼唤生成的课堂,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在设计时往往喜欢环环相扣.教师怎么问,如何答;怎样总结,如何过渡,一一设计.为了“完美”地完成既定的教学设计,课堂上师生步步为营,短兵相接,当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卡壳”或“争议”时,就急于把所谓的“标准”答案“抖包袱”给学生,殊不知这是在给自己和学生来了个五花大绑!试想,教师在课堂上还有什么激情、灵感可言?学生有自己的阅读期待、独特体验吗?这样的课堂又能生成些什么呢?在孙建峰老师执教的《钓鱼的启示》中,他对于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9.
黄华 《甘肃教育》2011,(13):76-76
课堂讨论,就是教师组织学生对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每一位学生可以充分阐述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见解发表看法,是同学间互相学习和获得信息的最好机会,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然而,“形式主义”、“走过场”是课堂讨论中最突出的问题。我认为,要提高课堂讨论的参与率,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力度,提高讨论的有效性,就要放手让学生在“想、能、会”的思维指导下学习。下面本人就根据自己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来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组织学生针对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展开讨论,能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气氛,使学生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教师在观察学生的讨论中,能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控教学。因此,将“课堂讨论”有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 一、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组织讨论  相似文献   

11.
我听了不少教师的课,常常为他们的独具匠心的教学技艺拍案叫绝。然而赞叹之余,也有些叫人惋惜的地方,课堂上,他们的讲读、提问训练都有,偏就没有学生质疑。带着这个问题,我特意走访了一部分教师。他们认为,此法虽好,不可轻用,特别是公开课,学生质疑时教师能把握当然问题不大,若是“卡壳”砸了公开课,责任可担当不起;还有的认为,只要课备得好,毋须学生质疑。事实上,这两种看法都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12.
教师要组织好课堂讨论,应努力掌握下列几个基本功:一、揣摩功。课堂讨论中首当其冲的因素是“提问”。那么教师应在什么地方提问?教育家叶圣陶说:“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所谓揣摩,就是思考推求之意。思考推求,不是凭空进行,而应以掌握教材和了解儿童为依据。在组织课堂讨论中,要在教学重点外设置疑点,在规律性的问题上引起学生的思考。还要了解儿童的认知结构,使我们提出的问题适合学生的知识程度。这样,我们提出的问题就能揣摩到儿童的“不易领会处”,就能产生“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某老师在…  相似文献   

13.
怎样对待课堂教学中的“沉默”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一般都是不愿意 看到“沉默”现象的,特别是采用讨论式教法的课堂,沉默似乎更是令人担心。其实,沉默并不表明教学进程的“卡壳”,也不表明讨论活动的失败,更不能说沉默就是什么都没有发生。我们要全面理解沉默,允许沉默,要耐心地等待学生从沉默中“爆发”。  相似文献   

14.
说句实话,无论是在开设公开课,还是日常教学活动中,我最担心在组织幼儿集体活动时“卡壳”。活动前做方案是推敲了再推敲,可活动中依旧不断“卡壳”,为什么?想一想也难怪,集体活动中幼儿人多,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经验积累与兴趣爱好,面对同一个老师、同一套方案他们常常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当然也就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老师预设的活动方案的进程、方式、方向受阻,发生“卡壳”。对于一次具体的活动而言,“卡壳”是偶然的,对于一个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教师而言,面对“卡壳”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教师应如何应对“卡壳”呢?下…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讨论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培养学生合作探讨的意识。因此,“讨论”这一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已被普遍运用。但笔者认为,“讨论”应根据教学内容而定,要用得恰到好处。而现在不少教师在课堂中滥用“讨论”,使之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课例1】一位教师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新课之前先复习直线、线段。教师问:“我们已经学过直线和线段,你们知道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吗?”接着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于是,学生讨论得不亦乐乎,顺利、正确地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分析】教师让学生…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者,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一个问题低头不语或无动于衷,这种现象我们素称“卡壳”。这的确让许多教师都头痛。在这种课堂上,怎样才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呢?最近听了一位国家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借班做课——《圆明园的毁灭》,感触颇深!不是课上别的地方吸引了我,而正是这节课教师在学生的屡屡“卡壳”中,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灵活多样的疏通方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7.
课堂讨论目前已应用得相当广泛,教师在遇到开放性问题,需要学生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应用课堂讨论。但是,目前课堂讨论的效果却不容乐观,比如课堂讨论的参与率低,讨论不深入、不充分等问题。为此,本期我们将“放大镜”转向了课堂讨论,希望能通过几位教师的课堂讨论经验,从教师在讨论中所扮演的角色、讨论应用的契机、讨论的方法等方面,为其他教师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课堂提问有直与曲之别。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尽量回避直问,力求采取曲问。曲问,即迂回提问,它不从概念和定义出发,而着眼于教学实际,力求问得活,问得具体,使问题具有较强的思考性,学生必须多动脑才能作答。同时,它也以其强烈的趣味性诱人探索,从而发现问题的真谛。为什么提倡曲问?首先,入的认识从米就不是直线运动。其次,生动活泼的曲问也符合少年儿童的好奇心理特性,它能达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目的。怎样进行曲问呢?一要变中求新。同一个问题由于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也往往大不一样,提问时应尽量回避“是不是…  相似文献   

19.
课堂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可以这样说,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实践证明,能否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如特级教师钱梦龙教《愚公移山》,在解释“孀妻”、“遗男”两个词语时,问学生:“这个孩子去帮助老愚公移山,那孩子的爸爸让他去吗?”类似于这样的巧问、曲问,  相似文献   

20.
杨丽华 《现代教学》2005,(11):19-20
课堂讨论目前已应用得相当广泛,教师在遇到开放性问题9需要学生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应用课堂讨论。但是,目前课堂讨论的效果却不容乐观,比如课堂讨论的参与率低,讨论不深入、不充分等问题。为此,本期我们将“放大镜”转向了课堂讨论,希望能通过几位教师的课堂讨论经验,从教师在讨论中所扮演的角色、讨论应用的契机、讨论的方法等方面,为其他教师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