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英语论文摘要中的语用含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自然语言的不确定性,论文摘要中不可避免语义模糊现象.本文以英语原版期刊中的论文摘要为语料来源,对科技论文摘要中的语用含糊作了探讨.作为一种言语交际策略,语用含糊在摘要写作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仅反映科技英语语篇中会话合作原则的质量准则,而且使话语更加合适、得体.  相似文献   

2.
由于自然语言的不确定性,论文摘要中不可避免语义模糊现象.本文以英语原版期刊中的论文摘要为语料来源,对科技论文摘要中的语用含糊作了探讨.作为一种言语交际策略,语用含糊在摘要写作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仅反映科技英语语篇中会话合作原则的质量准则,而且使话语更加合适、得体.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运用离不开语境,语境对于交际中话语的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语境因素的教学,可以解决歧义和语言模糊现象,培养语用和交际能力,训练学生的语境反应和重建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模糊语言是自然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作为一种自然语言,英语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性.探讨模糊语言在英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将会给从事英语教育的工作者以很大启示,从而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5.
陈瑶瑶 《科教文汇》2012,(5):112-114
本文将着重针对英语二语学习者在二语交际过程中的困难,从口头话语(spoken discourse)特征和对话分析理论(conversational analysis)的角度,探讨交际策略和话语策略对提高英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话语是一种交际活动,是在社会环境前提下产生的具有实际运用价值的活动,而翻译也就成为了检验话语在社会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手段,话语标记是在高度熟语化的一种语言的形式,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含有之前词汇意义的,本文主要针对英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翻译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沈洁星 《科教文汇》2009,(34):267-268
幽默言语是人类日常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对幽默语言的研究也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试图从幽默语的概念出发,分析英语幽默语认知语境作用的分类。  相似文献   

8.
雷乾乾 《今日科苑》2010,(11):187-187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而语用模糊作为一种策略也普遍存在于我们的言语交际过程之中。在这篇文章里,我将运用耶夫·维索尔伦(Jef Ver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把语用模糊策略的使用定位为具体言语的选择过程,并且重点从语境顺应的角度探讨人们是如何运用语用模糊策略进行具体话语的选择,以完成听话人和说话人双方的交际目的的。这将会使我们对语用模糊有更好的了解,并且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使用语用模糊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讨论了言语交际的认知语境观,指出言语交际过程是一种交际双方认知语境假设的过程,成功的交际就是双方不断根据话语所取得的语境效果去改变、调整或选择认知语境假设,以取得说话人所传递的信息与听话人理解结果之间的最大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王敏 《科教文汇》2010,(29):118-118
委婉语是英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之一。从语用学角度来分析英语中的委婉语,更能加深对话语的理解,从而达到更为理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魏羽 《情报科研学报》2013,(6):615-617,624
如何在翻译中有效突出信息文本功能,保证译文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奈达认为,“内容的精确不应以(译文)对原作者的‘忠实’来判断,而应以传递的信息不被译文读者误解作为判断的基准”.因此在翻译信息型文本的过程中,译者应本着让读者客观、准确地理解原文信息的目的,在语言表达和文体形式上利用翻译的各种技巧灵活地翻译.秦兵马俑博物馆的文物介绍属于“信息型”文本,其英文译文存在着不少问题.作者以翻译理论为指导,运用翻译的技巧和方法针对秦兵马俑博物馆的文物简介的英文译文中的问题进行客观地评析.  相似文献   

13.
孙大军 《科教文汇》2012,(28):142-142,153
文章以韩礼德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理论为理论框架,从语气、情态、人称代词和时态系统四个方面对希拉里的退选演讲进行人际意义的分析.旨在说明语言系统的选择和人际意义的实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揭示政治演讲语篇中实现人际意义的各种语言手段。  相似文献   

14.
马慈君 《科教文汇》2012,(1):128-129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词汇的学习和掌握对语言学习至关重要。但词汇的习得却始终困扰着学生,对将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学习的白族学生而言,教师应当从语音强化,传授词汇记忆策略,扩大阅读量,渗透文化知识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词汇水平。  相似文献   

15.
袁凌 《科教文汇》2012,(28):80-80,86
修辞格属于修辞学的范畴.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修辞格的教学对教师来说富有挑战意味,教师要推陈出新.开创教学的新局面.就需要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反讽"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文学作品和人们的日常谈话中。本文作者试图在语言哲学的视角下,以质量准则、礼貌性和真诚性为基本参数,对日常言语行为中的"反讽"话语加以分析,以期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反讽"话语中的哲学含义。  相似文献   

17.
Hate speech i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societal issue in the era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 Hateful expressions often make use of figurative language and, although they represent, in some sense, the dark side of language, they are also often prime examples of creative use of language. While hate speech is a global phenomenon, current studies on automatic hate speech detection are typically framed in a monolingual setting. In this work, we explore hate speech detection in low-resource languages by transferring knowledge from a resource-rich language, English, in a zero-shot learning fashion. We experiment with traditional and recent neural architectures, and propose two joint-learning models, using different multilingual language representations to transfer knowledge between pairs of languages. We als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additional knowledge in our experiment, by incorporating information from a multilingual lexicon of abusive wor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our joint-learning models achieve the best performance on most languages. However, a simple approach that uses machine translation and a pre-trained English language model achieves a robust performance. In contrast, Multilingual BERT fails to obtain a good performance in cross-lingual hate speech detection. We also experimentally found that the external knowledge from a multilingual abusive lexicon is able to improve the models’ performance, specifically in detecting the positive class. The results of our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highlight a number of challenges and issues in this particular task. One of the main challenges is related to the issue of current benchmarks for hate speech detection, in particular how bias related to the topical focus in the datasets influences the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The insufficient ability of current multilingual language models to transfer knowledge between languages in the specific hate speech detection task also remain an open problem. However, our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and our qualitative analysis show how the explicit integration of linguistic knowledge from a structured abusive language lexicon helps to alleviate this issue.  相似文献   

18.
娄红立 《科教文汇》2013,(26):97-97,99
哪里有语言,哪里就有隐喻。可以说,语言中的隐喻随处可见,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和渗透性。最早的隐喻研究追溯到柏拉图,隐喻在传统意义上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19.
刘翠萍 《科教文汇》2014,(2):47-47,49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奥斯汀第一个在语用学范围内研究言语行为理论。经塞尔的完善与发展,已成为哲学、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更是现代语用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从使用和交际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意义,为认识言外之力的本质提供了独到的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有口才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演讲无疑是较高级的口语训练方式。课前三分钟会把课堂变为一个演说中心,我在不断摸索、反思中完善,体验到了教育的快乐;孩子们也在演讲中获得了知识、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赢得了掌声、收获了自信与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