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王钱珏 《江西教育》2022,(44):78-79
美术是观照的艺术、想象的艺术。在“看”中感受、体验,是美术审美鉴赏的重要方式。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将“看”与“想”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整体性、多维性及想象性的观照,从而促进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创造。通过“看”与“想”的结合,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再创造”活动。教师应给学生打造想象、创造的平台,赋予学生想象、创造的权利,让学生通过审美提升自己的美术学习力,发展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一、学习美术欣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 素质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普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所谓审美素质就是感受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其核心是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学习美术欣赏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新教材中美术欣赏贯穿于教材内容的每个章节中,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术欣赏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丁海华 《教书育人》2013,(12):45-46
“教材本位”曾一度是小学美术学习资源的概念内涵,限制了师生自由成长、快乐发展。加强小学美术学习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美术学习内容,可以提升小学生美术审美情趣和素养,也可以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和动机。  相似文献   

4.
美术教育要将知识目标与人的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实现“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的目标。审美素养的特点既体现为对美的接收和欣赏的能力,又转化为对审美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审美文化的创造能力。在当前美术学科课时少、门类繁杂、教学目标要求高的状态下,存在美术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开课率低、教学目标不明确、美术教学评估力度不强等问题,需要美术教育工作者从学习美术语言、提高审美素养入手,引导学生掌握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关键内容,实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目标要求,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现代公民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非专业美术教学中.因为学生美术基础几乎是空白.因此.让学生在众多学业中掌握怎样的美术知识才是适度的而且有必要呢?我尝试着对美术“技艺”和“审美”进行对比并做分析。我认为美术基础训练目的是在于提高“技艺”和“部分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通过“发现美——感悟美——升华关”。不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其美术素质。具体途径有:面向教材,发现美;面向作品,感悟美;面向生活,体验美。  相似文献   

7.
点、线、面是美术作品的主要构成元素,从某种程度上说,美术创作就是对点、线、面诸构成要素进行设计、整合表达意义的过程。教学也是一门艺术,美术教学同样有点、线、面,正确认识美术教学的“点(”美术学科特点)“、线(”学习兴趣、美术“双基)”“、面(”审美、综合、创新),摆  相似文献   

8.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学会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发现、提出和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美术学科及跨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高中生必备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是当下美术教学的重点,而形成有效的鉴赏路径对提升审美修养至关重要。教师可基于美术作品“内容—形式—精神”三重鉴赏境界,将学生学习力的发展和教师引导力的提升“合并轨道”,建构“三境鉴美·学导融合”范式。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开展着眼观察力的“情景化体验”学习,聚焦分析力的“问题链导析”学习,关注解读力的“探寻式溯源”学习,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进而提升其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10.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美术的根源,美术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理论与技能技法的学习过程,更在于使学生形成基本美术素养,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陶冶审美情操。所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潜能,使学生学会用美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是美术教学关键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美术课程的开设,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相似文献   

12.
么曼丽 《考试周刊》2010,(25):230-230
《美术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美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质,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所以美术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李彦斌 《成才之路》2009,(30):36-37
新课程标准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其目标是“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标准明确指出了每个教师应具备的五种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是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那么美术素养应是什么样的素养呢?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素养包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美术的学习在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美术,可以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15.
施菁才 《宁夏教育》2012,(11):56-56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欣赏是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对其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亲子美术节”活动是我园从2005年就开展的特色活动,十几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目标导向从关注美术创作的操作特点,到关注美术创作的审美性,再到当下关注幼儿创作表现的过程;活动形式也从幼儿进行规定内容的美术活动,到亲子自选美术游戏,再到现在结伴自选美术游戏;等等。为了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价值,我们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为依据,以生态式美育课程理念为指引,通过课程审议促进“亲子美术节”向“美术游戏节”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美术课堂的学习,进一步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在新课标中,我们不难发现,目前新课标对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视程度,同时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  相似文献   

18.
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图像鉴赏、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造能力和文化理解等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技术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使得美术教学方式发生变化,不断创新,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提高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当前,小学美术课程中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存在重欣赏、轻评述的教学现象,不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均衡发展。美术课堂中,在构建观点、培养文字表达技能与使用评述单等方面的探究之上,教师要深入分析和反思教学实践过程,通过建立同伴评价、开展思辨活动、融入生活审美等策略,改进“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相似文献   

20.
新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在学习内容上改变过分“专业化”倾向,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形式语言的鲜活意境,发展学生审美的主观能动性。由以往小学阶段美术教学授之以“鱼”变成现在新课改下的授之以“渔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