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双碳”目标下能源电力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学生职业认知不到位、课程师资队伍“双碳”素养不足,以及与“双碳”人才培养目标契合度不高的问题。从加强“双碳”目标下的职业分析,拓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视野;加强对教师“双碳”素质的培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力;结合“双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等方面提出能源电力类高职院校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三全育人”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教育模式,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探索口腔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合理实施,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需求,也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结合口腔医学专业特点,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整个大学时期,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适应当下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和能源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针对目前能源学科研究生“双创”教育存在问题,结合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培养现状,分别从培养方案、课程案例、师资队伍、学科竞赛、实践平台、考核方式等方面优化能源学科研究生“双创”教育的路径,提高能源学科研究生的“双创”意识、营造“双创”氛围、构建“双创”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双创”能力的能源学科高水平人才,为高等学校工科类专业研究生“双创”教育的探索和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为实现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结合,构建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专业课为例,分析该课程的思政内涵,对教学目标、课程安排、思政元素等方面进行了课程设计。从具体的技术应用实例出发,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与德育元素。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网络辅助教学、课堂互动教学与具体案例教学,使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巧妙融合,努力培养新时代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5.
刘雁军 《科教导刊》2022,(13):104-106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被环境工程、新能源等多个专业方向列为培养计划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传统教学方法注重理论教学,以讲授知识为主,但是由于本门课程具有前沿交叉性,知识更新较快,导致学生适应性差,同时受能力限制无法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科前沿进展。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实践教学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基础学科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案例分析、翻转课堂、专家讲座、参观实践等实践教学模式的使用对学生的理论学习和能力培养具有积极意义,这对于推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基础教学改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能源动力专业应结合专业背景,基于培养现代社会能源领域高级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将“绿色教育”的理念,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实践中,清华大学在节能氛围的营造、课程建设、绿色能源讲座、实习实践、科研训练、科技竞赛等方面进行了“绿色能源”教育的有益尝试。这些尝试,使现代能源的绿色理念不仅渗透在“绿色知识”上,更在绿色意识上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7.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概论》是针对建筑能源专业新生开展的专业入门教育课程,主要讲述本专业的发展、本科阶段培养方案、本科教育涉及的专业课程等内容,综合性很强,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专业设置,为后学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其中蕴涵的深厚育人资源需要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高校思政教育的具体情况予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此,我校文学院将书法艺术作为衔接高校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育人的重要支点,构建了“思政+书法”协同育人模式,将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实践有机结合,在培养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筑牢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三字”基本功等专业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培养能够胜任能源学科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能源类专业肩负的重任,也是实现我国“3060”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以中原工学院能源类专业为例,在分析了能源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与社会需求的基础上,首先明确了三层次育人目标,并对双碳背景下能源类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体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黄秀辉 《教师》2020,(8):82-83
实践教学是培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与专业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国家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的新形势下,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培养方式也需要升级。在全球教育创新的改革中,VR教学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发展趋势。VR技术应用到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可有效地解决实践课程面临的产研脱节、开展成本高、普及度低等问题。通过数据化手段,可精确追踪定位学生学习情况,指导教师优化授课方式,提升师生效率;通过科学统筹规划,可构建虚拟现实资源平台,服务更多师生。  相似文献   

11.
目前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是远远不够的,构建并实施“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教育体系——课程思政是有效育人的重要途径。初步尝试构建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核心课课程思政设计。分别通过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生态文明和生态安全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激发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途径,进行了犬的学习模式学习模块课程思政实践,充分挖掘并发挥了专业课程的“育德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生涯教育以西方理论为主,尚未形成本土化的实践模式,侧重培养学生自我规划能力,缺乏或忽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培养出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良好的职业素养、合理的职业规划的祖国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从“全程化”、“全员化”、“个性化”三个层面入手,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方法进行了有机结合,从而形成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13.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掌握能源的相关原理和技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动专业的专业课涉及节能,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节能并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依旧缺乏。在能动专业教改的背景下,提高能动学生的节能创新能力非常必要,但是以其为目标的研究很少。参考创新教育的三层深度,根据年级特点分阶段进行节能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培养中的团队协作,强化教师科研引领和辅导员的价值观引领,以竞赛为手段提高大学生节能创新能力,从而培养社会需要的节能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使军营文化育人模式成为一条学生管理的新路子。以重庆能源职业学院为例,高职院校军营文化育人模式需从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合、配套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以及必要的经费保障等几个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榜样教育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方式。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开展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提高就业意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涌现大量的“抗疫”英雄,这些榜样的出现,体现出家国情怀和职业素养,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向往力和个人职业素养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可以榜样教育为载体、以专业为特色,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16.
从新工科建设“双碳”背景下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出发,针对能源与环境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构建能动学科“SPOCs翻转课堂+思政教育+课堂实验+虚拟仿真+认知实习”五位一体的实践育人新模式,形成线上线下、虚实并进、多目标、多元化、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现有实验内容进行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和科研潜力,提高学生工程素养,为碳中和能源生产过程的应用型科技人才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能源与动力相关课程作为专业教育类课程,需要深入挖掘“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思政元素,提炼低碳能源和先进动力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重点分析能源与动力学科课程思政的关键要素,包括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以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学科为例,探索“智慧能源与先进动力”课程群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生物质能利用技术”课程思政设计为例,探索了如何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加强新形势下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转变德育工作思路,会同开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开滦集团公司团委“讲理想、讲道德、爱祖国、爱学习”老少牵手育人成才工程。其主旨是动员开滦离退休高层管理人员发挥余热,作为育人导师参与学院课余育人活动,共同完成新形势下的育人任务。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山西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在“双碳”背景下的创新实践情况,探索并建立多元立体化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构建多元立体化创新实践平台、加强校企合作育人、优化实践教学指导体系、建设指导团队等综合措施系统地开展新工科创新实践教学探索,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从培养“三农”情怀、领悟“三农”内涵、完善“三农”知识储备等方面引导学生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但是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在协同性、保障性、多元化落地等方面面临困境。因此,可从“三全育人”角度探索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即谋划思政育人“组合拳”,集中力量全员育人;抓实“融入”契合点,分阶段全过程育人;“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矩阵式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