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工科背景下,具有鲜明医工融合特色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迫切需要综合运用理工科的技术手段解决临床需求。医工融合式“医学成像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以临床为背景,以工程为突破口提升学生学习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勤于观察、精于思考的医工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在国务院和教育部系列政策的指导下,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面向新工科对以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为代表的矿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探索。树立了“学生中心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搭建政用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构建了“能力导向多维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建立了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交叉融合多元协同”实践教学模式,大力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构建了“基于新工科的多元协同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多元协同培养的实效。形成了矿业类人才“一中心两融合三层面四维度五能力”全方位全过程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可为我国相关高校工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和新工科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推进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提升专业建设的同时,如何利用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双创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对兰州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近三年校企合作的组织创新与管理机制研究,结合不同类型的产学研项目深入合作,提高了学生"双创能力"和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逐渐发生转变,现有的育人模式比较单一,产学研合作方没有形成成熟的协同育人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上,产学研各主体协同性不足,从而导致院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等资源群体没有形成成熟的协同育人模式。从产教融合视域出发,对产学研等多元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三维职业能力要求的智能制造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离散型“智能制造专业双循环人才培养体系”和一个从设计、仿真、规划到生产、分析的全流程综合智能制造实训系统,并从学生培养、师资培训等方面与相关企业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可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和必然趋势。文章旨在结合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材料学科学生专业认同培养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阐述培养材料学科学生专业认同的思路。通过理念先行、教学浸润、协同育人、榜样引领,构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一体化育人体系,帮助引导学生与自身所学专业建立联系,增强材料学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度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黄华娟  韦修喜 《教师》2024,(11):105-107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是高校培养新工科人才的重要模式。为适应新工科建设对计算机类研究生的培养要求,高校应根据计算机类专业的特殊需求,积极探索“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形成产学研办学特色,培育更多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基于此,文章阐述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内涵,解析计算机类专业对“产学研”协同育人的特殊需求,并探索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研究生“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策略,旨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新工科创新型人才,更好地适应新经济新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将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建设“专创融合”特色课程,是新时代高校实现产学研协同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培育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基于对“专创融合”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的梳理,以“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课程为例,分析“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基础,从重构教学目标、开发课程资源、创新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法以及改革考核评价等多方面探索“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思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创业能力,以期为高校“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协同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机制。泰山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OBE理念为指导,确立了复合型、应用型、实战型、创新型等四型兼备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教学改革、校企合作、校地协作、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以“双线共进”的教学协同、“内外融合”的校地协同、“双赢互利”的校企协同、“引育结合”的双创协同为特色的“四位一体”协同育人多元化模式,为“四型人才”培养提供助力,为学校应用型转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生物医学工程是“理医工”结合背景下具有典型理医工交叉融合特色的新兴专业。为了与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相契合,适应社会人才需求,通过分析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理医工”结合的必要性以及目前“理医工”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结合“理医融通、教研并重、服务医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理医工”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探讨,从而为教育出高素质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实现多方协同育人,促使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劳动精神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应当积极探索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四融合”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析构建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四融合”培养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大赛有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与职业综合能力、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与职业教育领导力、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形成政行校企(园)办学合力。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大赛成效体现在四个方面:大赛规程对标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导航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方向;大赛内容对标幼师职业岗位需求,检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职业综合能力;赛教融合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赛教融合涌现出可供推广应用的教学改革范式,推进学前教育专业高质量发展。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大赛反映的高职院校存在的赛教融合教学改革的深度不够、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不健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聚力不强、大赛资源转化成果的效果不好等问题,需要守正创新,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实施路径;振兴教师教育,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政行企校协同育人的实施进程;多层面聚力资源转化,形成可推广应用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设立,标志着工程对医学的支撑已经从早期的“医工交叉”“医工结合”的层次步入了“医工融合”的阶段.其培养目标是面向“健康中国2030”,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人文关怀意识的国际化医工复合型领军人才和医学拔尖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分析了三航专业研究生课程“可靠性工程”教学现状,然后提出了三航专业研究生课程“可靠性工程”教学改革路径,包括课程联动促进交叉融合、实践教学培养系统工程思维、产学研协作打破壁垒等。  相似文献   

14.
医工交叉专业重视"厚基础、重实践、善创新"的人才培养要求,突出生物学、医学与工程的融合。对于医工交叉专业的学生,传统的免疫学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于这类专业的学生,交叉学科的新特点对免疫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面向医工交叉专业的学生,免疫学的教学应该明确教学目标、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并且通过专业实践、大学生创新计划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活动,实现免疫学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从而逐步深入,凸显医工交叉特色,探索出医工交叉背景下免疫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借助政府政策支持,依据用户需求,转化企业科技成果,以浙江省协同创新平台为依托,通过联动平台搭建、教学体系重构、“双导师”团队打造、“产教+科教”双线育人等措施,进一步深化“产学研”融合,将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拓展为五位一体“政产学研用”的“三共三同”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促进了高素质技术技能的化工人才培养,赋能地方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建设项目,结合《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具备较强创新意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及专业特点,通过教学改革加强产学研联合育人及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将来从事光伏材料与器件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1):266-269
"双创"实验室是高校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新工科"背景下"双创"实验室建设与探索,对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分别从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应用拓展、实验室的智能信息化建设、面向通识教育的实验体系改革。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复合型培养模式和面向"一带一路"的工程专业认证等五个关键点对高校化学专业"双创"实验室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以“研”为中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主线。以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培养改革的实践为例,从导师队伍建设机制、科研育人长效机制、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三个方面介绍了土木类研究生培养的经验,以期为工科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之路提供借鉴。创建大师引领、产学研管协同、全球聚力的导师团队建设机制,建成了“德艺双馨”的研究生导师团队;对接“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依托大国工程,构建科研育人长效机制,培养心怀“国之大者”的优秀时代新人,实现了时空融合、多方互动的科研育人全过程协同管理和全过程评价;创新多元融合的交通土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了研究生的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19.
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是推动民办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解决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实践教学薄弱、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不足、产教融合践行不畅、资源得不到合理运用等问题。针对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产业与创新创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要围绕“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教学改革策略与实践”,聚焦产业,以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对接,科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依托校企优势,引领协同创新教学改革;政、企、校多元协同,深度合作,构筑协同育人新机制和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是基于传统“产学研”合作育人提出的新模式,为平衡人才供需矛盾提供模式选择。针对人才供需矛盾,基于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分析教育内部人才培养主体——“大学”“科研院所”的主导促进作用,教育外部人才需求主体——“产业”“企业”的制约推动作用,及其“政府”引导下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作用机理,为平衡人才供需矛盾提供理论支撑,并从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政策机制”等方面,探索“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国家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