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雷  张云峰 《大学教育》2022,(10):186-188+192
高职院校肩负着我国培养新时代工匠型人才的重要职责与使命,但受到历史文化传统制约、社会价值导向异化、机制保障体系脱节、办学指导思路偏离等因素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对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不足,影响着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校企双方可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以树匠心、立匠德、铸匠魂、砺匠技、育匠人、成匠才为目标,推进产教“双元”协同育人,加强学生思政教育,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3.
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了工匠角色体验,既有助于会计专业学生积累会计工作经验,也弥补了教学资源的不足。依托产教融合培育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必须处理好产教、工学、企校、内外、德技、集散等关系。其实施策略包括:明确会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目标要求,做好教师选聘,实行课程渗透,融入企校文化,树立典型标兵,融合形式多样,实施过程监控,科学考评激励等。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更加丰富,高职院校应将工匠精神培育与课程思政建设紧密结合,为国家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好基础,实现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培育高度融合。在分析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培育工匠精神的现状,探究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方针,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需要以产教融合为背景,以课程为载体,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文章以现代金融基础为例,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课程实践三大板块入手,探索符合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7.
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德技并修、全方位、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必经之路和重要方法,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加强其育人功能,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随着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目前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中还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同时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面临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产教融合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链和企业产业链无缝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是高职推进知识讲授、技能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创新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以高职汽车制造工艺技术专业课程为例,从构建课程思政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三课堂”思政课程校企协同教学机制,建设“双师型”课程思政师资团队,营造浓厚课程思政教学环境,共建多元化课程思政考核机制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学生思政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为全面推进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立足产教融合背景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机遇和挑战,结合高职工科专业课程的特点,针对课程思政流于形式、建设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从课程思政资源挖掘、课程思政目标确定和课程思政资源融入三个方面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进行了探索,从而科学稳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1.
从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和课程思政融合实施的角度出发,探索高职课程改革的途径,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养技能人才。以汽车专业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为例,梳理其课程思政元素,探索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产教融合是广受关注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重点对课程思政理念下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课程思政融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经济经历高速发展阶段之后,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育工匠的主阵地,必须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又红又专的工匠人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广东省示范校和一流校的建设,探索了“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打造了德技双馨的“双师型”队伍,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利用校园活动为重要载体,融合校园文化,培育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4.
江秀萍 《教师》2023,(2):12-14
当前,中职思政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工匠精神的融入有助于弥补中职思政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文章通过对中职思政课程教学的分析,探索工匠精神的融合策略,旨在通过融合工匠精神构建更加完善的中职思政教育模式,以此推动中职思政课程教学成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随着浙江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国家大力倡导弘扬工匠精神的背景下,培养并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工匠精神与职业素质关系的阐释,分析了在职业素质培养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提出在工匠精神引领下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应从学校支持为先导、教师教育为主线、学生主观能动为重点这三个方面开展工作,针对性的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精神培育的融合推进、技术技能培养和思想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发展需求的无缝对接。实践过程中,应充分彰显高职教育底色,突出理想信念、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和企业文化等育人特色,从组织机制、教师队伍、课程载体、课堂阵地、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发挥校企协同育人作用,不断提升高职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药学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的职教模式和方法,找出中职学校药学职业教育的切入点,为药学职业教育培养实用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拔部分学生采用学校全日制教学与企业师徒制教学相结合模式培训,以培养工匠精神为切入点,分三个阶段进行操作技能和精神风貌成绩考核,比较成绩提高情况;结果三次成绩精神风貌分别为82.31±0.47、92.33±1.27、99.03±0.27,每次成绩提高都非常显著,p<0.01;操作技能分别为82.43±0.77、91.70±0.97、99.15±0.31,每次成绩提高都非常显著,p<0.01;总成绩分别为164.74±0.93、184.03±1.99、198.18±0.34,每次成绩提高都非常显著,p<0.01;结论在中职学校药学职业教育中,采用学校与企业联合,双主体办学模式,注重工匠精神理念的熏陶与培养,把工匠精神贯穿于整个职业教育过程,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8.
产教融合一直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是其体制机制改革的主线。当下,中国产业发展正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由此推动了高职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课程改革是新时期深化产教融合的核心和切入点,也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落脚点。在产业主导思维的作用下,高职课程在目标、主体、标准、内容和方式上都必须有建设新要求和新突破。从课程论视角来看,高职课程改革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的同时,必须满足功能、结构内容、学习方式、评价制度等系统化的要求。对高职院校而言,从根本上落实课程改革,还需要在办学体制机制、专业设置与布局、教材开发与管理、教师专业化程度上同时推进、系统运行。  相似文献   

19.
思政教育与常规专业课程教学实现融合是国家对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的基本要求。工匠精神与艺术设计类课程具有紧密关系,通过艺术设计实践能够体现工匠精神,立足工匠精神才能设计出有灵魂的艺术作品。进行工匠精神与艺术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的融合研究,意在明确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基于课程思政宏观背景实现艺术设计教学与工匠精神教育有机融合。工匠精神与艺术设计课程思政改革实现融合需要教师对工匠精神内涵做到充分理解,转变教学引导观念、创新教学组织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高实践教学力度、加强专题性思政教育,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为提升艺术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效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杜红艳  梁婧  张颖 《职业技术》2023,(3):102-108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改革要从课程内容重构、思政元素挖掘、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持续改进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等策略着手,在理实一体化基础上强化实践育人,让学生在课程思政育人实践中实现自我建构、自我反思、自我感悟并自我完善,达到知行合一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