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在讲授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时,有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教材中要求:"锌片放入硫酸锌溶液中,铜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将盐桥插入两只烧杯内的电解质溶液中,观察现象。"综合现象是:电流计指针偏转,锌片溶解,铜片上有红色物质铜析出。为了进一步弄清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将实验拓展如下。1棉线代替盐桥教材上注明盐桥内装有含氯化钾饱和溶液的琼  相似文献   

2.
新教材高三化学(限选)中“CuCl2溶液电解实验”的课堂演示装置,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在U型管中注入CuCl2溶液,插入两个石墨棒作电极,把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与电源下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接通直流电源,电流表发生偏转,阴极石墨棒上覆盖上一层红色物质,阳极有气泡放出,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同时看到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在课堂上演  相似文献   

3.
讲镁铝性质时,为了向学生说明镁铝都为较活泼的金属,都能将铜盐溶液中的Cu2+置换出来,教师往往给学生演示镁和CuSO4溶液的置换反应实验.但因CuSO4溶液呈酸性,操作中常见镁片放入后不是在镁片上析出光亮的铜,而是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析出大量黑色粉末.由于此时学生还未学习盐类水解及原电池知识,所以无法向学生作出解释.该实验可作如下改进:先向CuSO4溶液中滴加氨水,使其转化为深蓝色钢氨溶液,然后往其中加镁片,则可顺利看到镁片上有光亮的红色铜析出,效果很好.道理也可向学生稍作提示.Mg与Cu~(2+)溶液的置换反应@…  相似文献   

4.
初三课本上“CO 还原 CuO 实验”的装置,若改按下图装置操作,可得到更理想的实验效果。按改进装置操作的好处是,不用增加实验时间.学生可以同时看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两个实验;原为红色的氧化铁粉被还原成黑色的铁粉,而原为黑色的氧化铜则被还原为红色的铜,明显的颜色变化和强烈的颜色对比,使学生记住了因容易混淆而难以记住的四种物质的颜色;当学生看到生成的铁粉能随磁铁移动,而铜不能随磁铁移动耐,对铁具有铁磁性,铜没有铁磁性又有了感性认识。实践证明,采用组合实验,常能收到单个实验达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第55页、第84页、第98页和第121页在描述氢气、单质碳、一氧化碳这三种物质与氧化铜反应和单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时分别是这样说的:“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为光亮的红色的铜”,“从倒在纸上的粉末里还可以看到有红色的铜生成”,“从实验看到黑色的氧化铜变成了红色的铜”,“我们可以看到,浸在硫酸铜溶液中的铁丝表面上覆盖了一层红色的铜”。而同样在此教材的第2页、第7页对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和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等实验现象的描述时是这样说的:“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红磷燃…  相似文献   

6.
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学生实验中的铜和稀硝酸反应,按课本上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因烧瓶内空间大,空气多,生成的一氧化氮易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所以在烧瓶内看到的是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而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学生难以相信是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的,而易误解为是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的,易与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现象产物混淆。经改变反应装置和实验方法,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1实验装置将原实验装置中的圆底烧瓶改为小试管(以下简称试管)。2实验操作把试管配上带有导管的单孔橡胶塞,检查装置气密性。在试管里…  相似文献   

7.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在普通高中化学必修1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观察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硝酸的强氧化性。在常规实验过程中,浓硝酸与铜反应非常剧烈,会在短时间内快速产生大量二氧化氮,因此实验危险系数高,反应过程不易控制,且反应产生的尾气污染环境。微型化学实验是使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进行的化学实验,其化学试剂用量虽然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千分之一,但其实验效果可以达到精确、安全、方便和  相似文献   

8.
一、实验用品直流电源、U 型管、烧杯、干电池碳棒(带塑料盖)、硫酸钠溶液、酚酞、导线。二、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三、实验步骤(1)往 U 型管中加入滴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用碳棒做电极,用直流电源电解。两个电极上都有气体产生,阴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电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短时间内红色液柱几乎不变。(2)若将 U 型管中液体按图2所示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立刻消失;若将 U型管中液体按图3所示倒入烧杯中,发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初中化学课本第123页习题“如果CO 中混有少量 CO_2,怎样把 CO_2除去?”时,我是通过按下述装置做的实验完成的。当混和气体依次通过右侧溶液时,可以看到左边试管内的紫色石蕊试液变成浅红色,说明混和气中确实含有 CO_2气体;看到中间瓶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右侧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而逸出气体可以点  相似文献   

10.
一、实验探索实验1在CuSO_4溶液中,放入一根用砂纸擦拭过的光亮的Al条,观察不到Al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也很难观察到Al条表面有红色的铜析出。实验2在CuCl_2的稀溶液中,放入一根用砂纸擦拭过的光亮的Al条,可观察到Al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Al条表面有红色的铜析出。实验3如果是在浓的(不一定饱和)CuCl_2溶液中,同样放人一根用砂纸擦拭过的光亮的Al条,就会发现Al与CuCl_2溶液反应瞬间(几秒钟)变得非常剧烈,同  相似文献   

11.
对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实验活动6中,以铜片、石墨棒作电极,在硫酸溶液中组装原电池,实验能否产生电流,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得出实验结论。将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应用于学生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分析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2.
一、锌与硫酸铜反应的演示实验锌的金属活动性较强,它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析出金属铜的速度较快,使锌片表面附着的金属铜晶粒粗糙,显示黑色,而不是红色。若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氨水,至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刚好溶解,制成深蓝色的硫酸铜的氨溶液(使溶液中铜离了的浓度减小,大部分的铜离子变成铜氨络离子[Cu (NH_ 3)_4]~(2 ))。这时再在溶液中插入锌片(可用废干电池锌皮),由于控制了反应速度,就可以在锌  相似文献   

13.
<正>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是高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反应,鲁科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中相关的实验操作是:在试管中进行该实验,同时在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在试管内进行该实验可以观察到铜与不同浓度硝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也能看到生成气体颜色的不同,蘸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能够防止毒气外溢,这是这套实验装置的优点。不足之处在于,一方面试管内不可避免的有残留的空气,导致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一氧化氮的现象不够明显;另一方面蘸氢氧化  相似文献   

14.
九年级化学教材金属与金属材料中有一个现象明显的经典演示实验:利用铁与硫酸铜的置换反应,使浸在硫酸铜溶液中的铁丝长出红色的铜树。漂亮的铜树深深吸引了学生,也吸引了很多化学教师投入到金属树实验的改进研究中去。其实,日本《化学教育》杂志早已经介绍了一种在滤纸上生长金属树的方法,我们在重复该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一、滤纸上的金属树将一张圆形滤纸置于培养皿内,再准备同样的反应装置  相似文献   

15.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已使用 4年了 ,这套教材进行了扎实而有序的化学启蒙教育 ,使学生从中汲取了知识、开拓了智力。该教材还特别重视实验教学 ,训练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但我们在教学中也发现了该教材实验部分有些不尽完善之处 ,现仅摭拾几点仅供参考。a .实验现象描述不准确。先看课本中以下三处叙述 :①第 84页 14~ 15行。“从倒在纸上的粉末里还可以看到有红色的铜生成。”②第 12 0页 6~ 7行。“我们可以看到 ,浸没在硫酸铜溶液中的铁丝表面上覆盖了一层红色的铜。”③第 175页倒数 4~ 6行。“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 ,放在硫酸铜溶液里的…  相似文献   

16.
《双语学习》2013,(1):10-11
你也许在很多科幻或惊险片里都看到过一种红色的光束。你也许还在枪战片里看到士兵用这种红色光束准确地瞄准目标。还有的影片里会有这种场景:陈列在博物馆中的一个无价珍宝用一个复杂的红色光束网丝装置保护着。如果有人想穿过网丝偷宝物,报警器就会响起。这些红色光束便是激光光束!  相似文献   

17.
实验目的1.掌握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 2.复习氯气的重要性质; 3.复习氢气的重要性质(可燃性、还原性)。实验装置及操作如下图: 现象:可看到U形管阴极区出现红色,湿润红纸褪色,碘化钾-淀粉溶液逐渐变蓝色,氢硫酸溶液逐渐混浊,氯化亚铁溶液颜色逐渐加深。阴极产生的氢气干燥后能安静地燃烧。能使黑色氧化铜粉末加热时还原成红色的铜。为便于教师讲解和学生记忆,还原操作可按下述顺口溜的次序进行:“先  相似文献   

18.
趣味成语实验江苏省江浦县第二中学(211800)邹支龙1.一针见血将一根用碱液润湿的针,刺穿一张白色滤纸(滤纸已用无色酚酞试液润湿),便可在刺穿处看到红色“血迹”,此可谓“一针见血”,实验原理:碱溶液可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2.点铁成金(铜)(点铁成...  相似文献   

19.
将一束擦亮的细铜丝绕在一根直径1~1.5mm铜丝的前端,再将另一端在玻璃棒上绕成螺旋状备用。把盛两角匙硫粉的试管垂直向上,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待试管中红棕色的硫蒸气,升高到2~3厘米时,向试管中插入螺旋状铜丝(注意:铜丝不能预热),即能明显地看到铜丝发红光。取出螺旋状的反应产物,既可观察到硫化亚铜呈黑色,性脆;又可以观察到硫化亚铜包裹着的铜丝芯子来反应。 如果以上反应后的试管中撒入铜粉,可看到反应剧烈,红色火焰高度接近试管口。可反复多次,以利学生观察。  相似文献   

20.
氯气有毒 ,为了师生的健康和减少环境污染 ,在做氯气性质实验时 ,可以在封闭体系内进行 ,效果很好。如氯气与钠和磷的反应实验 ,如图 1所示 ,将磷或钠放在燃烧匙内 (放钠时在燃烧匙上铺一层河沙 ) ,用止水夹夹住橡胶导管 ,点燃磷或钠后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 ,塞紧橡胶塞 ,反应完毕 ,打开止水夹 ,可以看到氢氧化钠溶液流入原来盛氯气集气瓶中 ,它可以溶解没有反应的氯气和生成的三氯化磷、五氯化磷。此外用此装置还可做氯气与铜和铁的反应以及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实验 ,效果也不错在封闭体系内做氯气性质实验@胡达刚$重庆市永川中学!4027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