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探究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课标中明确提出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结合相应的学科内容,教科书编制了探究栏目,引导教师在教学中依据该栏目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探究活动。教师应注意挖掘探究活动的价值,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建立物质的转化关系;认识化学概念、原理的形成及发展,理解概念和原理;了解反应规律,形成思维模型;提升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及实验评价等技能,最终达到落实并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孙宪启 《化学教学》2009,(12):44-46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探究的情境”.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实践活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结论。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学习不仅在元素化合物性质学习中有重要运用,而且在化学概念学习中也大有用舞之地。下面就以《盐类水解》概念教学为例,谈谈作者在这方面的实践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阶段,课改改革应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探究,使他们经历探究过程获取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化学用语知识、简单计算方法等,让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究成为课改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实践出真知”,让学生通过“做中学”、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质量守恒定律”为例,介绍了应用ATDE模式进行活动教学设计,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模型,形成知识网络,经历了“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等学科活动,逐渐形成化学观念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以“基于物质类别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大概念统领单元复习教学,以“有反应无明显现象的实验探究”为载体,呈现逆向设计理念视角下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构建促进学生理解的多维教学结构,注重“教、学、评”一体化,促进具体知识背后的大概念外显和化学课程核心素养落地。  相似文献   

6.
在“有氧呼吸产生大量ATP”生物学概念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在创新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主动探究、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建构核心概念的知识体系,形成物质与能量观,同时形成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正>化学基本概念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主要构成之一,是化学教学中最关键、最中心的内容。化学概念是在提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合成的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反映化学现象的基本属性。概念的形成是通过实验、观察以及对物质现象的分析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离开化学概念,学生就不能从本质上把握物质的属性,也就不能真正掌握物质变化的内在联系及规律性。教学中必须要根据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把握物  相似文献   

8.
化学概念的形成需要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直接讲解不能让学生形成深度理解。教师可深刻思考教材中对概念的呈现方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去“看”现象,使其自主探究出本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实验探究→原理探究→本质探究”的方式,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计核心问题的诊断性评价标准,引导并评价学生活动,使其充满兴趣地探究概念,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魏鸿 《化学教与学》2023,(17):21-26
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有利于形成和发展认识化学知识的思路与方法。以二氧化碳的单元教学为例,以大概念为统领开展单元教学,基于二氧化碳在生活、环境、技术等真实情境中的实际应用,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推理、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习二氧化碳的重要知识,引导学生建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化学观念,形成从存在、组成、变化和用途等多个视角认识物质性质的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10.
谈谈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概念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和化学变化的一般本质属性,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概念内容的具体化又是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第一个起点。教师必须紧紧依托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实验现象中,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教学大纲指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下面,仅就以实验教学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形成物质特性、化学变化规律、基本理论三类概念,谈谈个人浅见,请先哲和同行们指教。 一、提供真实、鲜明、生动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形成物质特性概念 反映物质本质特性概念的实验,教材中作了统筹安排。为了深刻说明物质特性的概念,教师精心设计的实验,应该是真实的、鲜明的、生动的,直观性强,现象明显,易于激发学生形成化学概念。例如:培养  相似文献   

11.
<正>一、问题的提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每个学习主题由五个维度的内容构成,包括大概念、核心知识、基本思路与方法、重要态度、必做实验及实践活动,应围绕大概念建构学习主题的内容结构。“水的净化”这个主题,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注重“物质分离与提纯”方法模型的建构、核心知识的讲解和机械式地完成化学实验,忽视大概念的统摄性,没有把“水的净化”五个维度有序地联系起来,学生会觉得内容琐碎、繁多且杂乱无章。新课标更强调基于主题抽提出大概念,基于学科思想和观念认识主题大概念的内涵和特质。基于主题大概念的idea功能,引导学生形成认识化学物质世界、解决真实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李薇 《云南教育》2003,(11):29-30
化学概念是人们对物质本质属性的认识。学生只有在理解、掌握化学概念的基础上,才能牢固、系统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形成探究化学问题的能力,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正因为如此,化学概念教学一直是化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引起了化学教师的普遍关注。一、从感性认识引入概念化学科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一切化学概念来自于实践,并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化学科学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出发,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在这些基础上,经过抽象和概括而达到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例…  相似文献   

13.
张允 《河南教育》2009,(9):27-27
概念反映物质的物理属性和化学变化的一般本质属性,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概念内容的具体化又是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的第一个起点。教师必须紧紧依托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实验现象中,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教学大纲指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下面,仅就以实验教学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形成物质特性、化学变化规律、基本理论三类概念,谈谈笔者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背景 最新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  相似文献   

15.
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教学为例,通过研读义务教育新课标、凝练大概念、重组知识结构、确定素养目标、寻找真实情境、确定单元主题、规划课时流程等方面实施单元教学设计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自然界中的含碳物质进行分类,用化学语言描述自然界的碳循环,逐步形成元素观、分类观,初步建立基于物质类别视角研究含碳物质性质和转化的思路及方法。通过低碳行动方案设计,形成“可持续发展”跨学科大概念,形成科学态度。教学过程从情境到问题,再利用活动解决问题,获得知识,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化学教师应着力构建充满着人文性的课堂氛围,倡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中,经历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观察实验中化学现象的产生,感知物质的生成与变化;借助于比较、归纳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有效信息进行自我加工,从而不断探究化学世界的奥秘,积累化学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化学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7.
正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化学教师应着力构建充满着人文性的课堂氛围,倡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中,经历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观察实验中化学现象的产生,感知物质的生成与变化;借助于比较、归纳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有效信息进行自我加工,从而不断探究化学世界的奥秘,积累化学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化学综合素养.一、了解学习需求,以学定教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宏观上  相似文献   

18.
任慧  庄山 《化学教与学》2023,(22):62-68+74
以“碳和碳的氧化物”为例,基于学科大概念剖析单元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发挥大概念对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和素养化的功能价值。通过多样的活动、自主实验探究等多种方式对含碳物质的分类、含碳物质的性质及含碳物质间转化等化学观念进行了深入的强化,结合生产生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典型事例,从高层次的认识物质的变化及意义,形成学科思维,最终促进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正>一、问题提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对于化学实验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认识化学实验是研究和学习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方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途径。”明确了实验探究在化学学科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也充分说明了化学实验活动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0.
化学概念都是抽象的知识,都是比较难理解和不易掌握的.概念教学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化学实验提供的事实,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故若在化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能促进形成概念,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可按“问题-实验-讨论”的基本教学程序去组织教学.在该模式中,“实验”是手段,“探究”才是模式的核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