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双减”政策倡导教育要返璞归真,家校携手共育才能让“双减”政策有温度地落实。通过转变教师、家长共育观念、获得家长行动支持、改变共育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家长的意识担当、角色担当和行动担当,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节奏一致、同频共振。基于此,教育可回归初心,学生可拥有童年的本真与幸福,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学生成长的良性循环教育生态链。  相似文献   

2.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完成学生全面发展这一育人目标。只有家校共育,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化的效益。即时通讯软件的运用为家校共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便捷性,符合当下家长和学校的沟通需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当下,微信和腾讯会议的普及度和使用率较高,促成了家校共育交流方式的变革。教师利用微信呈现形式的丰富性、灵活性特点,实现家校共育中的育人功能;利用腾讯会议具有的交互性、稳定性特点,开展家校共育中的教学工作。学校得益于以上两个即时社交通讯软件的加持,促进了“双减”背景下教师、家长和学生合力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刘莎  邓洁 《科幻画报》2022,(8):203-205
学生是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多方面共同影响下成长的,其中家校共育是保证学生全面成长极其重要的条件。家校共育可以有效地整合更多的教育资源,从学生各个方面着手,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符合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需求。因此,家校共育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状况。自从“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学生在家学习的时间开始增多,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来,家校共育的矛盾也更为突出地显现出来。通过调查了解,笔者发现现阶段家校共育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家长与教师之间存在观念冲突、责任划分冲突以及家校合作形式单一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相应地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家校共育开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和学校教育的有序开展成为新时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家校“重管轻育”、主体关系失衡以及共育能力分化等问题亟待破解。需要在生成取向、目标取向以及相互调适取向这三大价值取向的引领下,进一步践行育人初心,提升合作共育能力;不断丰富家校共育内容与形式,明确双方的责任边界;持续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效益叠加,构建多主体共育的新格局。使家校共育落到实处、产生实效,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双减”政策对于学业负担治理,推动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今教育与社会深度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学业负担治理已经不能仅靠单一行为主体来完成,而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为进一步了解“双减”背景下的家校社共育情况,研究者面向全国15个省份的61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双减”背景下的共育情况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的挑战。研究者针对这些挑战给出了相应建议,以促进协同育人联动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和家庭应扭转教育价值取向、确立“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观,厘清家校双方权责边界、促进家校共育走向深度融合,建设学习赋能的家校共同体、致力于提升家校教育水平,由此实现高质量的家校共育,以助力“双减”有效实施,重塑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在“双减”的背景下探索建立家校社协同共育的途径,以求达到减负的同时提高教育质量。家校社协同共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建立家庭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树立优良家风、增进家长协同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素质、建立学习型家庭;建立学校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课后服务管理、提高作业管理水平;建立社会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建立国家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监管教育机构、协同调动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8.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双减”政策指引下学校不仅要纠正作业负担过重的教育乱象,而且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这样才能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从而对学生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向上影响。文章从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分析入手,浅谈家校协同育人的实施现状,并着重分析“双减”背景下,如何坚持理念共识、责任共担、科学组织、数字赋能,实现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的深度优化。  相似文献   

9.
家校共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双减”政策出台后,原有的家校共育生态失去平衡,具体表现为:教育观念改变,育分教育理念的消解;育人路径转向,单一培养模式瓦解;评价体系更迭,一元评价模式解构。基于此,学校层面应完善共育架构,加强培训力度,丰富课程体系,完善评价机制;教师层面应拓宽课堂育人渠道,共建和谐家校关系;家长层面要协同学校共育新人,鼓励投身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助推“双减”政策落地,提升家长高质量陪伴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需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家校共育。在实践中,通过深入开发家长培训课程、亲子活动课程等,助推家校共育;同时,变革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方式,开设“第一老师课堂”,让学校成为家庭教育的涵育场,辐射家长培训成果,以合作共育促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1.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压力需要得到有效降低,仅靠学校方面的努力是不足够的,家庭方面也应该认可学校工作并给予支持,在此情况下,小学班主任可以采取“家校共育”的教育方式使得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更加紧密。小学班主任一般负责学生平时在学校中的日常生活学习管理,当他们存在情感或者是成绩上的问题时,都会及时帮助解决,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家校共育”可以使得家庭更加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从而跟着学校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他们身心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落地,如何使学生在提质减负层面达到动态平衡成为家校共育的重要研究内容。杉木小学成立四位一体的家庭教育指导团队,积极畅通家校桥梁,基于学情努力探索实践,最终形成一系列操作性强的家校共育策略实践,以期惠泽更多普通家庭。  相似文献   

13.
“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共育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探究家校协同的新方法、新内容、新途径,从而践行“双减”,形成教育合力,有效提升“双减”背景下的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4.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落实,家校共育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家校双方的观念需有所转变,破除以往唯分论的想法,改变以往以量提质的教育方法。在近三十年里,家校共育的实践对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仍遇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共育应重视“减负增效”,通过提升教育质量来减轻学生负担,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家长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协调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焦点。在阅读教学中,家校需要明确责任归属,发挥学校的引领作用,明确家长责任主体地位,形成教育合力,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家校协同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时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要想培养德智体美劳样样精通的综合型人才,不仅要依靠学校的培养训练,还要有效结合家庭方面的教育。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小学班主任,不仅要在学校抓好学生的学习基础,更要有效结合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双减”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为思考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指向和行动路径提供了制度依凭。“双减”政策为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带来新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有价值、有意义的理念视野和行动路径。“双减”政策为基础教育家校共育提出了什么样的改进诉求,中小学学科课程落实“双减”需要担当何种作为等等,构成了“双减”政策下基础教育改革的多维研究视域,相关研究与思考可以为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双减”及其实践取向提供相应学理视野,也可以为基础教育学校落实“双减”进一步指明行动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仅需要做好转型,更需要深度融合,只有二者通力合作,达成共识,搭建起交流沟通的平台,才能为学生创造出最优质的教育环境,从而达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方珊珊 《科幻画报》2023,(4):206-207
“双减”政策的实行,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以小学教师和家长为访谈对象,发现目前家校共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制度执行力不强、意识薄弱、模式僵化、内容片面,这些现实问题强化了推进家校共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保障制度落实,革新共育理念,完善共育渠道,丰富共育内容,从而促进“双减”政策落实的真实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