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宜宾学院学报》2016,(5):98-102
假想防卫过当是一个复合性概念,是假想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竞合。假想防卫过当既有假想防卫的一面,又有防卫过当的一面。现有理论在面对假想防卫过当问题时难以兼顾假想防卫过当具有的两重性。假想防卫过当存在故意、过失和意外三种形态,假想防卫过当的罪过形态以防卫过当的责任形态为准。  相似文献   

2.
假想防卫过当是假想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竞合。狭义的假想防卫只有一种形态,即对防卫状况的假想。防卫过当可以由过失和故意构成。防卫过当在理论上可以认为由正当防卫行为和过当防卫行为两部分构成。假想防卫过当分为:故意型的假想防卫过当、过失型的假想防卫过当和意外型的假想防卫过当三种。假想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以防卫过当部分的责任形态为准。  相似文献   

3.
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是指防卫人对自己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损害所持的主观心理态度。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是定罪量刑的重要标准,是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重要界限。基于第三种直接故意形态的存在以及对防卫动机和防卫目的的合理区分,并且在一些如连续性侵害等特殊侵害案件中,直接故意的罪过形式完全是可能存在的。而且,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包含直接故意具有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4.
论假想防卫     
假想防卫是正当防卫中的一个特殊问题,有四大特征,五种类型。在不具备正当防卫成立条件的多种非正当防卫行为中,哪些属于假想防卫行为,对此,我国刑法理论界目前尚未达成共识。假想防卫只能构成过失犯罪,或属于意外事件而不负刑事责任,而不能成立故意犯罪。  相似文献   

5.
假想防卫主观上是否有罪过,是否应追究刑事责任,这给理论界和司法界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困扰。结合假想防卫的概念和范围论述了假想防卫在主观上可能存在犯罪过失,也可能无罪过,但不可能存在犯罪故意;并论述了假想防卫过当的责任认定。  相似文献   

6.
吴云光 《考试周刊》2012,(9):196-196
假想防卫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与正当防卫行为区别很大,造成的法律后果也不一样。假象防卫行为人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把实际不存在的侵害行为误以为存在.因而错误地对他人采取防卫措施,造成了对他人的损害。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本文从假想防卫的概念和构成条件入手来谈论有关假想防卫的问题.深入了解有关假想防卫的判断标准.假想防卫的罪过形式是否有可能存在间接故意,以及假想防卫是否存在防卫过当等争议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假想防卫     
本文论述了假想防卫的概念、构成特征、及其与正当防卫、防卫过当和防卫挑拨的区别 ,具体分析说明了假想防卫存在的几种情况 ,并从法理上分析探讨了假想防卫的责任承担方法。最后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综合运用以上知识来说明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和处理假想防卫。  相似文献   

8.
关于防卫过当罪过形式,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都未在刑法中作出具体的规定,只有少数国家对此作了规定,规定的情况又不尽相同.从而导致在理论界以及在司法实践中对防卫过当罪过形式这一问题存在着诸多的争议.  相似文献   

9.
现行《刑法》对正当防卫作了明确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甚至不法侵害之间往往仅一步之遥。从防卫起因、防卫客体、防卫时间等客观要件出发,可详细厘定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间的厘定标准。  相似文献   

10.
防卫过当是从正当防卫转化而来的,防卫过当是社会危害性较轻的犯罪行为,无过当防卫并非无限防卫。  相似文献   

11.
假想防卫案件不易处理的关键在于其主观意图的认定与把握。假想防卫从概念来看,不存在真正的正当防卫,而是假定的防卫;从特征来看,不存在客观的正当防卫,而是臆想的防卫;从与相关问题的联系与区别来看,不存在正确的正当防卫,而是错误的防卫。  相似文献   

12.
对正当防卫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1.正当防卫的适用对象不仅仅是不法侵害行为,也包括某些合法行为;2.认定无过当防卫的对象时,应以暴力犯罪来界定行凶、杀人、抢劫等犯罪;3.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形式应为间接故意。  相似文献   

13.
论以防卫行为为前提,对正当防卫、防卫过当的新表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关于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表述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正当防卫为基础,讨论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问题。这种表述由于立论前提的不当,导致了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为解决现有表述中存在的问题,正确认定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应以防卫行为为前提,展开对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新表述。  相似文献   

14.
罪过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之一,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主观基础。防卫过当作为一种特殊的犯罪形式亦应具备相应的主观罪过形式。但是,现行刑法对于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并未作明确规定,理论界对于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更是众说纷纭,争议颇多。建立在通说基础上的修正的间接故意与过失并存说,可成为刑法理论思考的原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应该从防卫人的主观罪过上区分成立防卫过当时"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与"造成重大损害"之间的关系."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是成立防卫过当的必然要件,"造成重大损害"是成立防卫过当的选择要件.  相似文献   

16.
吴亚娥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5):25-27,37
假想防卫是防卫人把实际并不存在的不法侵害误认为存在,因而对想象中的不法侵害实行了所谓的正当防卫,造成他人的无辜损害。行为人依法对其行为承担责任的依据是主观上的认识状态及防卫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  相似文献   

17.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们的一项权利,只有正当行使才能达到予期目的,如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则构成防卫过当.本文较详尽地阐述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关系,二者间的区别,及在实践中如何认定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  相似文献   

18.
正当防卫是合法的,不负刑事责任的行为,而防卫过当则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防卫行为。两者的界限就在于必要限度,但对此,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文章以张福林案件为例,对此进行了探析,并且认为:其必要限度应以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且为在当时实施防卫的情况下所可能选择的最缓和手段之一;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只能是过失,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也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但绝不可能是故意。  相似文献   

19.
新刑法对于正当防卫的成立范围较之旧刑法更为广泛,应当认真认定正当防卫的存在范围。新刑法对于防卫过当的成立作出了严格的限定,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新刑法并未增设特别防卫权,所谓的特别防卫权属于正当防卫的当然内容。  相似文献   

20.
李杰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7):105-107
假想防卫是行为主体因事实认识错误而实施的不当防卫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假想防卫原则上阻却犯罪故意,视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可能构成过失犯罪或意外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