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开创的食育课程以健康为核心,坚持以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凸显河南两黄文化中有关食物的知识与习俗,并将其融入幼儿园课程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构建的食育课程是一个丰富的课程体系,其根本思想是尊崇天地自然之道和传承优秀传统饮食文化,通过食物来增进幼儿对自然、文化的认识以及幼儿自身的心灵康乐。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上海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也提出了发展幼儿基本运动能力的教育理念,并在课程目标中将促进幼儿健康水平的发展放在了首位,明确指出幼儿园的课程应使幼儿能够“积极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依据《纲要》和《上海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思想理念,我园依托浓厚的运动文化历史底蕴和多年的经验传承,对幼儿运动活动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逐渐形成了以“睿智运动”为特色的运动文化,并构建了以整合式运动教学活动、主题背景下的幼儿户外运动区域活动及幼儿定向运动为主体的园本运动课程。  相似文献   

3.
<正>“食育”是日本医师石塚左玄(1851~1909年)于1896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体育、智育、德育即食育”。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李里特教授将“食育”理念引入中国,并扩大了“食育”的内涵: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饮食安全、饮食文化等饮食知识教育,让学生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和选择“食”的能力,培养具有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有传统饮食文化理解力,有良好饮食习惯的人。从幼教实践看,3~6岁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幼儿园开展“食育”课程,不仅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唐燕 《基础教育研究》2011,(6):53-54,56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是理论和实践双重性的课程,是注重学生实践的应用型课程,还是“上承学前‘三学’(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专业理论课,下启‘说、弹、唱、画、跳’及‘教育见习实习’专业实践课”的中介与桥梁。《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具有鲜明的理论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的特点,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幼教事业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也出现了新的局面。尤其是1996年国家教委正式颁布和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后,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更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笔者分别以“幼儿课程”“幼儿园课程”“学前课程”和“学前教育课程”为篇名检索词,通过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  相似文献   

6.
王贞桂 《学前教育》2008,(12):33-35
研究学前教育规律。探索幼儿园课程改革之路,全面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精神,一直是我区学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程。近年来,我们广开研究思路,坚持以理论为先导。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创造性地进行了课程的选择、重组和整合。构建了符合幼儿发展需要、彰显幼儿园特色的个性化的园本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陈李娟 《考试周刊》2013,(69):71-71
数学是幼儿教育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纲要》明确阐述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标志幼儿园数学教育正发生从“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从注重表征性知识到注重行动性知识,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8.
朱婕 《知识文库》2023,(6):193-195
<正>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和保障课程实施的基础。在“基于幼儿生活体验的食育课程”建设中,课程资源是指创设食育课程的人文、心理、物质环境,链接幼儿与“食”相关的一日生活经验,其内涵是幼儿既是“食”资源的使用者,也是“食”资源的开发者。本文尝试以我园在基于幼儿一日生活食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现状出发,创设支持性的“育”环境,形成课程资源的理性认识,构建幼儿一日生活食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路径、策略,探寻课程资源与幼儿的关系,将食育与幼儿的生存技能、生活习惯、生长规律相融合,让幼儿在积极生长、幸福生活中成为生命的新样态。  相似文献   

9.
现在幼儿园的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教育教学也有很高的要求。《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学前教育机构要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根据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直接的、整体的体验来生成课程内容。强调让幼儿亲近大自然,主张教育者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丰富幼儿活动的经历和体验,为幼儿提供活动与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相似文献   

10.
黄瑂  兰一心 《教师》2023,(29):111-113
饮食文化作为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地方的风土人情、饮食与生活习惯。食育是幼儿园健康教育与文化教育的重要形式,将地方饮食文化融入幼儿园健康食育课程,不仅有利于幼儿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还能促进幼儿对本土饮食文化的了解,激发幼儿对本土文化的热爱,涵养幼儿的文化品格。文章基于本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视野,探讨将木兰溪饮食文化融入以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第一实验幼儿园为代表的木兰溪流域“生命体验”教育科研项目基地园健康食育课程的价值与途径,提出通过开设木兰溪美食小论坛、建立木兰溪美食坊、举办木兰溪美食节,来构建特色化健康食育课程,促进家乡饮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相似文献   

11.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要求幼儿园劳动教育落实在“做中学”,为提高幼儿园劳动教育质量,促进疫情影响下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与配套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从幼儿园、社区和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打造“三位一体”共同推动幼儿园劳动课程建设的新局面。目前我园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呈现出家园合作“踽踽独行”;幼儿劳动能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缺乏正面反馈等问题。通过对幼儿园、家庭以及社区共建劳动课程的调查研究,提出从幼儿园、社区层面做到:(1)强化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主人翁意识;(2)统筹课程内容、联通实施途径;(3)丰富社区支持劳动教育的方式与内容。从家庭、幼儿层面做到:(1)家庭正确认识劳动教育;(2)幼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3)建立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实现“三位一体”式幼儿园劳动课程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短板,而农村学前教育是整个学前教育体系的短板。做好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工作,对于保证教育公平、促进幼儿和谐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基于农村幼儿园的特殊定位和关键作用,从如何提升课程质量切入,全面分析提高课程质量对幼儿、幼儿园以及乡村基础教育的作用,针对现阶段农村幼儿园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四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明确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实施、完善课程评价的原则,就进一步提升农村幼儿园课程质量、不断提升教育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进行深入探索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1,(91):154-156
幼儿园构建食育课程的重要价值不仅在于其培养幼儿健康饮食习惯,也在于这是引导幼儿端正饮食观念的重要手段。不过个别幼儿园的具体实践中却存在重视程度有限,系统性、规范化不足的缺陷,同时家庭养育错误形成的干扰也是幼儿园构建食育课程过程中时常遭遇的负面影响之一。新时期幼儿园构建食育课程当坚持趣味化、实践性原则,既要充分听取专业意见与建议,以联动机制提升专业水平,也要强化家庭教育与引导,实现幼儿园食育全面覆盖,还要强化监督考核,保持弹性优化,重视信息反馈。  相似文献   

14.
《福建教育》2014,(1):8-8
李芳在《学前教育》2014年第1期撰文指出.无论基于哪种原因构建幼儿园特色课程,根本目的都是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如果为了凸显幼儿园的特色,而不顾幼儿的感受,更不理会幼儿的全面发展,一定是错误、不可取的。幼儿园课程首先必须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为了在实施特色课程的过程中真正落实“以幼儿为本”,幼儿园可以通过三项融合,让特色课程扎实根、长茂叶、结硕果。  相似文献   

15.
●教材内容生活化有利于幼儿建构新的经验课程内容生活化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的基本精神,“增强课程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是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提出的要求。本次活动教师从幼儿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台湾地区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源自清朝《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的“手技”这一蒙养院课程内容,强调手艺操作的练习,后来演变为国民政府1929年颁布的《幼稚园暂行课程标准》中的“工作”,着重个人创作的表现,至2016年又演变为台湾《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大纲》规定的美感教育领域,要求幼儿园以跨领域的艺术统整方式进行教学,以培养幼儿“探索与觉察”“表现与创作”“回应与赏析”的能力。与此同时,校外儿童美术教育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儿童美术教育学会和美术教室纷纷成立,提供了多种富有启发性的美术教育方法,使我国台湾地区的幼儿美术教育呈现出多样化的实践样貌。虽然校外儿童美术教育受学前教育“统整化”原则的限制未能融入幼儿园课程,但是对幼儿园美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幼儿园美术教育和校外儿童美术教育共同促进幼儿以美感为核心的艺术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食育”即饮食教育,饮食教育应从儿童抓起。广西实验幼儿园积极开展“食育”活动,了解幼儿在家的饮食情况和家长对“食育”的困惑和需求,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期深入开展“食育”,进一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构建幼儿园膳食科学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一、游戏课程研究的意义《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现代心理学的认识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社会活动心理学派从各个侧面研究了游戏对幼儿情感认知、社会性发展的价值。幼儿教育的实践也证实了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此全方位整体地研究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价值,研究游戏的教育艺术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密切关系,对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是十分有意义的。我园提出以游戏活动为主线来研究幼儿园的管理、培养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其目的是探索具有中国幼儿特点的学前教育特色的课程新模式,以…  相似文献   

19.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在“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按照“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日程”组织课程内容,形成了基于幼儿园保育岗位工作内容的课程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做一体化”,实行多元、实效、过程化的课程考核,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陈宁 《早期教育》2008,(2):23-25
“游戏课程”建构于1989年,是上海学前教育多元课程模式中的创新之一。作为“游戏课程”研究的主要基地,南西幼儿园对“游戏课程”进行了长达18年的探索实践。十几年来,南西幼儿园在贯彻《规程》《纲要》精神,落实“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上积极探索,着力解决一线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生成和预设始终平行分离”、教师对幼儿的生成活动难以进行准确的价值判断等问题,并形成了一系列对幼儿生成活动的回应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