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共同体思想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论。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论述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共同体思想的双向建构,阐释实践基础上人与自然的相互确证与辩证统一;从唯物史观角度展开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共同体思想的纵向论述,揭露资本逻辑下的生态异化,描绘共产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图景,启迪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对丰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态危机的出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生态伦理学讨论的热点话题。基于此在回顾人与自然关系历史演变的基础上,从生态伦理学视角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辩式思考。提出人与自然是相互改造的关系,人对自然的认识随着对世界的改造逐步深化,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对人与自然对立观的否定,习近平总书记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化与发展,其蕴含的思想为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生命共同体”理念要求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新形态。在“生命共同体”理论视域下,山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水安全、水文化等层面的现实困境。山东省应加强多方协同治理、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水生态防护水平、提升森林湿地综合治理水平,促进黄河水沙关系协调、发展黄河文化旅游,科学化构建生命共同体视阈下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和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党在总结当前国内与国际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深化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外交思想的认知,彰显着中国价值与文化自信,有利于推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同时,以此思想指导中国外交行动在世界舞台发声,为解决国际问题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中国方案,有力地推进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5.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海洋领域的运用和发展。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回应21世纪“人类如何与海洋和谐共生”“人类如何在海洋领域协同合作”的重大时代问题,为人海和谐指明了路径和方向,对推动国际社会深化务实合作、共同维护海洋和平与安宁、永葆人类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且深远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海洋思想的创新发展,具有深厚的唯物史观意蕴。  相似文献   

6.
"生命共同体"是将由山水林田湖草组成的"生物共同体"和由人类组成的"社会共同体"连接起来,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绿色消费观作为生命共同体视域下消费观的一次生态转型,既是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的现实要求,也是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为帮助当代大学生提高生命共同体思想觉悟、养成生命共同体思维方式、增强生命共同体情感归属、树立生命共同体责任意识,应当优化社会绿色消费氛围,形成家庭绿色消费合力,发挥高校绿色消费引领,最终将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观念落实到自觉行动上。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守正创新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百年探索的实践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这一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又彰显了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独特理论品格,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强烈的问题意识与深厚的人民情怀。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必须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推进“第二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绿色发展理念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绿色发展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为逻辑起点,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以及胡锦涛的绿色生态建设理论为历史基础,彰显了其深邃的历史逻辑。新时代,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需要深刻把握好时代发展的要求,推动美丽中国的建设、生态社会的发展和全球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9.
教育强则国家强,创新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儒家生态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创新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赋能,是实现高校“三全育人”的必要举措,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创新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社会教育为补充、自我教育为主体,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将生态关怀融入治国理政全过程,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包括丰富的意涵,含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生态战略观、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生态动力观、生态与文明共兴的文明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民本观、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观、全球共建生态命运共同体的共建观,真正实现了"顺天时、因地宜、和其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文明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和我国民族工作的实际,对民族团结工作做出了系列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的生成是时代逻辑、理论逻辑、文化逻辑的统一;其内涵上,对新时期民族团结工作的依据、目标、核心、举措、保障、关键等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彰显了“人民立场”“辩证思维”“话语生动”“全球视野”的理论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是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做好我国民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遵循。站在新时代历史方位,深化对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的逻辑、内涵、特征的审视,对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现实的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研究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展开。其理论基础在于,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层逻辑与人作为类存在的本质,在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关系上贯通一致,北京冬奥会这一现实的实践同样处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现实的人的互相生成中,因而关注北京冬奥会之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共同体的实现的价值,才能发挥其实践的力量。而在现实展开上,一方面,北京冬奥会致力于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人”存在的关切,以体育的本质穷究人的生命之真,以体育的价值体现人的生命之善,以体育的活力彰显人的生命之美;另一方面,北京冬奥会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进程,起到了人与自然相宜和谐、人与他人的互鉴繁荣以及人与自身的理解完善的作用。即事而理、即理而事,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具体实践中,形成了现实的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良性互动的局面,有力地回答了时代之问。  相似文献   

13.
北京冬奥会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进程中的重要历史节点。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聚焦于北京冬奥会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探讨北京冬奥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理念彰显与实践诠释。研究发现,中国不仅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发起者和倡导者,更是其坚实的实践者和维护者。北京冬奥会对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其通过办奥理念、口号以及吉祥物和奖牌等象征符号充分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理念,用实际行动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核心内涵,生动例证了国际权利、共同利益、包容互鉴、绿色持续的发展理念。未来,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北京冬奥会筹办举办的思想引领与行动指南,努力将北京冬奥会打造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实践载体与鲜活案例,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擘画北京冬奥会的愿景和遗产,以推动北京冬奥会“精彩、非凡、卓越”的办赛目标的实现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持续深入。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内容,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自然的独立性、先在性、内部规律性的阐述,揭示了自然是人类存在的前提,得出实践是人与自然的纽带,只有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双重和解才能最终达成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本文通过整理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内涵,探究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助力实现生态建设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世界文明发展中彰显中国担当等。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带来深刻启示,文化建设要发展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助推世界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新时代背景下从严治党,提出了创新性的观点、思想与论断,产生了一套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思想。本文在论述了习近平政治生态思想溯源的基础上,提出了习近平政治生态思想的时代价值,认为其推动了党的纯洁性建设,使得从严治党可以落地生根,构筑了我党执政的基石,同时增强了治党的经验。最后系统分析了习近平政治生态思想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华“和合”文化蕴含着天下为公、同舟共济、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和合”文化思想特征,针对国际环境新变化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以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和生态共同体为主要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华“和合”文化的内在契合性,对于重申“和合”文化心理、整合“和合”文化价值、引领“和合”文化实践,推动“和合”文化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代构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学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主要是从"形成基础"、"历史方位"、"理论品格"、"理论内涵"、"时代价值"等几个维度展开的,本文对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的生态生产力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首先,马克思的生产力思想中内含了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辩证统一,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性,是生态生产力理念的理论渊源.其次,生态生产力的核心理念是生态良好与生产发展的相互溶融,以"人的需要"为视角对生态生产力理念做深入解读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最后...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建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旨归所在。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有效路径,两者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互融共进,具有双向建构性。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需要站在“历史”与“现代”的维度,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根植中华文明土壤,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凸显民族传统体育“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文明新形态;彰显民族传统体育“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助力人与自然和谐社会构建;把握中华文明特质,在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华民族现文明共融共生;促进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并逐渐成为构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