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其身份认同直接影响乡村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和乡村教育质量提升。近年来,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热度持续上升,成果数量逐年增加。已有研究成果以"在乡村从教"为导向,探寻了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缘起,剖析了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内涵意蕴,明确了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梳理了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危机表征,构建了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实践策略。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研究树立"为乡村而教"的价值导向,澄清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教育内涵,把握影响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核心要素,"以中国为方法"统整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多元研究视角,构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体系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基础在乡村教育,关键在乡村教师.新型城镇化、教育现代化和教师专业化在给乡村教师带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容易使他们在专业特质、专业价值、专业境遇、专业自我等方面产生遮蔽与迷思,遭遇身份认同、生存状态、自主发展、专业文化、职后培训等现实困境.乡村教师现实困境的超越和突破,必须注意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减轻乡村教师生存压力;培育乡村教师乡土情怀,增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强化乡村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提升乡村教师自主发展能力;厚植乡村教师文化情感,激励乡村教师文化自觉;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推进乡村教师菜单式培训.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主体自觉是人作为主体的内在规定性,乡村青年教师的主体自觉是认同自觉、信仰自觉、实践自觉三种层次结构的辩证统一。当前乡村青年教师主体自觉缺失现象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从认同自觉偏差、信仰自觉失落、实践自觉不足等方面分析乡村青年教师主体自觉的缺失机理。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乡村青年教师主体自觉的建构路径包括:引领成长动机,培育认知自觉根源;厚植教育情怀,夯实信仰自觉基础;完善各方条件,加强实践自觉保障。  相似文献   

4.
从中华优秀文化认同教育入手进行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实施的内在要求,而回到相似的历史经验中寻求乡村文化建设经验则是其重要路径之一。梁漱溟等人将中华文化的根基搁置于乡村社会进而以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推进乡村建设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其为鉴,在国家倡导“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传统文化”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双重背景下,当下我国的乡村建设一要承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强化文化认同教育、寻求乡村文化自信困境的突破;二要着力培养“扎根乡村”的教师,为乡村文化认同教育提供人才保障;三要在立足于中华文化根基下理性对待他国乡村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师使命感就是指乡村教师能合理认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使命,并表现出对自身角色身份的认同和热爱,愿意为之无私付出,并从中获得价值感和意义感.乡村教师使命感是乡村教师工作的精神动力,体现出专业性与公共性、内在性与外显性、自我价值实现与利他奉献、稳定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特点,包括一般教育使命感和乡村社...  相似文献   

6.
青年教师作为振兴乡村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与骨干力量,提升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为加快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尝试建立名师片区指导制.本文介绍了名师片区指导制提出的必要性、内涵、内容与形式、价值、实施原则与程序以及具体展开策略,希望有利于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输血"向"造血"转换.  相似文献   

7.
乡村教师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应担当新乡贤角色。基于浙、冀两地21名乡村教师的深度访谈发现:许多乡村教师认同自己在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和协助乡村治理等方面发挥着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乡土情怀的内部驱动、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和乡民的认可服膺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教师新乡贤角色认同的基本动力来源。因此,要内外因素共同发力,促使乡村教师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发挥新乡贤角色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俗文化承载着不同民族及地区独特的文化标识和集体记忆,在乡村社会发展中具有满足乡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文化认同、助力乡村振兴等重要作用,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宝贵资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民俗文化传播也面临农民传播意识薄弱,认同感缺失等诸多问题。因此,从乡村振兴视角考察民俗文化传播问题,既可为民俗文化传播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也可有效促进乡村建设与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战略,全方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职业院校作为乡村振兴区域人力资源供给、科技创新服务的主体之一,通过构建职业教育助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保障机制;构建职业教育助力脱贫地区乡村人才振兴实施体系;专业结构对接融合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从而为我国脱贫地区的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发展是新生代乡村教师“留得住”的内源式路径,乡土文化是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新生代乡村教师增强乡村教学生活适应性,提升自身专业发展,须保持必要的文化自觉。“乡里人”身份认同、“潮土共生”的理性自觉以及“回乡为农”的实践自觉是新生代乡村教师文化自觉的内在意蕴。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乡土身份迷失、乡土素养匮乏和学校文化落伍等诸多文化困境。通过重塑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聚焦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特质、变革乡村学校的学校文化,以提高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乡土素养以及乡村文化振兴参与度,成为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文化自觉的突围路径。  相似文献   

11.
肖丽利 《教育评论》2022,(4):139-143
为促进乡村教育振兴发展,重拾并认同乡土文化,助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文章基于乡土文化视角,分析乡村教育振兴发展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内在诉求,是对乡土文化再认知的迫切需要,是培养复合型乡土人才的核心抓手。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实现路径转型,表征为“三个转向”:发展内驱动力,从“局外人”转向“内部人”;乡土文化的再认知,从“同质化”转向“特色化”;体系构建,从“单一性教育专长”转向“跨界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国家战略,也是涉农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支点。参与乡村振兴是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其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机遇。本文从精准专业定位、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实施专业分类教学、重构专业教学设计、强化专业内涵发展五个方面探索乡村振兴推进中高职园艺技术专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3.
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涵盖乡村教育专业领域内“专业情意”“专业化理念”“专业成长行动”“专业素养”四个方面。乡村教师没有对职业的自我认识与身份认同,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专业成长。为了增强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引领乡村教师专业成长,要建立“下得来”的吸引机制,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情意;要建立“留得住”的滋养机制,增强乡村教师的专业化理念;要建立“用得上”的助推机制,激活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行动;要建立“教得好”的培养机制,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本土化发展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应然趋势."城市取向"教师发展的牵引使乡村教师呈现出不自觉的脱离乡村实体转向城市的趋同化发展趋势.解决乡土性被遮蔽、主体性被隐匿等问题是实现乡村教师本土化发展以稳定乡村教师队伍的首要任务,需要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乡土社会的文化优势、地缘优势以及动力优势,实现文化、科技、教育的有效联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本土化发展的路径是:凸显乡村教师发展的主体性,增强其乡土文化认同;激发乡村教师学习本土文化知识的能动性,增加本土化教育经验;增强乡村教师的互动性,使其厚植教育情怀;把握乡村教师的职业敏感性,重塑其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5.
专业群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地方高职院校可根据当地特点,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契机,建设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为解决专业群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运用调研、对比方法,分析信息技术专业群特征,比较不同专业群组建路径,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要,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乡村产业发展专业群组建新路径,以破解专业群建设壁垒,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国的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没有人,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乡村振兴的发展迫切需求有文化、懂政策、有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具有充分的民主观念以及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新时代公民。农村妇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是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提升农村管理民主的排头兵。农村妇女肩负着家庭和社会双重职能,但目前农村妇女普遍存在总体素质偏低、传统思想比较重、信息较闭塞、资金和技术缺乏等问题。精心培育新生代农村妇女,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关系到美丽乡村的进度,关系到幸福村落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培养定向乡村全科教师是发展乡村教育、实现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H省全科型职前教师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该群体专业身份认同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发现重视实践教学的反思性、利用同伴力量营造支持性氛围、引领全科教师对职业赋予正向意义等措施可有效提升其专业身份认同水平.  相似文献   

1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和问题,其中振兴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题中应有之义。乡村文化赋予了村民生活以意义、乡村社会以秩序,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文化支撑与精神动力。城镇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对信阳乡村传统文化的冲击与消解,使乡村文化建设面临两难困境。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信阳乡村文化发展路径:一是形成政府、社会、村民三方合力,共推乡村文化振兴;二是推进信阳乡村文化价值重建,实现历史价值、当代价值、未来价值的连通;三是挖掘信阳乡村文化精神内涵,提升乡村文化的自信与自尊;四是推动信阳乡村文化现代转型,做到保护与利用并举。  相似文献   

19.
高职“双创”教育通过培养农村、农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通过重构高职“双创”教育教学体系及支撑体系,设置适应乡村振兴生产发展需求的教育专业结构,构建体现乡村振兴战略特色的课程体系,从而丰富“双创”教育的内涵,促进高职“双创”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0.
技术赋能为乡村教育振兴带来了重要机遇,推动技术赋能乡村教育是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必然选择。技术赋能乡村教育振兴是利用智能技术为乡村教育振兴赋能加力的过程,其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重塑乡村教育生态、促进地方性知识的生成、厚植乡土社会的人力资本等。推进技术赋能乡村教育振兴,需要通过提供制度保障,优化生态环境;廓清技术边界,强化专业赋能;传承乡土文化,赋予文化活力;尊重个体生命,回归育人本质等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