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来看,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已成为制约课程思政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有必要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文章从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功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依据、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指标等方面,探讨如何构建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具有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推动人才培养教育目标实现、助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功能。高职院校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是课程思政深入推进的关键环节,但当前部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中存在着忽视教学评价原则顶层设计,评价方向定位不明;忽视多方利益相关者,评价主体较为单一;忽视过程性评价,评价方法较为滞后;忽视思想测量,评价指标较为单调等现象。对此,需要进一步明确课堂满意度影响因素,引领科学有效评价方向;完善评价主体,保障多元主体充分参与;创新评价方法,确保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基于GAT模式与CIPP模式相结合,构建多元指标评价体系,从而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高质量构建。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专业课程思政化的典型范式,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很多学校针对课程思政进行了深入探索,但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依旧存在目标模糊、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重要性进行充分阐述,分析质量评价的瓶颈和体系构建的思路,在多个层面给出课程思政效果提升的策略,意在借此探究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高职院校教学现状,融合课程思政元素,从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度、评价机制多渠道的角度,创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紧跟时代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融合思政元素推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建设,将课程思政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把课程思政纳入教学质量评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核心评价指标,构建全方位评价体系,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客观、公正、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力和学生的学习力,从而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率,增进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教学质量模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运用系统工程学的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理论,并结合教学工作的特点,就如何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给出了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提出了教学质量全面评价的分层模糊推理评判方法和实用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会计学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基于综合性素质培养理念,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和李克特七级量表等综合分析方法,构建了会计学课程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并为指标赋予权重。该体系涵盖了会计知识与思政融合、会计伦理道德、会计创新能力和会计行业参与4个二级维度,以及知识深度与广度、案例分析与思政元素等16个三级指标及32个指标度量标准。基于该评价体系开展实证研究,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维度提出相关建议,旨在推动会计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7.
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能够充分体现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同时也能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构建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通过分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发展现状,提出构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结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和评价办法,为更好地解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指导,明确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任务以及目标,并对建立健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构建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要遵循客观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要明确课程思政评价的主体,并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构建具体详细的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9.
高校课程思政理念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创新,但课程思政建设在我国教学实践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分析课程思政内涵及意义的基础上,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的相关讲话,以及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高校普通课程设置现状,简要探讨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是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之一。职业院校要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应以专业教学标准为引领,抓好教师、教材、教法设计、教学实施、综合评价等要素,构建以“三教”改革为抓手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从而解决“融什么”和“怎么融”两个关键问题,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  相似文献   

11.
李涛  李静  张国凤 《教书育人》2023,(3):103-106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它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程,要从培养方案中的教学大纲制定、课程思政融入点建设、教学方法实施、学生成绩评价与反馈机制等五大环节,构建“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课程思政改革有效落实于育人课堂之中。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相关研究背景,首先分析了基于CIPP模式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成效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然后论述了基于CIPP模式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成效评价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社会学统计的基础上,遵循"更新观念、重建框架、完善体系"的指导思想,尝试运用发展性课程评价理论和AHP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对高校体育课程质量进行可行性综合评估。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要求,建立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体系既能与时代要求相符合,同时又能体现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优化与创新《气动控制技术》课程,适当融入思政元素,有利于学校的立德树人教育。了解《气动控制技术》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特征,基于定量及定性评价融合、形成及终结性评价融合原则,优化评价体系建设思想,构建专业评价队伍、明确课程思政评价结构,持续细化评价指标、优化课程思政评价方法,科学应用评价结果,可从多维角度入手,助推《气动控制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格局优化与创新,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及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高等数学课程成绩评价模型,将影响高等数学综合成绩的因素分为课堂成绩、拓展成绩、考试成绩三个准则层下的9个评估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基于选课学生的调查数据确定了指标中各因素所占的权重,根据其权重启发教师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思考.结果表明,除了考试成绩之外,课前测和课后作业、发散性学习(如小组讨论和...  相似文献   

16.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和实现梦想的地方.党的教育方针中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而课程开展质量也直接影响到知识和价值的传递引领过程.现代化人才不仅需要充足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具备思想素养和道德品质.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工作的"生命线",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组织来传递先进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以及道德规范,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政治觉悟。完善课程思政,构筑思政育人大格局依然是当前思政教育的重要工作。然而,当前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和运行存在一定问题,以多元视角来探寻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的困境与出路对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层次分析法(AHP)能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学校培养方案的改进。在创建基于AHP的层次分析评价模型的同时,运用.NET、AJAX、SQL Server及三层架构等技术对系统运用的AHP算法进行了优化设计和实现,验证性试验表明这一模型克服了传统评教模式的缺陷,提升了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的评价是课程思政实施的难点,也是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保障.评价体系的构建面临着难体系化、难量化、难实施的"三难"困境.高职传媒类课程"新媒体应用",基于新媒体运营核心工作岗位进行角色划分,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李克特量表等一系列手段,构建POCR角色的课程思政评价内容体系,为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的量化提供了充分的依...  相似文献   

20.
付悦  张爱平  严婷  谢斌 《科教导刊》2022,(21):101-103
本研究尝试在课程思政理念下,从“三课堂”即慕课课堂、探究课堂和实践课堂三方面构建线上线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评价体系。首先根据“三课堂”混合式教学环节和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原则,提出教学评价指标,并对教学评价指标进行效度和信度分析,最后将评价指标应用到我校公共英语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实践证明该教学评价体系对增强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效能、提高德育效果以及育人质量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